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想的创业之路

联想的创业之路

联想的创业之路柳传志今天来了这么多同学,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大家对联想、对中国的民族的信息产业、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关心。

1984年的时候、联想公司初办,我们的11个人,平均年龄43岁,那一年我40岁。

我们把4年以后,也就是1988年作为一个坎儿。

为什么呢?因为1988年以前,我们只能从计算所进入,不从社会招聘。

1998年的时候我们是150人,当时是计算所公司,联想的前身,营业额是7800万。

最高层,就是当时管理层的负责人平均年龄48岁。

10年以后,说是1998年,到去年,公司7000多人,营业额达到176个亿,集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

我们业务得到了大拓展,但是领导人的年龄却大大降低,说明联想集团新老交替的过程是积极的、平衡的发展。

我为什么一开始就先讲这一点,其实这是一件很了不起、很难的事情,大家可以想像。

联想是20万块钱起家,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知道遇到多少困难,商业风险,甚至政策上的风险。

创业的同志在1990年、1991年,一个月才拿几百元工资的情况下,辛辛苦苦把树种大了,浇了水,施了肥。

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该结果的时候,由于联想是国有企业,跟自己毫无关系,要全交给年轻同志,他们心里头能高兴吗?所以自然这里面有一个过程。

为了说明问题的难度,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我们经过的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我在这儿举两个例子。

商业风险大家都能想像到,企业亏损了、竞争激烈等等。

其实我在这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是中国科学院的人,原来都做研究工作的,实际就是书呆子,因此一开始的商业风险实际上就是被骗。

我们这20万块钱,成立不到半个月,就被江西省妇联的一个女同志骗走了。

我在这儿讲一个我被骗的最痛苦的一个例子,那是1987年,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积累资金。

什么叫出卖技术劳力?就是给人家验收机器、讲课、维修做这些事情,积累了90万。

1987年以后我们就开发了联想汉卡。

联想汉卡本身的相对利润很高,比如说利润高达40%,但是绝对利润不高,因为它不是个大东西。

后来我们就发现要把它插在PC机上同时卖PC机。

当时我们卖别人的机器,又没有本钱,怎么办呢?那几年,正是官倒很热闹的时候,有很多企业有外汇,他们就买来机器,但他们不会卖,就让我们来卖,我们就拿一台,卖一台,卖完了交给他钱,从中大概提5%或者10%的利润,使得我们自己能够运转起来。

到了1987年左右的时候,我们懂得了,用户要什么机的机器,我们应该怎么卖。

这时,我们想能不能从香港直接进口呢?这本身的利润应该是很高的。

在1987年4月份,我们跟香港的一家公司联络,双方比较了解了以后,请他做IBM的代理,如果我们能够给IBM拿100万美元订单的话,我们将会拿到一批非常便宜的机器,利润达到40%,这就有很大和利润,于是我们就想做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做起来难度在哪儿呢?因为在中国买IBM的机器要经过出口商,要通过进口公司。

进出口公司给批文,大家现在可能还记得,什么叫官倒,官倒就是倒批文,进出口公司有批文,另外还要有外汇,我们要拿人民币去换外汇。

因为我们确实没有任何背景,两眼一抹黑,在这种情况下,是我和我的主要助手,常务副总裁李勤同志,他在北京负责借钱,我到深圳去找进出口公司。

找到以后,请他把钱拿过去。

进出口公司还通过人介绍了一个林老板,见到了以后,我就把这笔钱交给他了,然后我就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以后,在那儿的人,后来告诉我,钱根本没打过去,这时候我再回到那儿去,发现人找不着了。

当时给了他多少钱呢?300多万!当时人民币跟美元的汇价是1:6.5,拿走300多万,当事人找不着了,一下就给我吓晕了。

这时候就到处打听那个人,后来终于知道了那个人家住在什么地方。

大家可以想像,那会儿准备拿砖头劈人的劲头都出来了。

林先生家里发现了这些情况以后,知道这是要拼命了,于是把我请进去了,我才弄清楚,他们以为我们是个官办的公司,公家的钱挪用了没关系,他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来,我们才明白,他把我们的钱挪用了,还不是想拿走。

终于我们把钱要回来,然后大家费了很多周折才打出去,最后把这件事做成了。

事做成了,大概一共花了两三个月,这批机器运到北京以后,赚了很大的利润。

那天有个很动人的事情,我跟李勤几个人庆功,就在这时候,李勤一家伙躺在沙发上,经检查是特发性房颤,后来李勤背病一直背到今天,那次是第一次。

他被送到医院以后,我就犯毛病了。

追钱的过程有两个多月,在这两上月,一到夜里两点钟的时候我就被吓醒了,心狂跳不止,今天大家听着笑话,当年真的是很痛苦的。

后来钱追回来了,机器也买回来了,可毛病就去不了了,每天到夜里两点多钟吓醒,心狂跳不止,后来被送到医院,听人家说,我住院的那个样子,很像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横路竞二。

我再讲一个政策风险的例子。

也是1987年,就是那次机器买进来以后,我们内部实行了承包制——就是根据机器销售的情况来确定奖金多少。

谁知道由于进货特别好,渠道特别畅通,承包的效果特别突出,突出到吓人的程度。

怎么回事呢?就是我们承包部门的经理和他那个部门里的十几个人,人均奖金高达6000多元。

当时我的工资才100百多块钱,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奖金如果超过了3个月的工资,超出的部分要交奖金税300%。

