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贝壳放逐法 :这是给公民大会的一个特殊的司法权。
目的是防止“僭主”,保持雅典的政局稳定。
按此规定,每年春季召集一次特殊的公民大会,口头表决是否需要实行放逐。
如果大会认定必要,便再次开会,每位与会者可以把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和现存制度的人的名字写衣陶片或贝壳上,那个被大多数人(票数超6干)认为必须放逐的人就要离开雅典,10年后方可返回。
放逐朗司,其家庭财产不没收,回来后也恢复公民权。
2、维兰:在法兰西的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不负担与人格依附有关的义务,他们被称为“维兰”,即人格自由的人。
他们可以自由的处理自己的财产,领主不能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卖掉,他们的前身多半是法兰克的自由农民,但是他们在土地关系和司法关系上仍然必须依附领主,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与这两项义务相关的捐税。
实际上维兰是处于奴化过程中的依附农民.3、责任内阁: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4、选举保证金制度 :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5、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
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该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同时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6、影子内阁:1907年保守党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斗争中首创“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又称在野内阁、预备内阁。
影子内阁是由反对党上层领导集团按照内阁的组织组成的后备政府。
它有公认的党魁,领袖,成员包括:该党员内阁成员,该党在下院有影响的议员;或由该党下院议员全体选举产生。
其主要任务是领导本党在下院的一切活动。
和内阁一样,影子内阁同样强调阁员行动一致,集体负责。
它的存在与工作,增强了反对党的政治实力,刺激执政党上层加强组织工作,扩充内阁权力。
7、议会经理制:美国城市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这个制度里,市政府的政策、修立法、拨款、和监督政府运作等的权力由一个通常由5至11位民选议员们组成的市议会执行。
市长在这个制度里的功能通常仅有象征性质、如对外代表该城市,或仅是市议会的一员、通常也担任市议会议长。
市政府平日运作和执行市法规的权力则由市议会任命一位市经理或同等职位负责。
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而且通常市经理的权责在任命契约里都有逐项列出。
理想的市经理最好是能干又不属于任何党派,但是实务上则很困难找到这样的市经理。
8、利益集团: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
当利益集团成为一种参政力量,企图影响公共决策的方向和公共权力的运用,并使自身获得利益时,便被称为“压力集团”。
是美国人民参政的重要方式,分为特殊利益集团和公共利益集团。
其活动方式主要包括:(1)选举中积极支持某些候选人;(2)直接对议员进行游说,对国会施加压力和影响;(3)对政府部门施加压力;(4)通过参与诉讼等司法程序来实现;(5)通过间接院外活动方式,如基层游说、动员选民、大众传媒等。
它直接代表人民的意见,是政府与公民间的桥梁,但是其用捐款支持选举,干扰政府正常的决策程序,一定程度上又腐蚀了政府的权威。
9、黄金诏书:为了使德国封建割据局面合法化而颁布了黄金诏书。
内容包括确定七大选侯与皇帝地位相同,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
选举会议由美因兹大主教主持,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法兰克福举行。
全国重大问题均由选侯会议决定,选侯在领地内享有各种特权,领地世系,由长子继承。
承认封建主私战的合法性;禁止城市结盟等。
黄金诏书的颁布使得德国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个皇室强大到足以成为民族的代表,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进一步加深。
10、建设性不信任案:在德国《基本法》中首创。
鉴于联邦总理拥有的特殊地位,为确保联邦总理的权力和政府的稳定,德国《基本法》第67条就联邦总理不信任案作出了具体规定。
联邦议院有权对联邦总理表示不信任,并把他赶下台。
但联邦议院不能以传统的半数以上议员的不信任迫使联邦总理下台,它必须在表示对联邦总理不信任的同时提出一名新的联邦总理候选人。
因此,这种不信任案称为“建设性不信任案。
联邦德国建国以来,联邦议院一共提出过两次“建设性不信任案”。
通过这种方式相对加强了总理地位的稳定,使德国联邦政府保持了坚强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二:简答题1、英国两党制的特点。
1.英国两党制中的两大政党不是始终如一而是有变化的,这与美国两党制不同。
美国建国以来,两大政党一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在20世纪以前两大党是保守党和自由党,20世纪20年代以后是保守党和工党。
2.英国的选举制度与英国的两党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
3.英国议会的上下两院中,只有下院与政党制度有关。
4.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得票第二位的为法定的反对党,组织“影子内阁”。
执政党领袖集党权、行政权、立法权于一身。
5.英国两大党党内采取集中制,组织严密,党纪严格,党的领袖掌握大权,党内民主很少。
6.两党壁垒森严,有明显的阶级基础,选民基础不同。
7.保守主义的影响使两党长期稳定。
2、简述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直接演化 2.小国寡民 3.集体剥削4.独立自主,自由自治 5.公职人员义务 6.公民兵的主体性3、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官员向所有阶层开放2、剥夺元老院的权力,只保留关于凶杀的审判3、抽签选举500人会议议员,可领取生活津贴 4、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 5、设立护法官 6、公民大会经常化4、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的重大社会意义。
