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自查报告及常见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自查报告及常见问题

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注:本表仅供参考,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填写)填表说明企业应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要求填报。

1.企业应如实填报所附各表。

要求数据准确、详实,文字简洁。

2.表内栏目不得空缺,无内容时填写“无”或“0”;数据有小数时,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写。

3.高企证书编号须填写最新的高企证书编号,即通过复审的企业应填写复审证书号。

4.认定(或复审)前三年是指:对于通过认定但未复审的企业,填写认定申报前三年的情况;对于通过复审的企业,填写复审申报前三年的情况。

5.认定(或复审)后是指:对于通过认定但未复审的企业,填写认定申报后的情况;对于通过复审的企业,填写复审申报后的情况。

XXXXXXXXX有限公司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查自纠工作总结2013年3月11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检查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有关精神,3月15日,我公司成立了由副总工程师XXX为组长的自查自纠工作组并开展工作,3月25日,自查自纠工作圆满完成。

现将自查自纠工作的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查自纠工作总结通过为期10天的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工作组认为,我公司2009-2012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成效显著,完全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XXXX为民营企业,无下属分支机构。

1、核心知识产权方面2009-2013年,公司获得专利60项(其中获授权证书的50项,获授权通知的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证书);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范围符合规定要求,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均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并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2、研发费用归集方面公司每年度都委托第三方会计师师事务所对我公司进行研发专项审计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

2009-2013年公司完成的研发项目共32个并如实填写《研发项目情况表》,并有效的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按规定要求设置了研发费用辅助核算帐目,按规定进行了分项归集并填写《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分项归集符合规定。

根据深圳计恒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近三个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2012年度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756万元、789万元、854万元、833万元,2009年-2012年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之比分别为4.87%、4.69%、5.52%、5.25%,符合认定要求。

3、高新技术产品及收入方面,公司高新技术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2第八条高新技术改造传动产业第(五)款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规定范围;根据深圳计恒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显示,2011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收入11641.5万元,占全年总收入15491.3万元的75.15%。

预计(审计报告未出)2012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收入11894.5万元,占全年总收入15886.3万元的74.87%,达到规定比例,并与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相对应。

4、科技人员方面,截止到2012年底,公司员工总数220人,科研人员83人,占员工总数的37.7%,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38人,占员工总数的17%,达到规定比例。

二、我公司在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对公司促进作用方面取得的经营业绩及经验做法1、2009年-2013年,我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以下经营业绩:(1)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原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例如:我公司2010年12月22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开关柜多功能配线装置”,2011年10月23日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XBZ2智能型/XBJ2紧凑型24KV箱式变电站”,2013年3月21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风电场及其控制方法”等多项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上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增加了公司主要产品的品种,使得我公司智能中低压配电柜实现了系列化,成为我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我公司的发明专利“光伏汇流箱”,实用新型专利“光伏专用户外升压箱式变电站”,发明专利“高海拔型风电专用箱式变电站”现在已经成为我公司新型主要创利产品之一。

2、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平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对公司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显著提高了我公司的品牌和形象。

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大大提升了我公司在社会和客户中的品牌和形象,是我公司的一张对外工作的名片,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无形的便利;这一方面表明,我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向社会和客户表明我公司的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获得了国家和政府的重点支持。

公司获得了金融、土地、财税、科技项目等多方面的优惠,尤其是税收方面的优惠,增加了我公司的盈利能力;(3)促进了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多项支持,如:政府资助、无偿贷款、各种补贴,大大激发了我公司投入科研经费的积极性。

政府的资金支持,大力促进了我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2009至2012年共获得研发补助195万元、政府资助298.5万元、贴息贷款72万元。

(4)使我公司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企业盈利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科技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加,企业利润的增加又进一步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仅风电专用箱式变电站项目一项,就为公司创造了680.75万元的销售收入,投入产出率达到1:11,经济效益显著,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三、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措施和落实情况在本次自查工作中,没有发现我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中存在问题。

四、税收减免落实情况的具体说明2010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98万元,2011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58.3万元,共计享受减免156.3万元。

XXXXXXX有限公司2013年3月27日自查常见问题一、企业是否符合居民企业条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二、企业是否以分支机构单独申报《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

计算依据是企业总收入,故不能以分支机构申报。

另外,申报高新首要基础须为企业法人,所以分支机构不能单独申报。

知识产权常见问题:1、虽已填写“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却无知识产权证书、转让合同或者独占许可协议支撑;2、虽有知识产权证书,但其所有权人并不是企业本身,也并未签署转让协议或者独占许可协议等;3、知识产权通过受让方式所得,但是转让合同并未登记备案;4、知识产权通过独占许可方式所得,但并不是全球独占许可;或者虽为全球独占许可,但是许可协议未经登记备案。

研发费用检查常见问题1、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符合要求;2、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其研发费用与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所核算的研发费用之间存在差异,部分企业将其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因此企业不发说明其研发费用的归集情况;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需要达到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委外研发费用的规定(1)要求企业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符合独立交易原则;(2)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3)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不能作为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研发费用应对检查准备建议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立项审批制度及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2、企业应完善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并建立研发费用专项辅助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一致;3、准备好工资、水、电、折旧等分摊各项目的依据;4、准备好研发人员领用材料单据等资料,并核对是否是研发人员签字、用于那个项目;5、准备好研发、试生产设备使用记录等情况。

高新收入检查常见问题1、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其当年总收入的比例未达60%以上;2、产品收入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不明确;3、高新收入与总收入、销售收入的统计口径不一致。

高新收入应对检查准备建议1、准备好每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确定达到规定比例,并准备好相关佐证资料;2、准备好产品(服务)收入与研发项目有关联的佐证资料(如鉴定证书、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火炬项目证书等)。

3、注意高新技术企业季报、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与企业其他数据资料的一致性;科研人员检查常见问题1、科技人员、研发人员占比不符合规定要求;2、营销、财务人员计入了科技人员之列;3、员工入职时间与工资费用发生时间有矛盾;对于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科研人员应对检查准备建议1、建议企业仔细核对科技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毕业证书、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等对应情况。

2、注意企业职工总数范围的界定。

关于企业职工总数的范围界定,虽然各税收优惠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7条规定,“实施条例第92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企业职工总数与从业人数同义,故申报高新时统计的职工总数应当包括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其中,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全时工作人员、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

3、注意研发人员的统计口径。

首先,研发人员必须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工作指引》要求主要统计企业的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来鉴别。

其次,研发人员有工作时间的限制。

《工作指引》要求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因为研发人员数量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的直接证明,所以政策对研发人员的规定较为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