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操作系统详细配置步骤1)设置系统时区(非夏令时制、北京时区)和时间。
设置系统时区:“smitty chtz”。
(如果在“安装助手阶段”配置过时区,这一步可以忽略)设置系统时间:“smitty date”。
注意:在设置系统时间前必须确保时区设置正确,时区正确与否可用命令“echo $TZ”查看(在时区不正确的情况下,设置时间是徒劳的)。
设置完时区后必须重启系统才能生效。
重启后可用命令“echo $TZ”查看时区,正确的时区显示是BEIST-8。
然后再对系统时间作调整。
系统时间可用命令“date”查看。
2) 修改操作系统参数需要修改的操作系统参数包括支持的用户最大进程数、High water mark、Low water mark。
设置支持的用户最大进程数:“chdev –l sys0 –a maxuproc=2048”设置High water mark:“chdev –l sys0 –a maxpout=8193” (对于Power5以前的旧机器,建议设置为513,对于连接7133 SSA的阵列,一定要设置为33) 设置Low water mark:“chdev –l sys0 –a minpout=4096” (对于Power5以前的旧机器,建议设置为256,对于连接7133 SSA的阵列,一定要设置为24)验证方法:验证支持的用户最大进程数:“lsattr –El sys0 |grep maxuproc”显示结果应该为:maxuproc 2048 Maximum number of PROCESSES allowed per user True 验证High water mark值:“lsattr –El sys0 |grep maxpout”显示结果应该为:maxpout 8193 HIGH water mark for pending write I/Os per file True 验证Low water mark值:“lsattr –El sys0 |grep minpout”显示结果应该为:minpout 4096 LOW water mark for pending write I/Os per file True3) 设置Dump 设备参数dump lv初始大小调整原则:规定初始大小为内存大小的三分之一。
调整方法:使用命令“sysdumpdev –l”查看当前dump所处的lv。
使用命令“lsvg –l rootvg”查看当前dump设备的大小。
使用命令“lsvg rootvg”查看PP size大小。
使用命令“lsattr –El mem0”查看内存大小。
使用命令“smit extendlv”扩dump lv大小。
使用命令“lsvg –l rootvg”确认dump设备大小。
4) 修改异步IO (即AIO。
仅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需要开启这个功能。
)smitty aio->Change /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Asynchronous I/O“STATE to be configured at system restart”中设置为available,并按enter键。
验证AIO设置:使用命令“lsdev -Cc aio”。
显示结果应该是:aio0 Available Asynchronous I/O (Legacy)5) Paging Space大小调整系统安装完后,默认的Paging Space大小是512MB。
这个大小一般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需要做适当调整。
调整原则:如果内存〉8G,则Paging Space大小和内存一样大如果内存<=8G ,则Paging Space大小是内存的1.5倍调整方法:用“lsattr –El mem0”查看内存大小。
用“lsps –a”查看当前Paging Space大小。
用“lsvg rootvg”查看PP size大小。
用“smitty chps”增加Paging Space大小。
验证修改结果:用“lsps –a”查看修改结果。
6) 修改用户限制修改default用户的限制:通过命令“vi /etc/security/limits”,将其中default用户的fsize值改成-1。
验证修改结果:用“cat /etc/security/limits”命令查看default用户的fsize是否是-1。
7)配置TCP/IP根据中行系统处要求,配置相应的主机名、IP地址和网关信息。
使用下列命令配置主机名、IP地址和网关信息。
smitty tcpip->Minimum Configuration & Startup验证方法:验证主机名的命令:hostname验证IP地址的命令:ifconfig –a验证网关的命令:netstat –rn8) 修改 /etc/profile, /etc/hosts文件1.修改/etc/profile文件执行命令vi /etc/profile,在文件最后加入如下几行:set -o viif [ `/usr/bin/whoami` = root ] ; thenPS1='['$LOGNAME'@'`/usr/bin/hostname`':$PWD]# 'elsePS1='['$LOGNAME'@'`/usr/bin/hostname`':$PWD]$ 'fialias lf="ls -F"alias l="ls -l"2.修改/etc/hosts文件执行vi /etc/hosts命令,将其中一些冗余IP地址和主机名信息删除,并添加系统和应用所需的IP地址和主机名信息。
