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沼气预防与治理工作标准

沼气预防与治理工作标准

沼气预防与治理管理工作标准
为规避在建设、运营阶段出现沼气泄露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工作标准。

一、适用范围
二、沼气预防与治理总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治理”的原则,应在项目前期完成治理工作,规避项目在建设、运营阶段出现沼气泄露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

三、各阶段管理标准
沼气预防与治理技术工作标准
本工作标准从技术层面,对应于项目前期、治理实施、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以规避项目在建设、运营阶段出现沼气泄露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

一、项目前期沼气预防与治理
1、在项目前期调研阶段,在《地质灾害调研及风险性评估单》增加“沼气调研”事项。

如拟发展地块存在沼气问题,应进行风险提示。

拿地后,项目公司即刻进行勘察工作,探明场地情况。

如存在沼气,尽快治理。

2、地质勘察阶段
1)完善地质工程勘察合同及任务书:要求《地勘报告》中明确“场地是否存在沼气问题”;如存在沼气,对沼气来源、储量、治理方案应有专项说明和解决方案。

2)地勘阶段发现沼气,项目公司应OA上报规划院、设计中心、计划部、成本部、集团安监部、质量监管中心;并由项目公司组织、项目管理中心督办,组织专项论证会,集团各部门参会,明确沼气治理方案,并由成本部、计划部测算对项目成本、工期的影响。

治理方案应上报集团各部门备案。

3)勘察阶段发现沼气时,应在其释放完毕后用素混凝土封闭勘探孔。

3、施工阶段
对勘察阶段发现有沼气泄露的情况,除按专项论证成果进行治理外,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地下室底板、外墙混凝土应加强振捣,提高密实性,增加抗裂措施,同时对后浇带的构造设计予以加强。

二、项目建造及运营阶段沼气治理
对项目建造及运营期间出现沼气泄露的情况,项目公司应OA上报规划院、设计中心、计划部、成本部、集团安监部、质量监管部;并组织专项专家会,集团各部门参会,明确沼气治理方案,并由成本部、计划部测算对项目成本、工期的影响。

治理方案及施工图应上报集团各部门备案。

治理措施应通过专家论证,技术管理措施可包括如下内容:
(一)分临时性处理措施和永久性处理措施
(二)临时性处理措施是发现沼气泄露后的临时应急措施
1、地下室区域(含密闭空间)均应设置机械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4次/小时,确保沼气浓度低于0.4%;
2、每个区块安排2组人员,每隔2小时对沼气浓度进行检测;
3、总包每半个月对地下室底板进行一次全面注水排查;
4、明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审批,明火作业及电器设备开启前必须检测沼气浓度;
5、沼气泄露明显部位,采取底板打孔引气或罩式收集并集中排放到室外。

(三)永久性处理方案及施工图应由专业治理单位出具,包括以下几部分:
1、明确沼气来源及针对治理措施。

2、明确排放孔的释放完毕标准,明确排放孔是否作为永久性释放孔。

3、浅部沼气可由底板下引孔,形成统一排放管道引到室外(构造参考附图一);深部沼气可通过深层释放孔引到室外进行排放(构造参考附图二)。

4、采用临时性释放孔时,应明确沼气释放完毕验收标准,并有释放孔封闭节点及防水构造措施。

5、采取永久性释放孔时,应明确穿越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措施,伸出地面部
分结合景观设计、不影响室外美观效果。

6、对要害部位(配电室、风机房、制冷机房等)密闭空间,为防止沼气聚集,可在底板下注浆,预防沼气向要害部位释放。

7、加强地下室沼气探测与报警。

大空间沼气探头与消防探头同步安装,泄露点附近应增加探头;密闭独立空间,包括有独立通风系统的要害部位(配电室、风机房、制冷机房等)与人员密闭场所(前室、楼梯间、地下门厅等)单独布置探头。

8、设有通风系统的密闭独立房间(配电室、风机房、制冷机房等),当室内沼气浓度超标时,接入慧云机房(销售物业为消防控制室)的监测报警系统与通风系统联动,报警后立即进行排风。

