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_时间频率测量3

第4章_时间频率测量3

Tm T0 1 fm TsT0
N
Ts Tx ;
测周时
N
Tx T0 。
例:若Ts=1s,T0=1us,则fm=1kHz,在该频率上,测频与测周的量化误差相等。
第6页
T1
电子测量
4)触发误差
◆周期测量时触发误差的影响 ●尖峰脉冲 周期测量时,尖峰脉冲的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非常 严重。如图,
第7页
2)多周期同步法 ◆多周期同步测频
测频时量化误差是由于闸门与被测信号的非同步引起的。为 减小量化误差,必须使闸门时间等于被测信号整周期数。 ●设计原理
采用预置闸门,用fx 对预置闸门同步,在实际 的同步闸门时间内同时对 fx计数得被测信号整周期 计数得Nx 。为确定同步 闸门时间,用另一计数器 对标准频率f0计数得N0。
x
N fc Tc Tx Nf
式中,N为测周时的计数值。
Ts 10n Tc 1 n f /N c Nf 10 Tx NTc N
Ts=10nTc
第23页
电子测量原理
1)倒数计数器

Ts 10n Tc 1 n Nf 10 Tx NTc N
c
表明,N f
1 N
实现:首先对被测信号测周,得计数值N,再在10nTc闸门时 f 1 间内对 NT (晶振的N分频)计数,即得计数值Nf。 N ◆原理图
电子测量原理
4.5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4.5.1 测量误差的来源
1)量化误差;2)触发误差;3)标准频率误差
4.5.2 频率测量的误差分析
1)误差表达式;2)量化误差的影响; 3)实例分析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1)误差表达式;2)量化误差的影响; 3)中界频率; 4)触发误差
第1页
电子测量原理
本章小结
3.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测试功能、测 量范围、输入特性、测量准确度、石英晶体振荡 器的频率稳定度、闸门时间和时标以及输出等。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比较测量法,将待 测的时间和频率与标准的时间间隔和标准频率进 行比较,得到整量化数字N。
第19页
电子测量原理
本章小结
4.电子计数器由于闸门信号和计数信号的不同, 而具有:测频、测周、测时间间隔、测频率比、 自校等多种测量测量功能。 5.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的误差主要有:量化误 差和闸门时间误差;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的误差主要有:量化误差、时 标误差和触发误差。
实际中,对正弦输入信号,常选择过零点为触发点(具有最 陡峭的斜率),则触发点电压VB满足:VB Vm 于是,有:
T
若考虑在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时可能都存在触发误差,分别 用 T1、T2 表示,并按随机误差的均方根合成,得到:
Tx Vn Tn T T2 2 Vm
2 1 2
Vn T V x n tan 2 Vm
4.6.1 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
1)倒数计数器;
2)多周期同步法
4.6.2 模拟内插法
1)内插法原理; 2)时间扩展电路
4.6.3 游标法 4.6.4 平均法
第22页
电子测量原理
4.6.1 多周期同步测量技术
1)倒数计数器
◆如前述,对低频信号,为减小量化误差,宜采用测周方案。 但测周时不能直接得到频率值的显示结果,为得到频率 值显示,硬件上采用了一种特殊设计——即倒数计数器。 ◆原理:首先按测周模式,设计数值为N,再设法将1/N予以 显示。 f 思路:设测周的时标来自 晶振(Tc),测频的闸门 为Ts=10nTc,则测频时 计数值
第26页
电子测量原理
4.6.2 模拟内插法
一般时间间隔测量的局限性:
为减小量化误差,需减小时标以增大计数值,但时标 的减小受时基电路和计数器最高工作频率限制,而计数 器也有最大计数容量的限制(最大计数值)。 内插法对已存在的量化误差,测量出量化单位以下的 尾数(零头时间)。如下图所示,

电子测量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2)量化误差的影响 T ◆由测周的误差表达式: Tx
1 Tc f c k T T Tc fc Txxff0c xff 0c Tx
1 k

