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几种类型?(第5页,下同)答: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答: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观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34)答: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在行为的生产上必然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的主动性任何行为都受个体的意识支配4、行为的持久性由于行为是目的性的,是个体主动发生的,通常,在个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这种行为也不会停止下来。
5、行为的可变性。
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气质、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定义及相应内容)(66)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又很相似的内容。
性格的概念如果说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反应,是先天决定的因素,则性格完全是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我们将性格看做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态度:心理学家将性格看做是个体的态度体系,包括个体如何认识与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如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都存在积极、消极,强列平和的差异,性格也就带有强度与方向性的特征。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心理学家对能力的概念的定义,是明确能力为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他也是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这种素质是一种整体的潜在的,决定于个体先天遗传的特征。
能力与知识、技能不同。
1、能力的水平差异也叫量的差异,也就是智商。
2、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
3、能力发展达到的成熟需要的时间差异。
能力差异的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
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
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接近?主要内容是什么?(41)答:超Y理论与薛恩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第一,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人生活处境的变活而变化。
第二,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第三,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生产新的需要和动机。
在人的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四,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可能非常活跃。
第五,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成及他跟组织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和情感的培养?(90)答:(一)情绪的调节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情感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何为激励?(94)答: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
第二,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
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124)答: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一)按需激励原则激励员工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而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动态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找准员工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各种不同需要,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1)依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开发测试员工需要的有效方法。
(2)在组织内建立多种多样满足员工不同需要的方法(3)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二)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要贯彻组织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真正建立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正相关关系。
还要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让每一个员工看到,只要自己为组织的目标作出了贡献,就会得到回报,自身的目标就能实现.(三)奖惩相结合原则:奖励指的是组织通过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提升或创造一种令人满足的环境来表示对员工行为的奖励和肯定。
而惩罚指的是组织对员工不良的行为或业绩采取诸如批评、扣发或少发工资、降级、处分等来表示对员工的惩罚或批评。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奖惩结合起来。
奖惩结合从正反两个角度同时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组织激励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适当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就没有基础,员工的积极性就难以长期保持;没有精神激励,就不能激发员工的精神力量,就不能使物质激励得到升华和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内在激励属于工作本身,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积极性。
包括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工作对人的挑战性、工作中体会到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外在激励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补偿,与工作本身并不直接相关。
如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
要将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最大激励效果。
(六)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严格管理是指组织对于员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以及其他工作制度等方面实行严格控制。
在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为,对员工实施奖励、惩罚和提升时,一切照章办事,赏罚分明。
思想工作是要通过双向沟通使员工理解组织行为,要倾听员工的所思所想,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
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127)答;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一)目标激励(二)工作激励(三)持股激励(四)榜样激励(五)荣誉激励(六)组织文化激励(七)危机激励如何理解综合激励模式中的内激励和外激励?(123)答:激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
对于各种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型激励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及时了复杂激励问题。
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综合地加以考虑。
豪斯—迪尔综合激励公式是用激励力量结构公式从内激励和外激励两个方面揭示了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乐教授于1981年在大连国际科技管理培训中心讲课时,提出了以数学公式代表的综合激励模式:豪斯—迪尔的公式强调了任务本身效价的内激励作用;突出了完成工作任务内在的期望值与效价;兼顾了因任务完成而获取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对分析激发工作动机的复杂性和提高激励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对管理者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即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人手。
1. 提高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来源于工作本身及工作任务之完成所直接带来的满足感,对提高激励的政策来说,提高内激励更为重要。
主要途径有:(1)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2)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任务不明确;(3)努力使工作本身就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以满足其社交和情谊的需要。
2. 提高外在激励。
外在激励源于工作任务完成导致的种种外在奖酬,由Eia、Eej、Vej构成。
(1)提高Eia的有效办法。
首先是有计划地对员工加以培训,提高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其次是为员工创造完成任务的良好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最后是重视对工作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迅速采取纠正措施。
(2)提高Eej的途径。
要提高完成任务后所能取得奖酬的可能性,主要依靠认真执行按绩效付奖酬的原则,赏罚分明,处事公正,建立起信誉,务必使各项政策兑现。
(3)提高Vej的途径相当复杂。
由于外酬的种类繁多,而每个人对各种外酬的需要、爱好、重视程度不同,为了使外酬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针对各人不同需要安排切合实际的奖酬。
需要掌握的几种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100)答:(1)需要层次理论是著名的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家试图揭示需要规律的主要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结构。
美国人本主义心里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这一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2)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3)人的需要是不断随着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而逐步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二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所提出,他通过访问调查的结果,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即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如果缺少它就易产生意见和消极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职工的工作态度。
保健因素可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和管理、监督、与上级关系、与同事关系、与下级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
激励因素是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其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
(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
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激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人在较高层次上海由三种需要:(1)成就需要(2)归属需要(3)权力需要。
(4)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费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
费鲁姆认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有助于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激励起来,产生内在激发力量,从而产生真正的行为。
(5)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员工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的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的报酬的相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