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中药材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说明中药材产业是南川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南川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2007年8月国家科技部批准重庆市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重庆)基地,2008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南川为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基地区。
通过区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多年的努力,南川区的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止目前,全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亩,主导品种35个,产量达9064多吨,实现产值近亿元。
现转载编印此宣传册,希望广大药农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真正用科技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让科技成为药农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本宣传册主要介绍了几种适应我区栽培的骨干品种玄参、半夏、白芷等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中药材GAP的概念与要求、中药材的合理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本宣传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目录1、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2、玄参的规范化种植技术3、白芷规范化“GAP”栽培与管理技术4、半夏生长习性与规范化“GAP”栽培技术5、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技术6、山药栽培技术7、药用植物引种栽培的5要素8、药用植物常见虫害防治方法9、中药材种子处理新方法10、中药材生产及其管理规范11、GAP的实施及其对中药企业的影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到2011年建成以南部金佛山区为核心的20万亩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将南川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现就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区“三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加大投入为保证,以创建品牌为手段,坚持突出骨干品种、种植加工齐发展的原则,打造全国最大的玄参、半夏基地和重庆最大的白芷基地,将南川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药材基地。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发展目标:大力实施“21251”工程,即:到2011年,建成20万亩药材基地、10个万亩药材乡镇(其中2万亩以上的乡镇5个)、20个药材专业村、发展500个药材专业大户和10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其中培育重庆市级龙头企业1-2家);完成1-2个品种GAP认证,打造“金佛山”中药材品牌,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成年加工能力30000吨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厂;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二)具体发展目标:全区每年新增中药材2万亩。
每个基地乡镇每年新发展中药材2000亩以上,专业大户10户;到2011年,每个基地乡镇培育、引进龙头企业1-2家,发展合作经济组织2-3个,建成2-3个药材专业村。
龙头企业每年新发展基地500亩。
实施产业扶贫,每年发展中药材3000亩。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中药材发展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办公室设在区农办),负责主抓全区中药材产业工作;发挥药监局、财政局、扶贫办、农综办等相关部门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基地乡镇要相应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由区中药材产业办牵头,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按照“加快、率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以南部金佛山区乡镇为核心,打造一批药材乡(镇)和药材村,每个药材乡(镇)都要有2个以上的专业村作支撑。
(三)培育市场主体。
大力引进、培育、扶持、壮大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整合现有龙头企业,组建1家中药材龙头企业集团。
每个药材乡(镇)都要有龙头企业为支撑。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营销专业大户,中药材种植要尽量向大户集中,各基地乡镇要形成由一大批大户支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基地乡镇要建立中药材专业协会,专业村要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四)做长中药材产业链。
建立金佛山中药材交易市场。
打造“金佛山”中药材品牌,增加中药材产品知名度。
建成年加工能力30000吨的中药材饮片厂,盘活天晓制药厂。
(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积极开展院(所)地、院(所)企合作,把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中药研究院作为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技术依托单位,并常年聘请技术顾问;每个基地乡镇都要有科研单位为支撑;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作用,基地乡镇农服中心每个工作人员要负责抓一个专业村或一个示范片;每个龙头企业都要有科研合作单位,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好品种培育、种子选育,建好种苗基地。
启动实施两个中药材品种的GAP认证,强化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打造“金佛山”中药材品牌。
(六)实施大现场发动、大样板推动。
每个基地乡镇要建立200亩的工作示范片。
区产业办要建立科技示范园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七)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通过产业扶贫,每年新发展中药材3000 亩;在十一五扶贫期内,把南部乡镇中适宜中药材种植的特困村打造成中药材专业村。