其中,第一项即为量化误差。它表示Tx愈大(被测信号 的频率愈低),则量化误差愈小,其意义为Tx愈大则计 入的时标周期数N愈大。另外,晶振的分频系数k愈小, 则时标周期愈小,在相同的Tx内计数值愈大。 此外,第二项为标准频率误差,通常也要求小于测量误 差的一个数量级,这时就可作为微小误差不予考虑。
◆为减小量化误差,应增加计数值N,但也需注意不可使其
溢出。 例如:一个6位的计数器,最大显示为999999,当用T0=1us的时标测
第5页
量Tx=10s(fx=0.1Hz)时,应显示“10000000”us或“10.000000”s,显然溢 出。
电子测量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3)中界频率 ◆测频时,被测频率fx愈低,则量化误差愈大;
由 T0 kTc (Tc为晶振周期,k为倍频或分频比),
Tc f c Tc fc
Tx f c 而计数值N为: N Tx T x Txf0 T0 kTc k
1 1 Tc f c T k k 所以, T Tx T Tc f fc Txxff0c xf0 c Tx 第4页
●结论:测周时为减小触发误差,应提高信噪比。
第12页
电子测量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4)触发误差
◆频率测量时触发误差的影响
●尖峰脉冲的干扰 尖峰脉冲只引起触发点的改变,对测频影响不大。 ●高频叠加干扰 产生错误计数。
●措施 增大触发窗或减小信号幅度;输入滤波。
第13页
电子测量原理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N k N Tx f c
电子测量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1)误差表达式 ◆由测周的基本表达式: Tx N T0
Tx T0 N 根据误差合成公式,可得: Tx N T0 T N 1
式中, 有: T
T0
0
N

N

0
T0
分别为量化误差和时标周期误差。
第20页
电子测量原理
本章小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增加计数值、提高信噪比和选 用高精度的标准频率。 使测频和测周误差相等的频率称为中界频率。 6.利用游标法测量时间间隔可以消除量化误差并 提高测量精度。
7.E312B型通用电子计数器的使用。
第21页
电子测量原理
4.6 高分辨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
测周时,被测频率fx愈高,则量化误差愈大。 可见,在测频与测周之间,存在一个中界频率fm,使得测 频、测周误差相等。 当fx>fm时,应采用测频;当fx<fm时,应采用测周方案。
◆中界频率fm的确定
量化误差取决于计数值N,测频时 Ts Tm 令两式相等,并用Tm表示Tx: 于是,有:Tm TsT0 或

中界频率fm
Tm TsT0
fm
1 TsT0
第2页
N k N Tx f c
电子测量原理
4.5.3 周期测量的误差分析
1)误差表达式 ◆由测周的基本表达式: Tx N T0
Tx T0 N 根据误差合成公式,可得: Tx N T0 T N 1
式中, 有: T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的误差主要有:量化误差、 时标误差和触发误差。第16页
电子测量原理
3、深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研究解决方法是本章的 另一个重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减小 误差的方法,比如采用高精度频率源来减小标准频率 误差;采用多周期测量方法减小触发误差;采用内插 法和游标法减小量化误差等。 4、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是标准频率源的两项主要 指标。对标准频率源的测量属于频率精密测量的内容 ,这种测量是通过两个不同精度等级的频率源之间进 行比对来实现的。由于一个频率源的准确度是由它的 频率稳定度来保证的,因此,检定一个频率源的主要 内容是测量它的频率稳定度。 调制域测量是电子测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它的了 解能够扩展对本领域了解的范围,并把握最新的动态 。
4.5.2 频率测量的误差分析
频率测量的误差表达式:
1 f x f c T f f fx c s x
N 1 1 N N Ts f x
中界频率fm的确定
测周的误差表达式
1 1 Tc f c T k k T Tx T Tc fc Txxff0c xff 0c Tx
电子测量
3)周期的测量
原理框图:
第8页
电子测量
尖峰脉冲的干扰
高频叠加干扰 第9页
T1
电子测量
4)触发误差
◆周期测量时触发误差的影响 ●尖峰脉冲 周期测量时,尖峰脉冲的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非常 严重。如图,测量误差为:T Tx ' Tx ●分析 设输入为正弦波: vx Vm sin xt ,干扰幅度为Vn。 对触发点A1作切线ab,其斜率为
4)触发误差 ◆频率测量时触发误差的影响
●尖峰脉冲的干扰 如图,尖峰脉冲只 引起触发点的改变, 对测频影响不大。 ●高频叠加干扰 如图,产生错误计数。 ●措施 增大触发窗或减小信号幅度; 输入滤波。
第14页
电子测量原理
本章小结
1、时间与频率是最基本的一个参量。时间与频 率基准的精确度是所有计量基准中最高的一种。 本章首先给出时间和频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时间和 频率标准的建立。
c
图中计数器1 和计数器2分别工 作在测周和测频模 式。预定标器(由
触发器
Tx
主门 I
计数器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