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1931年至1939年,陶行知在全国多次办学,创办 了山海工学团、收容和教育难童的育才学校等。他 在宣传新知识、新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宣扬他抗日救 亡,因而在此期间,他也两次被国民政府通缉。 1946年6月,陶行知离重庆到上海,准备在上海 大办教育事业。他接连在学校、机关、工厂发表争 民主发内战的讲演百多次。7月25日,他终因劳累过 度,刺激过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至脑溢血,不幸溘然长逝,享年55 岁。
• 1、“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 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 ,又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 练的。”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陶行知文集》第141页) • “我们爱师范教育;我们更应爱全国 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独为全国儿 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 我们的爱戴。”(《师范教育之彻底 改革》1927年2月3日《陶行知文集》 第168页)
• “我们主张培养小学教师要在小 学里做,小学里学,小学里教。 这小学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心, 也就是师范学校的中心。” (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陶 行知文集》第255页)
3.实施生活教育的一个目标——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他要求学校和教师,“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 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 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 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 三、师范教育办学方向、原则和培 养方法 • 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在于面向广大 农村,要为农民服务,要为农业服 务,教育要与农业携手; • 师范学校的教育原则和培养方法 : •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 • (二)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 (三)推行“艺友制”的教育方法
原文赏析
民主教育:创办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
, 。 使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有所为
3.儿童教育
积极创办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大众的幼
稚园。 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 、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全面发展的幼 儿教育。 从实际出发,培养幼儿教育师资。 “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
4.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获得事物之真知;通过劳
陶行知主张传统的学校必须依据社会需
要来进行改造,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 创建新兴的学校。 “社会即学校”反映了: (1)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 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 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 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3)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 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终身 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
(7)全面性原则 ——全民发展,全面发展
6.七项措施
(1)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的活本领; (2)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4)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 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6)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 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 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 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 成一片。
5.七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学习就是实践, “教学做合一” 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
(2)科学性原则——教育必须科学
(3)前进性原则——与时俱进
(4)全民性原则——“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 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
(5)终生性原则——“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 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6)创造性原则——打倒传统的教育,提倡活学活用 的创造教育
陶行知(1091—1946)
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一户农民家庭。
1914年,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
得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 毕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1919年秋天,26岁的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
人都受到教育”的雄心壮志,从美国学成回国。历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授兼教务长,东南大学教育 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南京安徽工学校 长等职务。192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 科学博士”学位。
• 二、师范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 师范教育任务是要培养教育界中所需要 的人才——“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 养什么人才。教员之外,教育界还要什 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 ; • 师范教育培养的目标在于——“一、愿师 范学校从今后再不制造书呆子;二、愿 师范生从今以后再不受书呆子的训练; 三、愿社会从今以后再不把活泼的儿女 受书呆子的同化;四,愿凡日已经成了 书呆子的,从今以后要把自己放在生活 的炉里重新锻炼出一新生命来。”
系即当今所讲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 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 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 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 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 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 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 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一个活动对 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教学做合一》
4.三大原理
“生活即教育”——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 看,过什么的生活就是在受什么的教育。从 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 因而教育也应如此。 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 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生 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
主张。 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 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三原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2.普及教育
争取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一生 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及其教育
思想体系的中心。
平民教育的推行:
1923年陶行知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干事,又成立 了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力推进平民教育。
在《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中,陶行知指 出“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 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 不许人向前进,那末,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 我们惟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 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 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末,我们所失 掉的鸟笼,而所得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 。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 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 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 铁门。所以,整个的中华民国和整个的世界 ,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 ”
动,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培养热爱劳动人 们的感情,爱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养 成爱劳动的习惯,能自我服务。
5.职业教育——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以生利为职业教育之宗旨,人人都要 有独立的职业。” 职业教育不只是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更 应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有良好素 质的劳动者。
6.师范教育——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
师范教育思想
• 一、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培养教员——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教育自身质量的好与坏,又取决 于“须有适当之教员”,教员则有 赖于师范学校之培养 ; • 负责改造国民——“师范学校负责 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 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 • “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 之亡。”
的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师范教育可
以兴邦,也可以促国灭亡。
1.含义: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 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 的教育。
2.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有什么区 别?——“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陶行知的一生,不断为中国人民大
众的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
,他将自己平时的积蓄、薪水、讲酬 全部都拿来办学,还四处募捐,“化 缘兴学”,而自己却克勤节俭,过着 十分简朴的生活,他逝世后除了故居
前后的流水和翠竹外,没有任何遗产
留给后代,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 来,不带半根草去”!
1.生活教育——教育思想核心,集中
他一方面编写《平民教育千字课》供人学习, 一方面亲自到全国各地讲演劝说,宣传平民教育运动。 正如他所指,平民教育目的在于使平民一面读点书, 一面得一点做人做国民的精神。
乡村教育的推进:
陶行知从平民教育的实践中,认识到教 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口最多的农民,教育应当
下乡。他决心“筹募一百万资金,征集一百 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 个乡村。”要求乡村教师必须拥有“农夫的 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生活教育,“他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
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 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 的考成,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简单 的说来,他是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
“他也不教学生吃别人。他不教人升官 发财,他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 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 他教人要在劳力上劳心。” ——1934年山海工学团讨论会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传统教育,“他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消灭 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他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 课堂里,只许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 里允许问了,但他不许他出道大社会里、大自然界里 去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 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 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 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 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 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他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 心。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 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民、工人才 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 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 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