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名解 简答(答案)

生理名解 简答(答案)

名词解释:
1稳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终极电位:电紧张形式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引发一次动作电位,完成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的信息传递。

3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4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或称心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5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6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7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8体温: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9肾糖阈: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值为160~180mg/dl。

10渗透性利尿: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其渗透压升高,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产生局部去极化,这种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2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3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并具有点对点投射特征的感觉投射关系,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14靶细胞:受激素作用的细胞。

15月经周期:女性自青春期起,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每月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16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和胃粘膜分泌的HCO3-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保护性屏障。

17率过滤: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总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其正常值为125ml/min。

18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19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简答题:
1. 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正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某一生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

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负反馈在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为常见,对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①必需选用同型血液;②遇紧急情况又无同型血时,才采用适当的异型输血:即O型血(无凝集原)可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无抗A、抗B凝集素)可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③无论同型输血或异型输血,输血前除作A B O血型鉴定外,还需作交叉配血试验。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对消化道活动的影响?
答: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抑制胃肠道活动,使消化腺分泌减少,使回盲部括约肌和肛门内括约肌紧张性增强,抑制消化。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胃肠道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使消化道括约肌舒张,促进消化。

4. 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的循环血量,两个根本因素是心脏射血的动力、外周阻力。

影响因素: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大动脉的弹性。

5.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答: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主要有:①气体扩散速率,气体的分压差、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平方根等都能影响肺换气速率。

通常CO2的扩散速率较O2高。

②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气体扩散量与呼吸膜的厚度成反比,与呼吸膜的面积成正比。

③肺通气/血流(V/Q)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2L,肺血流量约为5L,V/Q比值= 4.2/5.0= 0.84。

此时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较为匹配,肺换气的效率高。

V/Q增大或变小时,肺换气效率均下降。

6.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

(1)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稀释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滤过增加→原尿增加→终尿增加(2)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循环血量增加→容量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ADH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终尿增加(3) 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增多→终尿增加(4) 循环血量增加→醛固酮释放减少→终尿增加。

7. 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

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十通透性增加→Ca2十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突触后膜对以Na十、K十、Cl-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Na 十、K十等离子通透性增加,以Na十为主,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EPSP。

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

8. 什么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路经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的传导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四层。

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9. 论述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影响。

自主神经对人体主要系统的调节作用分为交感神经的作用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1) 交感神经的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使心跳加快加强,使皮肤、腹腔内脏等部位的血管收缩。

对骨骼肌血管既有收缩作用又有舒张作用。

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腺体分泌减少。

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抑制胃肠及胆囊的运动,抑制胃的排空。

抑制消化腺的分泌(唾液腺例外)促进括约肌的收缩④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抑制逼尿肌的收缩,促进尿道内括约肌的收缩。

使已孕子宫收缩,使未孕子宫舒张。

⑤对眼的作用使虹膜辐射肌收缩而瞳孔扩大。

⑥对皮肤作用使汗腺分泌,使竖毛肌收缩。

⑦对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

(2)副交感神经的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使心跳变慢变弱,使外生殖器等少数部位血管舒张。

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促进胃肠及胆囊的收缩,促进胃的排空,抑制括约肌的收缩。

促进各种消化腺的分泌。

④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促进逼尿肌的收缩,抑制尿道内括约肌的收缩。

⑤对眼的作用使虹膜环形肌(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⑥对内分泌腺的作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0. 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代谢、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也有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①产热效应: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②促进物质代谢。

(2)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十分重要。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其他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增加。

11. 试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胰岛素为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

其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如下:(1)对糖代谢:能促进全身组织(尤其是肝脏、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促进肝、肌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下降。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肝脏及脂肪细胞合成脂肪酸。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1)血糖浓度为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2)氨基酸和脂肪的作用(3)激素的作用。

(4)神经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