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学
光纤坚硬而又弯曲灵活,强度极大;光学性质:取决于结构和 成分,最明显的就是损耗或信号衰减特性等。光纤是绝缘体, 它不能直接传输电信号和能量。
1.4 光纤与通信网络 光纤的带宽和具有吸引力的特征使其成为理想的线缆 传输媒介。对于通信系统,光纤是具有强大运载信息 能力的工具。光纤工业已经进入显著的繁荣期。在过 去的20年里,一根光纤所能承载的最大数据率差不多 平均每年翻一番,比电子行业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 翻一番)还要快 1.4 光纤与通信网络(续) (1)全球海底网络(2)陆地网络 (3)卫星系统与光纤网络(4)光纤到户 (5)局域网
光纤传感技术应用: 工业、制造、土木工程、军用科技、环境保护、地质勘
探、石油探测、生物医学等。
光纤传感器种类: 包括湿度、温度、应变、应力、振动、声音和压力传感
器等。 (1)光纤光栅传感器(2)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3)光 纤白光干涉传感器 (4)光纤陀螺传感技术(5)其他光纤传感技术 1.6 光纤的发展 种类: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保偏光纤、塑料光纤、掺杂 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等数十种; 材料:石英光纤 聚合物/塑料光纤、光子晶体光纤、掺 稀土光纤等
z ds
路径 dr
r r+dr
ls
ls=
dr ds
dr=ds
o
y
x
图 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z
a
b
r
r=(s/n)a+b
o
y
x
图 均匀介质中路径方程的解
矢量b 指出了光线的起始位置; 矢量a 则指明了光线的传播方向。
总结
当光纤纤芯的横向尺寸(直径)远大于光 波长时,可以用较成熟的几何光学(射线光 学)分析法进行分析;
在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干线大容量通信线路不再新建 同轴电缆,而全部铺设光缆。
在我国,干线系统中有:南沿海工程、沪宁汉干线、芜 湖到九江(含过长江的水下光缆)、京汉广等,短距离 的系统不计其数。在武汉、上海、西安、北京、天津等 地建立了几家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光纤、光缆制造厂。 2001年,全国铺设光缆总长度达149.5万公里,其中长途 干线光缆33.5多公里,本地中继网光缆线路75.5万多公
1.5 光纤与传感技术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
传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技术途径,获取信息是利用信息的 先决条件。传感器是一种能按一定规律将各种被检测的物理量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量(如电、磁等)的器件。 世界各国对传 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极为重视:
日本将传感器列为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的5项重要技术 之首,又将传感器研发确定为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的重点;
种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 D (2-3)
将会以一定速度传播, 形成电磁波。
B
0
(2-4)
式(2-3):表示电场有散度,电场可由点电荷激发。 式(2-4):表示磁场无散度,即磁场不可能为单磁荷 所激发。
电磁场的辅助方程 或构成方程
具体化:
(电、磁分离)
第1章 绪论 主要内容:
光纤技术的发展历程 光纤与通信技术的关系 光纤与传感技术的关系 1.1 光纤光学 它是光学的分支之一 它是研究光导纤维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名词“光纤”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光纤光学的研究对象:光导光纤
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透明易弯曲的长纤维,并 且根据Snell(斯涅耳)定律(反射定律),借助于使用全内反 射可以使光能在光纤内部传输。光导光纤的特点:有界性
2.2 麦克斯韦方程及波动方程
2.2.1 麦克斯韦方程
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Maxwell方程组:
矢量E, H , D, B, J,标量
分别代表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 电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
表示旋度, 表示散度。
E
B t
H
1.3.2 光纤材料
纤芯材料:多数光纤几乎是纯石英,加入少量掺杂物的
目的是改变纤芯或包层的折射率。 (1) 通信光纤材料:纯二氧化硅(SiO2); (2) 医用传像光纤、照明光纤:低纯度玻璃; (3) 还有一些光纤:塑料制造,更灵活易用;
包层材料:少数光纤使用塑料; 涂敷层材料:一般为塑料,机械保护。1.3.3 光纤特性机械特性:
里,接入网光缆线路37万多公里。到2002年3月,我国 “八横八纵”格状国家光通信骨干网也已基本建成。
