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

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

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光圈摄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一个因素总是影响另一因素。

例如就影象清晰度来说,曝光组合的选择就能影响清晰度,当提到影象清晰度时,许多摄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

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摄体的移动,相机的震动,镜头的污染,景深不够,曝光过度,光渗,显影过度,胶片或镜头上有潮气等等。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曝光组合时,对摄影清晰度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即景深、被摄体的运动和相机的震动。

对一个具体拍摄对象决定曝光组合时,这三个因素有时会互相矛盾,满足了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再三考虑选择怎样的曝光组合最适合你的表现意图。

下面就这三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

景深从理论上说,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清晰地结象。

但是实际上,在焦点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象也是较为清晰的。

这个范围称为"景深"。

请注意这里使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用135胶卷拍摄一个人物的头部特写,焦点是聚在眼睛上。

如果是接触印相,那么,在这张135照片上,从被摄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

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则在放大照片上,被摄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清晰。

当你用这张135负片放大为12 X 15时的照片时,又会发现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摄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

然而,假如你把这张12 X 15时的大照片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远观看,这时,你又会发觉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

如再后退一些,则会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清晰度。

这种"较为清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照片的大小和观看距离这两个因素。

----------------------------------------------------------转~~~作者:佛亦割藏袍回复日期:2007-3-8 22:37:41为了从理论上真正弄懂景深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懂一个概念,这就是模糊圈。

一幅画面,看起来是清晰或不清晰,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个细部的分辨能力如何。

能分辨则感到清晰;不能分辨则感到不清晰。

当镜头聚焦于某一光点(影象是由无数光点组成),在胶片上产生的影象并非真正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圈。

不管这个圆圈多么小。

直径都是可以测量的。

这种在视觉上是一个点的最大圆圈称之为"模糊圈"。

由此可见,对于放大为同样大小的照片,较小的底片比起较大的底片来说,模糊圈应该更小些。

相机上的景深刻度也就是根据模糊圈来确定的。

假如,制作大幅照片,或者用高倍率放大负片中的一小部分画面,便会发觉预定的模糊圈太大了。

这样,即使是在相机景深刻度范围内的景物也会令人感到不清晰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放大为相同大小的照片,小底片比大底片的模糊圈应该小些,才能取得清晰的效果。

因为小底片的实际放大倍率来得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较为清晰的影象,就不能死板地应用相机上的景深表了。

而应该自己确定更为实际的标准。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一档光圈的景深刻度。

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使用f/8拍摄,景深范围则按f/5.6的最深来掌握。

除了上述因素,在一张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

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对于一只具体的镜头来说,当聚焦在某一距离,景深与光圈大小直接有关。

然而,实际上对任何镜头来说,都有某种最佳光圈,比最佳光圈小的光圈,尽管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从艺术的效果来看;将是使影象的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局。

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地说,相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反之,景深就越小。

把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想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景深,那么就应采用短焦距镜头,小光圈和较远的距离。

如果想尽可能缩小景深,那么就应采用长焦镜头、大光圈和近距离。

应当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适当地使用这些技术。

被摄体的运动被摄对象并非都是静止的,大量的被摄对象都是在运动之中。

拍摄动体有两种方法:或者用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把动作拍摄下来,使之产生非常清晰的影象,或者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使之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家。

模糊的程度取决于所用快门速度的高低。

根据照片的具体情况,模糊的影象可以表示运动的速度,也可以表示某种幻想或说明拍摄技术不高。

通常,拍摄动体时,可以预先决定要怎样拍摄这个动作。

是用高速度把动作拍摄清晰呢?还是用慢速度追随拍摄?是要使影象极度模糊呢?还是使影象中的主要部分清晰而次要部分模糊?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取得这些效果。

清晰的动作。

只要能有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就能把任何动体拍摄清晰(当然拍摄者的反应也要相当快)。

然而,大部分镜间快门的最快速度仅限于1/500秒;大多数焦点焦面快门也只能快到1/1000秒。

当时速为30英里的动体在25英尺以内,从相机前面横飞而过时,即使1/1000秒仍然会导致影象模糊。

因此,要在照片上把动体拍清晰,就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动体的速度不是太快;二是如果动体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运动成为相机前的横向运动,三是如果动体是快速横向运动,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距离要尽可能远一些。

