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今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三极”。

据此回答1~4题:
1.就国内条件而言,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
A.紧缩军事开支B.加速设备投资和更新
C.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D.充分发挥岛国优势
2.日本的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A.南北两端有丰富的能源B.南北两端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C.南北两端农业水平高D.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3.有关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日本的气候表现为
A.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B.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夏季日本海沿岸多雨,冬季太平洋沿岸多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土壤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
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土壤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降水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9.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10.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11.一艘货轮正在位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港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可能是A.锡、天然橡胶、油棕B.锡、稻谷、石油
C.锡、椰子、石油D.天然橡胶、油棕、稻谷
读右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乙图中的丙国在甲图中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13.正常年份,丁河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
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2月份B.4月份
C.8月份D.10月份
14.从减少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难度的角度考
虑,滇新(昆明——新加坡)铁路的修建
不需经过
A.越南B.老挝
C.泰国D.马来西亚
15.从中国乘船驶近①国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
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2009年在右图地区投资办厂。

读右图回答16~18题。

16.对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A. 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17.M所在国从该港口出口最主要的矿产是:
A.石油B.锡
C.煤炭D.铁
18.该造纸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科技发达B.低廉劳动力成本
C.气候条件优越D.当地市场需求大
新加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迅速发展。

据此回答19~20题:19.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A.领土狭小,人口稠密B.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C.资源贫乏,位置重要D.粮食和淡水靠进口
20.新加坡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航运业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D.农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读右下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A、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是。

(2分)
(2)C半岛地形多山,整个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2分)
(3)冬季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分析原因。

(4分)
(4)简述B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别并
分析原因? (4分)
(5)为何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4分)
(6)日本位于20°25ˊN, 136°04ˊE的“冲之鸟岛”,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在涨
潮时已被海水淹没,目前,日本斥巨资加固该岛。

日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7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
漏事故,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材料三:日本工业及核电站分布示材料二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中国




3
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

(3分)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

其中丙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性特征。

(3分)
(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的盛行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日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洋沿岸及________海沿岸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

(8分)
23.读东南亚示意图,完成以下题目(15分)
(1)当华北平原进入雨季时,A地盛行风,该风的成因是。

(2分)
(2)A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2分)
(3)C群岛东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海沟,解释该群岛及海沟的成因是。

(3分)(4)开发澜沧江不仅要发展航运,而且要以电力为中心。

形成具有丰富水能储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5)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4分)
2015届高二文科地理午练3 参考答案
1-5 CDBBB 6-10 BACDD 11-15 AACBA 16-20 DBBBD
21.(18分)
(1)A国首都为温带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国首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2分)
(2)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或东高西低);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

(2分)
(3)冬季A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B 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2分)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2分)
(4)B所在国为日本,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较大,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日本海沿岸山地对气流的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暖流的影响。

(2分)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夏季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

(2分)
(5)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量原料、燃料等需要进口;
这里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成本低;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成本低;
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
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大;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选四点共4分)
(6)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2分)
22.(17分)
(1)亚欧太平洋海啸(3分)
(2)季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海洋(3分)
(3)西北季风(1分)
(4)日本能源消费量大;石油自给率低(2分)
(5)太平濑户内(2分)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2分)
日本资源能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布局便于原料运入和产品输出(4分)23.(15分)
(1)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2分)
(2)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劳动力丰富。

(选答2点得2分)
(3)马里亚纳(1分)该群岛和海沟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抬升隆起形成岛屿,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2分)(4)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沿横断山河谷自北向南流向中南半岛湄公河平原,上中游在中国境内山高谷深,落差达;水量充足,故水能丰富。

(4分)(5)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4分)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