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验
・---——64・---——
万方数据
●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经济学研究
学最为重要的贡献是他与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一 书,该书被誉为战后西方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著作之一,代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 一个学派,即垄断资本学派的形成。特别是关于垄断 资本主义的“停滞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激进 经济学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 西方再度“复兴”,并且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和发 展,主要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视野。 6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热衷于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某些原理,主要包括价值与 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转型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亦密 切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现实情况,根据新 情况和新趋势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作出新的阐 释,其中主要有巴兰和斯威齐的“垄断资本”理论,以 及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美国“垄断资本学派”的 重要理论主张;美国奥康纳最先提出的“国家的财政 危机”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因及其性 质作了新的阐述;除此之外,还有围绕当代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及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的关 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其中最具影响 的是法国博卡拉提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英 国的本.法因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性质 的理论和比利时的曼德尔提出的“晚期资本主义”理 论等。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滞胀问题的 出现使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 觅经济学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一股复兴 古典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这种复兴的西 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吸收 和使用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工具,以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融 合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使用博弈论、数学化建模等 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和方法,改造并实现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的新古典化;二是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研究传统的同时,与西方异端经济学诸流派相融合, 如激进制度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性马克思主 义、演化经济学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经济学 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基本范畴方面作了进一步 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经 济思想的反思。这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经 济运行以及市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的研究。
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欧美的发展经历一 个由“复兴”到“没落”到“再复兴”的阶段。从20世纪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 逐步在西欧盛行,其“复兴”主要由三个重要的论题 而引起的。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特别是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围绕该 论题,多布的研究颇有影响,他不仅对当时“批判”马 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种种论调作了深刻 的“反批判”,而且密切结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 的新情况、新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的 基本理论作了深入剖析。二是由“大萧条”引发的关 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探讨。在该问题上,格罗 斯曼发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积累和崩溃的规律》 (1929)一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三是关于社会 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辩论。这场辩论在米塞斯、哈耶 克和兰格、泰勒和多布等人之间展开,对此后50年 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欧 美的发展表现为,罗宾逊等人试图“沟通”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经济思想。这与当时以苏联为 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是有显著区别 的。斯威齐发表的《资本主义发展论》(1942)是反映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作。该著作促 进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在美国的传播,亦引起了欧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价值规律、利润率下降规 律和经济危机等论题的激烈辩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马克 思主义经济思想在欧美的发展受到来自西方主流经 济学和西方政治势力的阻挠。然而,众多抨击和反驳 并未能中止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欧美的传播和发 展。莫里斯・多布、斯威齐和巴兰等人仍是活跃在欧 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界的典型代表。多布被誉为 20世纪西方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 经济理论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他对马克思基本经 济理论的研究和坚决支持,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学的 发展。他对马克思经济学在西方的“复兴”产生了极 为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多布不仅致力于研究和发 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基本的理 论范畴,而且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和经济增长关系、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以及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状况等论题。斯威齐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自诞生起,在整个世界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 经济学研究,很多学者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 启发,运用马克思基本的经济原理研究经济问题,与 此同时,在对经济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然而发展到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出现 了怪异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不区分学科层次和界 限,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围内,直接进行社会现实问 题研究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在经济学研究中,脱 离中国实际、沿袭和照搬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无视
一65— 万方数据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
后,在宽松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不仅得 到充分发展,而且在与西方经济学交锋之时亦积极 吸收其优秀成果,将其分析方法与自身的研究范式 相融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 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革新发挥了很 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抵抗边际 学派影响力时,亦吸收了边际学派的分析方法,正是 两者的融合与对立不断推进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的前行。这种情形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的大学学生可以不失偏颇地受到两方的熏陶, 日本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派的崛起,可以被认为 是这种融合所结出的丰硕果实。置盐信雄和森岛通 夫都是在这种氛围中涌现出来的出色的学者。置盐 和森岛等人的数学分析,受到西方的广泛认可,亦反 映了战后日本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数 理经济学研究不落后于西方。从学术渊源来看,置盐 和森岛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本,同时很大程度 上受到西方马克思经济学者特别是斯拉法的影响[1】。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传人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 社会状况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自此,马克思主义经济 思想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与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 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促 进了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亦成为了中国 的主流经济学1121。然而与一般情况不同的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最初成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主要不是在 各种经济学派或学说的充分竞争中得以确立的,而 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执政党性质所决定的pI, 可以说,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其成 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主流经济学的主因。随后,很 多学者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作为学术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中国学术 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 各个学派的学者和政治派别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 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主张,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毛 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 理,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 性质以及特点等理论成果,在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日本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日本的发展对其经济学 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之前,《资本论》逐渐被引入到日本,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得到传播,日本进入马克思主义启蒙时 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 到发展,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学派:讲座派和劳农派, 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受到了军国主 义的压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研究得到复苏和崛起,逐渐演化成了四大学派: 正统派、宇野派、市民社会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然而, 纵观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日本经济学研究进程,日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际名声源于数理经济学派。 二战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对日本 传统经济学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两者的对立使 得马克思经济学逐渐与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学相融合,一部分 马克思经济学家接受了边际学派的方法,把数学运 用于马克思经济学,形成了数理马克思经济学派。如 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研究得以升华,学派间 的交流亦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日本马克思经济学 与西方经济学的对立和融合,使得日本战后马克思 主义数理经济学派得以迅速崛起。 日本数理马克思经济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主要 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置盐信雄和森岛通 夫,他们均是围绕马克思基本定理、转形问题以及再 生产等理论,运用数学重新解释和构建马克思经济 学体系,被认为是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 贡献。 数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持续发展到20世纪90 年代初,然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日本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研究曾一度跌入低估,但是到了20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逐渐复苏, 并开拓了新的领域。东欧剧变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只有在有效分析现实情况时才能充分体现其优越之 处。换句话而言,把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现实分析是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研究其他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问题,深入考察日本和 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实践。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 日本的传播和渗透促进了Et本经济学的发展,二战
本文系厦门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资助。
一63— 万方数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学研究之间的平衡点,或者 说探索在理论观点、方法论等方面如何处理处于主 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处于非主流地位的西 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二、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及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在坚持劳动 价值论和唯物辩证的前提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和交换条件。马克思主义对欧美 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美经济学家在不 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 和研究方法。有些经济学家完全继承了马克思的观 点和方法,同时亦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只是部分地继 承,即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行“重新发现”和“完善 和创新”。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欧美当代经济学研究,形成的一些学派 至今仍具有重要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逐渐 蔓延至欧美,在欧美爆发了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大论战。大论战的始作俑者是庞巴维克,继之有伯 恩施坦等。庞巴维克在经济思想史上是第一个系统 的批判和对抗马克思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边际 学派经济学家。他认为,马克思仅是以一种纯逻辑的 方法证明价值的本质,并未提供任何经验上的或心 理上的论证。与此同时,面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 新现象和新问题,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 怀疑,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原理提出一系列的修 正和否定的主张。希法亭对庞巴维克做出正面的攻 击,并同对伯恩施坦的批判联系起来,解释了伯恩施 坦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修正”的实质。在20世纪最 初的20年间,乔治・卢卡奇、卡尔・科尔施和安东尼 奥・葛兰西深受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影响,他们是学术 界公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位创始人。卢卡奇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得出 “总体”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科尔施指出,马克思的全 部思想是“一个活的从整体上来理解和实践的社会 发展的理论”,他提出的社会化理论是他对马克思所 有制理论理解的创新性成果。葛兰西通过深入研究 《资本论》提出,广泛的各种社会关系进程的整体作 用是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重要途径。他们 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总结的一系列理论结论对后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