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整理

金融学整理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第二节货币制度本章重点:●什么是货币(包括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态演变、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层次等)●货币制度●简要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money)的经济学定义:1、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战俘营里的货币2、本质特征:作为交易媒介的普遍接受性。

强调对货币的信任、信心对于维系货币功能的决定性意义。

3、马克思是如何认识货币的?------价值货币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首先是商品;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区分通货、货币、财富和收入( currency, money, wealth and income)●通货通常指硬币(coin)和现钞(paper money),较货币范围小。

●财富即个人拥有的、包括所有资产在内的总资源。

●货币和财富是存量概念,(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生的量值)。

相对于个人或国家来讲财富的含义比货币宽。

●收入是单位时间内的收益的流入,是流量概念。

三、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Media of Exchange):1、货币为交换或交易提供了媒介,是一般等价物,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分工。

“光脚的理发师寻找长发的鞋匠”2、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不仅可以直接用来支付货款,而且可以用来进行借贷和其他的资金支付。

交易媒介内含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枚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交易媒介(即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次数。

(二)价值尺度(measure of Value):就是利用货币给不同交易对象以价格。

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把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值尺度.意义:可减少相对价格的数目:N(N—1)/2减少到N-1种,降低交易费用。

货币购买力◆ 货币的自身价值通过货币购买力(即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之和)加以体现。

◆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趋势与综合物价指数的变动成反比;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幅度则是综合物价指数变动幅度的倒数。

◆ 货币购买力=1/(1+物价上涨率)货币购买力 综合物价指数下降了20% 物价指数为过去的80%货币购买力上升到过去的125%货币购买力上升了25%(三)价值贮藏(Store of Value):● 人们利用货币贮藏财富,保存价值,将取得收入的时间和花费收入的时间分离开来,表现为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

● 弗里德曼称货币为“购买力的暂栖所”。

● 货币不是贮藏价值的唯一方法:字画、古董、地产、各种金融资产(货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货币价值贮藏职能的发挥,使买卖不必同步,给人类提供了超越时间对付未来不确定性的办法(通过保存货币进行资源的跨时间配置),同时推动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重新配置。

()1125120%==⋅+-⎡⎤⎣⎦125125%⋅-=四、货币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起源:产品剩余产生物物交换/交换促进了专业化与分工,进而更多的交易/为有效的进行交易产生货币。

“人类合作秩序自发演进的产物”(二)货币形式演变a)基本线索: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实物货币:其特征是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充作货币的材料应具备的物质特征:高价值性;易标准化;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2、金属货币:又经过称量货币和铸币阶段,铸币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分离。

3、代用货币(纸币):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币,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政府发行的纸币;●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4、信用货币(credit money)也称(fiat money)●主要特征是本身没有价值,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货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其流通依赖于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和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形态: 通货(包括不兑现的银行券和硬币);存款货币:指那些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也称支票货币、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摆脱了自然资源对货币量的约束,政府可以有弹性地提供货币。

5、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传统支付方式的电子化:(如储蓄卡和信用卡;电子支票)●智能卡型,如IC卡●数字现金型“电子货币”:货币所有人对该数字现金的控制体现在对包含有该货币数量的信息的密码控制上(我国Q币比较接近)虚拟货币的一次重大突破合理性?启发性?虚拟货币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

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b)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降低交易费用(根本动机)和信用制度的发展(重要保障)c)货币形态体现出明显的信用特征,所以说货币是信用的载体。

货币化有关货币化的定义比较多,大致有几种:(1)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逐步增大的过程,可以用广义货币M2占GNP(或GDP)的比值(M2/GNP或M2/GDP)来表示。

(2)是指作为交换手段的货币作用大大加强货币的作用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和环节,随着转轨进程的基本完成,货币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及包括投入和分配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和这个比重变化的趋势。

(4)是指货币经济向非货币经济领域的扩展,即一国生产、流通和消费中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部分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

(5)自货币产生以来,经济体系便从纯粹的实体经济运行,逐步演变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交融运行,这个过程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经济货币化”。

对货币化(金融化)的一个反思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信用的发展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整个经济的金融性日益突出,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金融化"。

(一)对货币定义的再探讨⏹理论(演绎)的货币定义:侧重从货币的功能入手来探讨货币本质。

交换媒介论价值贮藏论⏹经验的(实证的)货币定义(工具主义)出于对现实货币数量进行计量和控制的客观要求,将货币界定为可由央行加以控制,并与国民收入有较强关系的流动资产的集合。

(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依据: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方便程度或指其转换为现金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一般通过其变现成本加以衡量,如资产变现所付的佣金、变现难易和快慢(时间成本)、资产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流动性程度高,其形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

(三)货币层次的基本划分M0=流通中现金(通货)M1=M0+ (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M2 =M1+各国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1=通货+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M3=M2+大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我国的货币量:四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证券准备金存款M3——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由于任何一种资产都具有不同程度流动性,货币与非货币区别不是非此即彼的鸿沟,而是一个颜色由深变浅的色谱,存在不同中间过渡状态。

经济界建议划分的方法:M0 = 流通中的现金;M1 = M0 + 个人信用卡循环信用额度 + 银行借记卡活期存款 +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 企业可开列支票活期存款;M2 = M1 + 个人非银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存款 + 农村存款;M3 = M2 + 企业定期存款 + 居民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 外币( 折合人民币) 存款;M4 = M3 + 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 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协议 + 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短期政府与金融债券 + 住房公积金存款。

(四)货币的流动性结构即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包含着流动性较低的货币的余额之间的比率,也是现行货币流通速度的量化指标。

两个指标:☐ M0/M2☐ M1/M2当M1/M2的比值趋于增大时,表明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投资信心提高,对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经济趋热;反之,亦然。

第二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类型的演变三、国际货币体系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规定货币金属(货币币材)选用不同的币材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二)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制度的核心要素即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确定货币所含金属的重量和成色。

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货币对内和对外的价值。

(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及不同货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是该国标准的、基本的计价通货。

其特点是:(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足值;在不兑现货币制度下币值稳定;(2)金属货币制度下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3)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辅币是本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

其特点是:(1)不足值,用贱金属铸造;(2)国家垄断铸造;(3)它是有限法偿货币。

●信用货币及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分散发行集中发行(四)建立国家的黄金准备制度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

金准备的用途有: 1、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2、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3、国际支付准备金。

今天,金准备的存在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二、货币制度类型的演变(一)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自由铸造制度☐ 涵义:公民有权把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铸币,也有权把铸币熔化。

☐ 意义:● 使铸币的名目价值和实际价值保持一致●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原因:如实际价值是100,名目价值变为120或80,那么人们会送去铸造或熔化,因为由于货币的同一价值,因名目价值的变化导致购买力出现了差别。

名目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则购买力增强,自然会送去铸造,反之,则会将其熔化,退出流通。

金币本位制曾被人们誉为最理想的货币制度,原因在于:◆ 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使得金币以及可与金币自由兑换的银行券对黄金的购买力保持相对稳定,并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以自发地调节外汇汇率,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