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以及Internet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
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

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的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

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
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手段及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网络功能的实现过程、特征、采用实现方法的原因以及实现的效果和缺点、所用实现方法和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说明解释计算机网络中事件和现象,实现计算机网络中同类功能。

学会———是指能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独立地完成某些网络功能的实现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的实现。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计算机网络》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属必修类课。

正常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本课程属于理论型的课程所以以讲授为主。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以分班讲授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班级可以是小班也可以是大班。

有条件的话可采用多媒体课室进行演示,或加上两个安装网络的实验。

2.因为本课程基本上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要充分注意讲授过程中的条理性和表述方法,多用实例,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

所用的实例应为学生熟识的。

讲授过程中应抓住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3.授课的进度要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效果进行适当调整,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参考书,多做习题。

5.教学实施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对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要时可对教学标准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的内容不陈旧和不落后于形势。

五、教材选用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教材非常多,因出版的时间不同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各高校在同一段时间出版的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会有较大的不同,所以选用教材应以教学标准为依据,选用一本作为基本的课本,另选用一至两本作为参考书,下面是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肖德宝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熊桂喜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也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情况自行编写。

六、课程评价
1.本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有可能的话,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函授和其它非正规教学形式的班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开卷部分50分,闭卷部分50分。

4.题型比例
单选题10%;填空题25%;判断题10%;名词解释20%;计算题10%;论述题25%。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IP地址由()组成。

a四个十进制数b四位十进制数c四个字节的二进制数d四位二进制数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路径选择算法有和两大类。

C.判断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TCP/IP协议就是由TCP和IP两条具体的协议组成。

()
D.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信道带宽
协议
E.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已知一种以太网,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技术,并知信号在同轴线上传的速度为1/10光速,不考虑现有标准,规定该以太网的最长距离为1500m,帧长度为2500位,问这以太网可以使用的数据传输速率上限是多少兆位/s?
F.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简述动态路径选择算法的基本过程。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