/etc/hosts文件格式规范如下:################################127.0.0.1 loopback localhost #loopback (lo0) name/address#DLPAR CONFIG***.*.*.* HMC***.*.*.* lpar1***.*.*.* lpar2#HACMP CONFIG***.*.*.* NodeA_boot***.*.*.* NodeA_svc NodeA***.*.*.* NodeA_stb***.*.*.* NodeB_boot***.*.*.* NodeB_svc NodeB***.*.*.* NodeB_stb# APPLICATION CONFIG***.*.*.* ***APP#OTHER***.*.*.* ***#################################如上所示,除了127.0.0.1回环地址这一行外,该文件的初始内容还包括DLPAR configuration、HACMP configuration、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和OTHER四类。
DLPAR configuration类中包括了动态分区信息。
(视情况而定,有些设备不支持动态分区)HACMP configuration类中包括了HACMP网络配置信息。
(视情况而定,有些系统不需要HA)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类,它预留给应用使用。
如果需要添加应用相关IP地址和主机名信息,请添加在此后面。
文件的最后是OTHER类,它预留给其他内网相关使用,比如NFS等等。
9) 适当增大rootvg的文件系统,并确保rootvg文件系统使用率在50%以下。
使用命令“chfs –a size=N G FileSystemName”修改注:命令中的斜体字表示参数。
N是个数字,表示文件系统需要修改为多大,例如“/”文件系统需要扩至2GB,这里的N就是2;G表示GB;FileSystemName表示需要修改的文件系统名,如:“/”。
文件系统大小定义如下:文件系统名大小“/”2G“/tmp”2G“/usr”10G“/opt”2G“/home”2G“/var”2G/softinstall 5G验证方式:文件系统大小及使用率可用“df –g”命令查看。
10)vmo设置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需要调整虚拟内存管理器的一些参数。
使用下列命令调整参数:vmo –p –o maxclient%=20vmo –p –o maxperm%=20vmo –p –o minperm%=10验证方式:可以分别使用下列命令验证。
vmo -a |grep maxclient%vmo -a |grep maxperm%vmo -a |grep minperm%11) rootvg镜像和同步用“lspv |grep rootvg”查看目前属于rootvg的磁盘和磁盘数,默认一般只有一块磁盘属于rootvg。
在rootvg只有一块磁盘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扩充(加一块磁盘)。
用“lsdev –Cc disk”查看所有的内置磁盘(磁盘类型为“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的磁盘是内置磁盘)。
选择一块不属于rootvg的内置磁盘,并加入到rootvg中。
在rootvg中加入一块磁盘可以使用命令“smitty extendvg”。
加完后,可以用命令“lspv |grep rootvg”命令来验证。
在rootvg中成功加了一块内置磁盘后,接下来可以开始做磁盘镜像了。
用“smitty mirrorvg”命令做rootvg镜像。
在“Mirror sync mode”中选择Background;在“PHYSICAL VOLUME names”中选择需要做镜像的磁盘。
镜像验证:通过命令“lsvg –l rootvg”查看LP 和 PP 比为1:2,LV STATE为syncd。
12)系统引导映像修改、引导顺序修改修改方法:1.系统引导映像修改可以使用下列命令:bosboot –ad /dev/hdisk0bosboot –ad /dev/hdisk1去除引导镜像chpv –c hdisk02.系统引导顺序修改可以使用下列命令:bootlist -m normal hdisk0 hdisk1验证方法:1.系统引导映像修改验证:bosboot设置成功后,会有类似如下所示的信息(大小不一定是22740 512字节)。
bosboot: Boot image is 22740 512 byte blocks.2.系统引导顺序修改验证:bootlist -m normal –o显示结果应该如下显示:hdisk0hdisk113)修改磁盘定额(Quorum)可以使用命令“chvg –Qn rootvg”修改rootvg的磁盘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