1、采邑稳定和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为骑士制度打下了经济的基础。
骑士制度加强了封建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力量,并把无力服骑兵役的农民排除在外。
2、采邑制把连同居住在采邑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给受封人,从而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3、采邑制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促成了附庸对领主的依附性。
此后,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作为采邑层次分封,使封建贵族中逐渐形成了等级制度。
5、简述日尔曼封建贵族民主制的特征。
(1)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封建领主拥有世袭领地,独立地行使一切权力(2)奉行“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的原则(3)君主受到贵族和教会的种种限制6、简述《自由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7、德意志帝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政治分裂,中央集权软弱,封建主大会决定帝国重大事务;②主教区和各大公国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特权;王权利用教会来平衡贵族的势力;③行政权力分散,帝国空有其名,高级官吏由大公爵、主教担任,职务世袭;④受罗马国家制度的影响较小,“强权就是公理”的强权法普遍存在⑤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军事上依赖各公国和主教;8、简述法国专制君主时期的特点。
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建立(①中央行政:国务会议,专门会议,国务秘书,各部大臣②地方行政:省、郡;监察使③任官制度:任命/买卖官爵)2.国王独享立法权(①国王是法律的唯一来源②国王的立法权不许受到干预③路易十六时国王的立法权进一步明确)3.控制教会(①阿维农之囚②对主教区的分配权③恢复天主教并将它定为法国唯一的宗教)4.建立庞大的常备军(①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武力维持②更新军事装备、建立海军)9、简述美国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意识形态淡薄,均没有成文政治纲领2.组织机构松散,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机构之间并无直接领导关系 3.党纪松懈,均缺乏固定的全国领袖 4.两党在国会中的议会党团,党团领袖和督导与本党议员并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5.执政党未必是国会中的多数党三:论述题1、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积极作用:使雅典不仅成为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而且也是近代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局限性: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广大奴隶受压迫和居留的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雅典民主政体存在“根本缺陷,雅典民主政治无法防止极端化的产生。
2、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区别。
(1)从组织上看,政党有全国性组织,利益集团以某种特定的利益背景组织起来(2)从政策纲领上看,利益集团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领域;政党具有普遍的政策纲领(3)从行动纲领上看,政党活动的目的是上台执政,而利益集团则只致力于促进或阻止政府实行某种政策以实现本集团的利益(4)在选举中,政党提名候选人,而利益集团只对候选人给予支持或反对3、简述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议会至尊2.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主人”→“仆人”政府控制议会,议会传统地位受到挑战,随着行政权力的集中和扩张,议会政治出现危机。
①政府对议会的控制控制议会工作日程;政府决策范围日趋扩大;进行提案,主导立法工作;财政立法权力已转移到政府手中②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议会;议会使政府的议案合法化;议会监督并影响政府行为;议会为政府提供高级官员4、简述英国议会的三读程序。
一读(First Reading):提案人对自己所提出的议案名称进行宣读,并作一个最简单的说明,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十分钟规则”。
大会不经讨论便付诸表决,表决通过,该项议案便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然后进行二读。
二读(Second Reading):对议案一般原则(不是细节)进行讨论,不能对议案的条款提出修正,如二读不能通过,议案便被搁置。
三读(Third Reading):议案最后讨论通过的阶段,经全员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后,提交全院大会进行最后的辩论和审议。
三读不提出实质性修改,主要讨论对整个议案是否同意和否决的问题。
5、论述罗马共和国衰亡的原因。
1. 毫无节制的扩张策略2. 新条件下平民和贵族的斗争3. 扩张促使大量资本、奴隶进入意大利,小农经济衰败,大地产形成4. 传统的公民军制度破坏,为军人从政提供条件,最终以武装斗争结束共和国5. 城邦政治结构已不适应扩张疆域的需要6. 统治基础过于狭窄,世族贵族总想独掌政权,排斥新人进入7. 行政管理机构相对简约,不适应负责社会管理的需要6、罗马法的影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