9、无通风系统的密闭独立房间(包括管道井),在报警时立即进行通风与排查,对泄露点进行封堵。

10、民用建筑暂无沼气相关标准,沼气的报警浓度定为0.4%,严于煤矿相关标准。

11、地下室大空间,应保障必要的换气次数,防止沼气积聚,是否需要增加通风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附图一:浅层释放孔穿透底板的节点做法:
附图二:深层释放孔穿透底板的节点做法:
项目沼气预防与治理操作工作标准
本工作标准从操作层面,对应于项目前期、治理实施、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避免项目在建设、运营阶段出现沼气泄露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

一、项目前期
1、在地质勘察前,应该调查周边区域的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是否存在沼气。

2、在初勘阶段,根据预计的基础形式及基础深度,应布置一定的勘探孔探明场地范围内是否存在沼气。

3、当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现沼气时,项目公司应立即停止现场施工,第一时间向集团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4、在集团规划院、设计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成立专家组查看现场,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组应该包括地质、建筑、结构、机电、沼气治理等方面的专家,明确沼气治理方案。

5、根据专家组专项论证意见,由专业单位制定沼气治理计划。

制定的治理方案及相关图纸必须由专家进行审核,并向集团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二、治理实施
1、沼气治理施工一般包括地勘、土建、机电等专业,各个专业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2、安排沼气治理单位检测释放沼气钻孔是否有伴生现象,并应封孔测定沼气浓度、沼气流量和沼气压力等参数,以便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

3、现场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具体措施必须报项目管理中心。

4、勘察、施工、治理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跟踪,做好相关记录,在治理完成后,形成书面文件,向集团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5、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沼气释放现象的工程,所有地质勘察孔及释放孔在治理完毕后,均须逐个封堵,防止建筑物建造、使用过程中,地下未排净气体通过地质勘察孔、释放孔泄漏至地下室。

6、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障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

7、治理完毕后,应该召集集团相关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专家,对治理效果进行最终评估。

三、建造阶段安全措施
1、成立预防沼气危害领导小组:应成立以项目公司、监理、施工单位为主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总包项目经理为组长、执行经理为副组长的沼气临时处理领导小组。

2、加强对地下室沼气的监测:①设置沼气泄露探测报警固定监测点,应在地下室楼板上设置固定报警探头;②成立沼气监测巡查小组,时刻掌握地下室沼气情况,根据广场建筑布局及已发现沼气泄露点分布情况,将地下室区域按组团分为几个区块,各区块配备两组人员,每组配备至少两人,每两人至少配备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进行日常沼气巡视,每个组团每隔2小时对地下沼气浓度进行检测(见附表一)。

3、加强地下室等密闭空间的排风换气,为确保地下室通风换气,派专业电工负责风机运行管理,每处两台风机2小时更换一次,对发现风机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正常运行。

4、定期对地下室底板进行搜索排查沼气泄漏点,每半个月总包对所有地下室底板注水排查一次,对每次排查应形成记录,对漏气点应在图上进行标识。

5、重点防范区域:沼气主要是集中在地下室等密闭空间内,首先要确定沼气易泄漏及易聚集区域。

沼气易泄漏区域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等结构相对薄弱处;沼气易聚集区域为:地下室相对封闭区域,如:变电所、污水间等设备用房、人防口部等密闭区域。

6、针对沼气,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工作,须对作业人员进行沼气安全教育,让作业人员意识到沼气的危害,在地下室施工作业时,严禁吸烟,动火作业时必须先进行沼气浓度的测试,必须办理动火证(见附表二);在已发现沼气的区域开启电器设备时,必须进行沼气浓度检测等等。

四、运营阶段安全措施
地方商管公司负责制定《运营阶段安全专篇》,项目公司配合。

运营阶段应严格按照《运营阶段安全专篇》规定的安全措施,进行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

附表一:沼气日常监测记录表
项目沼气日常监测记录表
[日期:年月日]
附表二:《地下室动火许可证》
地下室动火许可证存根编号:
地下室动火许可证操作人员执编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