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俄罗斯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俄罗斯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三、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
1.经济因素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引起经济总量的大幅度下 滑 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三、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
2.政治因素 俄罗斯推出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 核心的“休克疗法”。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波兰最早的社会保险立法是1884年的工伤立法,1920年 实施疾病与生育保险,1924年实施失业保险,1927年对薪 金雇员实施养老保险立法,1933年扩大了疾病与生育、养 老金保险的实施范围,使劳动者都能享受保险保障待遇; 1947年又对劳动者实施家庭津贴制度。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三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二、社会保障收支平衡
首先,宏观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养老金缴费人数的 减少和养老金给付水平的下降。
其次,财政赤字的扩大削弱了财政对养老金的转 移支付能力。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三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四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改革动因
捷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是因为原有的社会主义制 度下所制定的一系列养老优惠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主动进行的改革。
波兰、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都是由于经济转轨 带来的问题导致的。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三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
3.储蓄与投资效应 俄罗斯投资率随着养老金缴费占GDP比重的上升 而下降。 俄罗斯养老金缴费加重了居民的负担,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居民的储蓄能力。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四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改革动因
俄罗斯的改革是转轨后出现的多种问题综合作用 的结果: 首先,高通货膨胀率使养老金购买力在1994年就 下降到1991年的1/2; 其次,在对养老金进行指数化调整时,出现了过 度的平均化问题,引起大众的不满; 另外,企业在养老金缴费方面的历史欠账及大量 失业者的出现都对财政构成了压力。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2.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3.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三、社会保障缴费与给付
1.俄罗斯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与给付 保证现收现付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即 缴费率和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缴费率的条件是降 低养老金替代率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比例;提高 养老金替代率的条件是提高缴费率或提高财政转 移支付比例。
第四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二、改革现状
1.俄罗斯社会保障改革现状 (1)改革的第一阶段——“新精算方式”改革 (2)改革的第二阶段——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 制度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四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二、改革现状
2.东欧各国社会保障改革现状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匈牙利利用税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核查缴 费记录,并通过税号与企业开户银行核对企业缴费 到位情况。 匈牙利第一支柱养老金由国家养老部门管理。 2004年成立的国家金融服务监管局对议会负责,在 社会保险方面主要负责对养老基金会的资格认定、 经营许可证发放;负责对第二、第三支柱养老基金 的监管工作等。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罗马尼亚的社会保险立法始于1912年。现行的疾 病、生育及工伤等立法是1965年和1968年制定的。 家庭津贴的首次立法为1944年,现行立法为1971年 制定的。罗马尼亚完整的社会保险法规是1977年公 布的《罗马尼亚国家社会保险退休金和社会救济 法》。该法明确规定了享受社会保险退休金和社会 救济的条件以及得到的物质帮助,并且从理论上说 明了罗马尼亚实行社会保险的宗旨和原则。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2.5.3 “国家保险” 型社会保障模式
俄罗斯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苏联自1917年建国后,逐步形成了包括社会保险在 内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1917年至1922年,列宁亲自审批和签署了100多 项关于劳动者社会保险和福利方面的法令。 1928年1月5日,通过了领取养老金待遇的第一个国 家法令。 1936年的苏联《宪法》第120条以法律的形式将公 民在年老以及患病和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的社会保障 的权利固定下来。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二、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俄罗斯的改革是建立在1995年提出的“俄罗斯联 邦养老金保障制度改革的构想”基础之上的。新养 老金制度设想有三个层次。 捷克的改革分三阶段进行。 波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先后提出了 几个法案,逐步实现了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多支柱 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1948年通过国民保险法,以全部企业经营者、职工本人、 自营业者为对象,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收现付社会保险制度。 但1951年转变为由国家税收负担的新制度。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匈牙利最早的社会保险始于1891年的疾病保险立 法。 最早的工伤保险立法在1900年是从农业开始的。 1975年的社会保险立法标志匈牙利的社会保险制 度趋于完善。 其后又经若干次调整与改革,奠定了社会保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
在俄罗斯,围绕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曾经形成了 三个派别: 传统派主张在现收现付制内部进行有限改革 激进派要求迅速转为基金制 折中派要求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相结合实行混 合制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
波兰在改革的争论中出现了三种倾向: 第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之后,要 求提高养老金给付水平的“社会政治倾向”; 第二是降低养老金制度成本的“财政成本倾向”; 第三是部分积累方式的“金融资本市场倾向”。
各国处于经济转轨过程,宏观经济政策大多以 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很少顾及社会公平,社会保 障制度被弱化。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三、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
3.社会因素 (1)男女平均寿命降低 (2)出生·死亡比率降低 (3)老年抚养比过高 (4)劳动者早死率过高和早死年龄结构的偏轻 化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保加利亚设立自愿性质的“退休”基金。这是一种 机构投资基金,基金会从事投资活动,并每年核算 红利,投资者主要获取这种红利。
匈牙利改变了征费单位,原由医疗保险局统一征收 养老保险费,现改由税务局征收第一支柱的养老保 险费。
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
1.个人福利效应 俄罗斯平均养老金与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 俄罗斯经济转轨之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在人 均GDP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只能不断 地提高养老金给付水平,以维持养老金领取者的 正常生活。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三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捷克于1888-1889年引进社会保险制度,1904年初步确立了 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其中身份不同的被保险者享有不同的 保险制度。
根据1924年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捷克建立了包括体力劳动 者在内的、由基础部分和收入比例部分同时构成、65岁为享 受养老待遇年龄的养老保险制度。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内容
三、社会保障缴费与给付
2.俄罗斯“旧精算方式”下的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 从1993年1月起调整为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8%、个 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 俄罗斯养老金给付的具体构成包括占总额75.0%的 退休养老金、12.6%的残疾及工伤养老金、5.5%的 遗属养老金、1.8%的功勋养老金、5.1%的社会养老 金。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一节 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一、俄罗斯、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社会保险制度逐 步趋于完善和成熟。 至1985年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时,全国社会保 险已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 在制度上包括了以城镇企事业职工为主要对象的 国家保险制度和以集体农庄农民为对象的社会保险 制度,还有国家预算直接拨款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免 费医疗保健的各种补助金。
关于社会保险的现行立法是:1982年和1991年养老保险 法,1975年和1991年工伤保险法,1974年疾病、生育保险 法,1991年和1994年失业保险法,1994年家庭津贴立法。
2.5.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