我国铺设光缆的方向已经转向城域网等局部性 网络。
1.3 光纤技术基础
1.3.1 光纤结构
纤芯:由折射率比周围 包层略高的光学材料制 成。其直径根据光纤类 型而定,一般通信用单 模光纤直径为8-10μm; 包层:直径一般为125μm; 涂敷层:直径为195-250μm;
1.适用条件:光波波长λ远小于光纤的横向尺寸,可 近似认为光波长λ0 ,此时,可以忽略光的衍射现象, 光的发散角可近似为0,那么,可以把光波看作射线。
(光的粒子性)
2.分析方法:分析光传播的各种现象的规律可用射 线理论或几何光学。
波动光学方法
1.适用条件:把光波看作波长较短的电磁波。
(光的波动性)
3.1.1 光纤的结构 光纤的基本结构一般为双层或多层的同心
圆柱体,如图所示。 其中心部分是纤芯,纤芯外面的部分是包
D t
位移
J 传导 电流
பைடு நூலகம்
电流
D
B 0
式(2-1)和(2-2): 表示随时间变化的电场
在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
E
B t
(2-1)
同样,变化的磁场在周 围空间会产生电场,这
H
D t
J
(2-2)
光纤的基本结构是导光的纤芯和外面低折射率
的包层,不同类型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的几何尺寸差别 很大。
高清晰度图像传输光纤(传像光纤):芯径小,包层 薄;
传输高功率能量的照明光纤:一般具有更粗的纤芯和 更薄的包层;通信光纤:小纤芯,厚包层,纤芯折射 率到包层折射率的变化是阶跃变化,纤芯折射率可以 是均匀的,也可能是渐变的; 通信光纤的标准包层直径是125μm,塑料护套的直径 约为250μm 。 传像光纤的直径小到几个微米,一些特殊用途光纤则 可能有几毫米。
2.3 射线光学基础
射线光学或几何光学的光线(或称射线)代表 坡印亭矢量或光能流的方向。
光线是无限细的,而光束则有一定尺寸。射线 光学假定的条件是传输介质(如光纤、光波导)的 横向尺寸远大于波长,可近似认为波长λ0,因而 可以忽略衍射现象。此时,可用射线去代表光能量 传播路线。
射线光学理论是当λ0时的波动理论。射线光 学一般包括光线的路径分析、光强分析等内容。
光纤要成为光导设备,其基本特征是能 够长距离传输,需要解决“光衰减”问题。
光通过长距离从输入端传输到输出端时, 在输出端输出的能量一定不能小于接收端探 测器能探测的最小光20强09。年 Nobel奖 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Charles Kao) 博士在英国发表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用于光频率的绝缘纤维表面波导管”,打 开通往光纤技术大门的钥匙。
美、英等国也投入巨资进行传感器技术的研发。
光纤传感器技术经过2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个巨 大的传感器家族。
独特优点: (1)抗电磁干扰、电绝缘、耐腐蚀、本质安全; (2)灵敏度高; (3)重量轻、体积小、可挠曲; (4)测量对象广泛; (5)对被测介质影响小,有利于在医药卫生等具 有复杂环境的领域中应用; (6)便于复用,便于成网; (7)成本低。
1970年,康宁(Corning)公司采用化学气 相沉积(CVD)工艺第一个抽出衰减小于20 dB/km的光纤,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根通 信用光导纤维。……………. 性能优异的各 种光纤涌现。广泛应用:如电话通信,数据 传输,闭路电视,工业控制与监测,军事等。
1988年,第一条跨越大西洋海底,连接美国 东海岸同欧洲大陆的光缆开通;……..
式左=… 式右=… 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时、空分离) ω
( f ) f f
E E0e j(tkr )
k E0 H0
E
E e j(tkr ) 0
k 0 nk0
( f ) f f ( ) ( f ) f f 2
折射/反射定理 约束光线
边值问题 模式
图 几何光学方法与波动光学方法之研究思路比较图
E(x, y, z, t)
E(x, y, z)
H(x, y, z, t)
H(x, y, z)
电、磁分离 时、空分离
纵、 横 分 离
E(x, y) H(x, y)
第3章 光纤(光缆)及其相关性质
3.1 3.2 3.3 3.4 3.5 3.6 3.7
1987 年,E. Yablonovitch 和S. John 提出介电常数呈周期 性分布的材料可以改变在其中传播的光子的行为,并称这种 材料为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是一种折射率周期变化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其 典型结构为一个折射率周期变化的三维物体,周期为光波长 量级。光子晶体的特点是具有光子带隙(PBG),频率落在 光子带隙内的电磁波不能在光子晶体中传播。
2.分析方法:波动理论或波动光学。
二种方法比较:
1.射线光学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2.波动光学方法:是一种更严格、更全面的方法, 但要使用较复杂的数学工具,过程较繁杂。 分析简单问题时,二者均可得出一致结果,但分析 复杂问题时,射线理论不能给出满意的结果。要获得 全面、准确的解析或数值结果,必须采用波动理论。
光纤与光缆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光在光纤中的几何传输 光纤的数值孔径NA 光的波动性 光纤介质的特性 光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