这样一来,我们研究了一下,有三条三出路:第一个出路就是把钱发下去,把税交给国家,拿到工资,钱也没了,公司关门;第二条路,就是跟得奖金同志说“咱们来年再发”。

我们想了想,也不行。

那么只有走第三条路,就是拿支票换现金,把奖金发了,我们不是私营企业,我们是个国营企业,我和几个副总经理都是一点奖金没有,我们要担着风险,钱发给下面。

我们做的结果是群众的积极性大为高涨,但是两年以后东窗事发,发奖金的事出了毛病,出了毛病以后追查起来,一直追到联想了,我们企业赔了9万多块钱,同时给了我一个警告。

但是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不一年多的时间,国家的政策取消,改成现在的所得税。

因为那种税务局法根本不适合,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政策尚不健全,因此政策在不断调整。

一个企业跑在前面做的时候,你办的事原来政策不让办,这种情况就有很大的风险,这就是我们在开办的时候承担的政策风险。

至于说这些老的创业者,确确实实极其艰苦,付出了无比的艰辛。

这就存在一个机制问题,像美国的公司,像比尔〃盖茨、格鲁夫创办微软和英特尔,他们当年创办了之后,拿的资本金可能比我们20万还少,也就是一两万美元。

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做成呢?主要是创业者和管理人员本身就是主人。

高科技企业能不能发展,机制问题不能说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发展好的充分条件,但它一定是必要条件。

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跟中国科学院,我们的大股东非常开明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大股东在1993年左右的时候,就向我们主动提出,要把35%的分红权给我们的员工,这样,我们就能够给创业的一些员工和公司的所有的骨干有分红权,他不是股东但是有分红权,这样的话,老同志就能非常高兴的让年轻同志到第一线工作,也就形成了新老交替的必要条件。

所以我跟大家讲,新老交替的事情,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很多国营企业很难做到。

在联想,人的层次分成三层,一种是战略策划层、一种是战术组织层、一种是具体实施层,大概分了这么三类。

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想讲一下企业管理人。

因为大家知道,在硅谷每年是几百家企业挂牌上市,或者股票飙升,同时也有几百家企业会垮下来,为什么呢?他们完全是靠一种产品本身来决定企业情况,产品好了就上去,产品被别人超过了就下来。

但是像联想这样,要求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它主要的问题是管理体系,所以我们把管理分成三个要素,有三个方面。

中关村有5000家企业,我想大概在1987年、1988年90%的企业带了一个辫子,就是说很多企业都垮了,垮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可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到底是在懵着打,还是在想着打。

懵着打就是毫无战略,什么好我做什么,什么急需我做什么。

倒卖光碟赚钱我就卖光碟,光碟卖到一定情况,国家抓的厉害了我就垮了,这样的公司就没有一种战略决策的考虑。

但是很多企业是制定战略的,仍有成败之分,可见战略制定极其重要。

我们知道Intel现在芯片,386、486,奔腾……大家觉得全是技术的发展,其实不仅如此,386和486发展的时候,Intel已经到极限了,为什么呢?当时使用DOS操作系统,机器的速度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Intel如果再往高发展的话,就没有这么大和利润市场,如果他不做的话,他就会被CID这些企业淹了,这时候Intel就主动跟微软联系,能不能大家一起来把市场开拓起来,于是Windows 操作系统在Intel的鼓励下才做开。

Windows操作系统一出来以后,奔腾立刻用上了。

跟着多媒体等出现,奔腾立刻用到了现在网络、 Internet的时候,Intel 公司根据我们的分析,原来闹了半天,他不仅是把精力投放在做芯片上,他花了很大的力量在推动应用市场,他在中国想尽办法帮着我们来扶植软件业。

这是什么意思?你卖芯片你怎么扶植软件业呢,原来他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的道理。

像这样的例子,外国企业界很多,就是把把棋子后几步看得比较明白,这就是一个战略实施的作用。

刚才我讲到了我们公司起步的过程,我顺便说一下,我们联想走了一个什么轨迹呢?先是出卖劳力,挣了钱以后,跟着我们做汉卡,然后把汉卡插在微机上卖微机,然后PC机路打通以后,跟着我们就想,我们不能光甘心这么做,我们科学院计算所的人,我们应该研制自己的微机,但是在中国非常困难。

在1988和1989年的时候,中国计划经济的体制还很强,我们拿不到国家的生产批文,无论如何不能给。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全中国已经有上百条微机的生产线了,为什么还要再加你呢,他们每条线一年都生产很多,为什么你们还要做呢?道理说不通啊!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一条道路,打到海外去,我们打到了香港。

第一步我们怎么样去做流通领域。

积累了资金然后我们怎么样又去形成一个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制造机器。

这些做好了以后,国家计委的同志,电子部的同志到香港看了我们,认可了,觉得“哎呀”真是不简单,他们在海外能做到”。

这时候才给了我们生产批文,这时候我们才回到中国大陆,形成了联想在国内的品牌,那是1990年的冬天的事情。

现在的PC把品牌去掉了,已经变成市场经济了,情况就好多了。

但是走这条路的过程,不是我懵着干的,是我确实进行了精心的战略策划。

所以从1989年以后,我就开始学着进行战略分析。

那么进行战略分析都做什么事情呢?后来我逐渐地为制定战略的部门定了这么几个步:第一步,要制定一个战略发展指导思想。

联想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第一,我们要办一个长期的公司,我们要办上百年、老字号,这是我们的想法。

第二,联想要有规模,要大到最后能够跟世界500强比。

第三,要的是高技术领域,我们不再在发展领域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