对于这三种情况,第三种,可能用途最小,因为胶片上的影象可能太小。

第二种,也许既能产生清晰的影象,又能表现动感。

第一种,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会有问题。

影象模糊。

从图片欣赏的观点来看,影象模糊的动体照片能使人联想到运动,与影象清晰的动体照片相比,显得有趣得多,或者说更吸引人。

动体影象应该有多大的模糊程度?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爱好。

但是,当你要使动体在照片上略有细部层次时,模糊程度就应尽可能小些。

当然,这往往取决于影象各部分的实际运动情况。

例如,拍摄一辆横向运动的汽车,可能是整辆汽车稍有模糊;而拍摄一个按同样方向行走的人,双脚可能非常模糊而身体却很清晰。

---------------------------------------------------------转~~~~光圈控制景深下图中左右两幅照片分别用f8与f2.8光圈所拍摄。

分别将两图后方三球体放大,我们发现f8一张比f2.8更实。

我们说f8比f2.8景深更大。

所以够大的景深才能够容纳后方的球体,使之在清晰的拍摄范围以内。

反之,小景深只能够容纳对焦区域内的大球,使后方的球虚化,而突出了主体,也产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

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规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径越大。

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测试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小光圈为f8,f值越大相对景深范围越大。

焦距控制景深这两张照片分别使用相同光圈下镜头的28mm端与140mm端所拍摄。

在构图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右图的主体更加的突出,因为背景更加虚化了,说明28mm的焦距比140mm的焦距景深大。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这是两条非常实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

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创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人像以及对于个体的特写。

如果进行大场景的描写,比较开阔地风光片的拍摄我们就需要使用足够大的景深,这样每个细节都能详尽地表现出来。

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里小小的数码相机,哪怕不能和专业相机媲美,也同样可以拍出不逊于专业的片子,将数码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找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摄影乐趣!提示景深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

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

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

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光圈的意义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摄影时光线量的两大工具!我们在上一章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章我们来认识光圈的结构。

光圈指得是镜头中间开孔的大小,控制着胶卷或CCD 曝光时光线的亮度。

光圈其实就是依据人的眼睛瞳孔架构来设计调整光线多寡,端得是一圈薄且重叠的金属叶片组成,叶片开口构成一圆圈,放大或关小可以控制入光量。

f 光圈的单位光圈的大小是由它的光圈值 (f- number) 来定义。

大凡所有的镜头都有这个光圈级数,在相机的规格表中,厂商通常会提供两个光圈数值(见附图红框部分)。

这两个数据,一前一后表白的是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的值,两组数据一组是指在『广角端』时光圈,例如 F2.6 ,另一组则是在望远程时,例如:左图的规格表中之数字相机是 3X 光学变焦,那在3X光学变焦端时,最大光圈就不是 F2.6 ,而是 F4.7。

这个数字也同样说明,这部相机在变焦的过程中,最大光圈变化的范围。

不论数字相机或是傻瓜相机,现今的光圈表示法,还是沿袭传统的作法。

标准的光圈级数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f/1是最大的光圈值,上面的数列中,相邻的光圈级数,之后的级数是前面级数光量的一半。

例如:一个镜头光圈设定于f/4,它让光线进入的量,是光圈设定于f/2.8光量的一半;或只是光圈设定于f/2光量的四分之一。

作者:佛亦割藏袍回复日期:2007-3-8 22:42:11光圈的公式光圈的数字表示,说来透得玄妙,竟是数字越大者光圈越小。

其实光圈的大小,是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见加粗黑体字如下:光圈值(F Number) = 镜头焦距(mm) / 光圈口径(mm)我们以 50mm 标准镜头为例,假若其的最大光圈口径(也就是光圈叶片的开口,不是镜头的口径)是 36mm,那么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便等于 f/1.4 (50 / 36 = 1.4)。

也这因为口径的大小受限制,所以最大光圈值也有其极限,目前135传统相机之标准镜头 50mm 之最大光圈为 f/1.0,而数字相机则是以 Olympus C-5050Z 系列的 f/1.8最大,其次的为专业级数位相机 f/2.0 光圈。

一般光圈f/5.6以下,被称为大光圈;光圈f8以上,被称为小光圈。

光圈愈小、景深范围愈广,画面愈清晰;光圈愈大、景深愈浅,画面愈模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