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桃花心木鲁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桃花心木鲁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桃
花心木鲁教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1、桃花心木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林清玄是一个热爱生活,心存大爱的人。

作者喜爱桃花心木,更加敬重种树人,因为种树人有自己独特的种树之道。

作者先写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一与众不同,视为“我”感到奇怪;再写通过我与种树人的交谈解开疑惑;最后写我的感悟。

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清新隽永,可谓“落笔惊风雨,书启道人生”。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并能借助一些有效的学习手段适当解决问题。

学习本课时由于个别句子难以理解,学习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读中理解,边读边悟,教师适当点拨,适时发问,使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我由自己一首小诗《桃花心木吟》开篇,(课件展示)自然而然地引出11、《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了解道理。

1、初读引入
1)检测预习: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特别是“汲水”的机“汲”
(3)读到“莫名其妙,语重心长。

”这两个词,
2)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解释课题。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

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由词到画面,这是一个想象的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与理解,通过语言思维,完成创作体验,个性表达。


2、再读生疑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昔日低矮的幼苗长成一大片优雅自在,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大树时,你会想到什么那么,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一读: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注意语调高低起伏的变化)
二读: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三读:老师想与同学们合作,共同表现出作者越来越奇怪的感受。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素。

每一次读都要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合理选择朗读指导的点,使学生的朗读在质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化。

三个“奇怪”的句子,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间隔天数、浇水的量、时间、补种)
(设计意图:这个句子中“有时”运用得多,共五个,前三个为排比。

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表达能力,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到这句表达,体会这么多的“有时”对于表达“不一定”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当对这个表达上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或者写法上有特点的段落进行重点引导,使学生寻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和特点,获得表达的方法。


3)连句说“奇怪”:刚才我们分别说了三个奇怪,要是能把它们连在一起说说水平就更高了。

出示说话练习:令人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简练、流畅地表达语言。

这种归纳式的语言逻辑思维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获取语言概括的能力。


4)再找寻“奇怪”:能从出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这叫能手。

能从看不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那叫高手。

作者心里的疑惑究竟还有些什么?
(三)诠释疑问
作者,一个毫不相干的人,都会天天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转转看看,牵挂着桃花心木的成长。

而树的主人,他看起来好像有些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随心所欲。

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要问问他。

那么,他又会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呢?轻声地、反复地读读12、13自然段。

1、释疑: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他讲得有道理吗可是,我作为一棵小树苗,心里有些委屈,有些气愤,我一定要质问他!当然,今天他不在这里,你们既然读懂了他的话,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给我解释解释,好吗(1)首先,不科学。

种树的老人家,你上次隔了三天来,上上次隔了五天,这次竟然隔了十几天才来,你浇水也太没有规律、太不讲科学了吧?
(2)其次,懒惰。

你看看人家种菜、种稻子的农民,每天都来给它们浇水、施肥。

多勤快!跟农民相比,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也太懒了(或者,我们还是小树苗呀!我们现在很想过轻松、舒服的日子呀)
(设计意图:在学生细致、反复地自读自悟种树人的语言后,创设释疑争辩的过程,从小树苗对种树人浇水“不科学、懒惰、”两个方面进行发问,引导学生站在种树人的角度,对之所以“奇怪”的种树方法进行了论述,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体验,据理争辩,使种树人奇特种树方法的意图得以明晰。

使育树的理念深入人心,种树的困惑迎刃而解。


2、总结引读:老伯伯,想不到您说的蛮有道理,让我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现在,我不但不会去质问您,反而会对您这一系列奇怪的做法满怀感激——原来,您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这么长远。

引读句子“在不确定中……”。

对照板书小结
(四)拓展延伸:除了老天爷下雨这个因素不确定外,生活中,小树苗还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因素?
1、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2、文中两个“不确定”具体含义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学生讨论,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
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奔去。

(五)回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
(六)作业设置
1、再深层理解两个“不确定”的含义
2、背诵作者感悟的段落。

3、课下阅读林清玄的其他文章。

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看到(奇怪)—――――――产生疑问
听到(诠释)——―――――——找到答案
想到(人生)————――――借树(喻)育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