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感想姓名:郜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艺术设计104班学号:1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大学生学习与就业应有“职业规划”这样一个新的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职业规划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
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
1999年以来,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的新的就业形势。
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毕业生上升为145.1万人,2003年毕业生数量猛增为212.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7.1万人。
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预计2005年可能会突破340万。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
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已沉淀75 万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不包括灵活、临时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究竟怎样来来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呢?对此,我作为即将毕业一名在校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都在进行反思。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从实践进行分析,从理念上进行反思的重大社会问题。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B我们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C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带来的人才拥挤等在分析这些复杂的原因时,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回顾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明确发现,确实存在了不少的问题。
2、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成效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家制定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基本上采取国家统一计划、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高等院校毕业生“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这就把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社会劳动就业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开始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高等教育要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后,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广大学生求学的需要,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埋下了隐忧,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001年6月,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专门就扩招以后的就业政策问题提出报告,指出扩招势必会造成就业困难。
为此,国务院有关领导在报告上批示并责成国务院科教办牵头深入研究扩招后的就业问题2003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毛入学率达9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7%。
由此我们看出,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普及依靠的是教育事业。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亟待大力发展。
因此我国政府早在1999年就开始大幅度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就业难和扩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作为劳动力供给方,不管扩招还是不扩招,供给总量没有变。
大学生多念了几年书,没增加也没有减少劳动力总量。
就这一点讲,和就业压力没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
但是由于18岁就业和22岁就业,发生的变化只是劳动力自身素质有了提高。
这里改变的只是劳动力的结构,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
也就是说,整个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目前来看,这种变化还是有利于劳动力的就业,而不是不利于劳动力的就业。
因为我们现在高层次的劳动力是缺少的,受到高等教育以后,高层次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就会优化劳动力结构。
这样看,扩招和就业压力就没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兴邦济世的根本途径之一。
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但是我们还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就业难的现象也会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定会妥善解决,高等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我国近几年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2001年10月,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广泛听取了多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
诸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这些办法和措施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1、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共青团中央实施的“彩虹工程”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们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3、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167所,在校生191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20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
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其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韩国政府成功地调整了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工业需求。
在各种国家考试中获得资格证书的人都视为具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同等学历资格。
韩国职业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的确,韩国的经济实力由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特别地,由于职业教育为个人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通过事业的发展而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要了。
在我国开办经济特区后,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目光。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鼓励开办更多经济特区,从而促进沿海乃至我国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更使需求与就业问题日渐凸现。
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是说一方面要能够改变观念自主择业,另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创业。
我认为,自主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共有八次提到“创业”和“创业精神”,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成千上万的思想最为活跃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积极创业。
正如中国著名的IT首席分析专家方兴东所说:“经过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浪潮的两次洗礼,一些最具价值的东西开始在中国呈现,真正开始触及中国落后的精神根源,那就是创业精神的启蒙和唤醒。
而且创新精神更是市场经济的引擎,是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的源头。
”三、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标“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的人口那么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相对有限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理念,从就业走向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满足更多的求职者。
1、从城市如何引进人才来谈创业环境创业需要一个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常被视作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选定目标城市的时候,找准位置,找对方向。
每逢应届毕业生离校之际,他们对创业地的比较与选择,热点区域都很集中,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
成为大学生创业重要的集聚地。
究竟是为什么呢?来看一下这几个城市的绝对优势:选择上海,有一条认可度相当高的理由:这里经济走势持续稳健,商业流程成熟,法制化意识及规则意识强,工作生活比较稳定。
广东更适合青年学子创业。
如果说当年更多靠的是政策优势、地缘优势,那么现在,人文环境的因素表现的更为显著。
比如,敢为人先、务实求真、灵活变通、包容、高效……此外,广东人发家致富、做小老板的意识挺强。
有这样一种说法,“北京是创业者的温床,上海是打工者的天下”。
北京的发展机会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在E时代,北京那种淡化工业,重工业,重环保、高科技发展极为快速的特点,加上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常与此相关,都非常利于个人创业。
从中可以看出城市在引进人才时所做的努力。
对于我们也有启示。
2、就业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关系就业问题还要和当时的国家大政方针密切联系起来。
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国家培养的人才是给自己用的。
比如说我国就建设西部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就是鲜明的例子,还有即将完成建设的三峡工程,更大方面就涉及到了我国的国防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地位等等。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国家带来无限的商机,所以早在刚刚申请承办成功以后就有更多的大学来开设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也就是说国家的政策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
3、大学生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为此,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俗所说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