四、激励扶持政策(一)品牌建设补助政策。
区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对中药材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商标注册和GAP认证进行专项扶持,做大做强“金佛山”牌系列中药材品牌。
(二)合作经济组织奖励政策。
对新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协会的,经中药材产业办、供销社、财政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每个合作经济组织给予3000—5000元的补助。
(三)对基地建设实行种苗补助。
区农办对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建卡贫困户实行种苗补助办法。
1.种植大户补助标准:种植贵重药材1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种苗费100元;种植一般药材30亩以上,每亩补助种苗费50元;2.企业基地补助标准:每年发展基地(不含大户面积)50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每亩补助种苗费20元;3.对规划种植中药材的建卡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种苗。
(四)对专业村进行补助。
基地乡镇每发展一个中药材专业村,经检查验收后奖励乡镇政府5000 元。
(五)对中药材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品种培育、种子选育、种苗培育的单位或企业,给予项目扶持。
(六)凡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在信贷方面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五、考核奖惩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基地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核的重点包括专业大户、药材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发展等内容;建立考核奖励基金,对完成当年考核目标任务的乡镇奖励1万元,重点奖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当年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取消龙头企业资格。
玄参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ls)的干燥根,又名元参、浙玄参、乌玄参。
具滋阴降火、润燥生津、解毒利咽功能。
主产浙江,四川、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80厘米~150厘米。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分叉,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四棱形。
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
聚伞花序,呈圆锥状,花序和花梗有明显的腺毛,花萼5裂;花冠褐紫色;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种子椭圆形,黑褐色,具10条纵横线。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玄参喜温暖湿润气候。
当气温12C时开始出苗,20C~27C时茎叶生长发育较快,在地上部生长发育高峰之后,根部生长才逐步加快。
21~26C为根部生长发育最适时期,根部明显增粗增重。
10月后,植株生长渐慢,八月地上部枯萎、生长期为220~240天。
种子发芽适温为30C,但发芽率较低,种子寿命为l~2年。
[栽培技术]1.种类玄参种类从地区看有四种:浙玄参,川玄参(S.kakudensls),北玄参(S.buergerlana)和华北玄参(S.moellend orffii)。
北玄参分布于辽宁、吉林等省,有少量栽培;华北玄参分布于河北等地,系野生。
上述四种玄参,以浙玄参根粗肥大,产量高,品质佳。
生产上多为此种。
2.选地、整地玄参系深根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平原、丘陵及低山坡地均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
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粘重土不宜栽种。
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好。
忌连作,也不宜同白术等药材轮作。
在前茬收获后,即深翻,同时施足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整细耙平后,作成高25厘米,宽130厘米的畦。
3.繁殖方法主要用子芽(即根芽)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1)子芽繁殖:南方多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
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
栽前挑选无病、粗壮、洁白的子芽作种,按行距40厘米~50厘米,株距35厘米~40厘米开穴,穴深8厘米~10厘米,每穴放子芽一个,芽向上,覆土3厘米左右。
长江以北可于早春化冻后栽种。
每1000平方米用子芽150公斤。
(2)种子繁殖:秋播或春播。
南方宜用秋播,幼苗于田间越冬,培育一年即可收获。
北方宜早春育苗,至5月中旬亩高5厘米~6厘米时定植,当年也能收获。
但因种子繁殖根细小,产量低,质量又差,故生产很少采用。
4.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且不宜过深,以免伤根。
6~7月植株封垄后,杂草不易生长,故不必再进行中耕除草。
(2)追肥、培土:植株封垄前追肥l~2次,肥种以磷、钾肥为主,并可掺入土杂肥在植株间开穴或开浅沟施入。
结合追肥,把倒塌畦下的土培到植株基部,一则可保护子芽生长,利于根部膨大,二则可起到固定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此外还有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故培土是玄参田间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培土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施肥后。
(3)排灌:如干旱严重应及时浇水。
但雨季应及时排去积水,以减少烂根。
(4)除蘖打顶:春季幼苗出土,每株选留一个健旺的主茎,其余的芽应剪去。
7~8月,植株长出花序时,应及时除去,以使养分集中,促进根部生长。
5.病虫害防治(1)斑枯病:4月中旬始发,高温多湿季节发病严重,先由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轮作;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
(2)白绢病:发病时间同上,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轮作;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内用石灰水消毒;种栽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泡5分钟,晾后栽种。
(3)棉红蜘蛛:6月始发,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生初期用20%双甲脒1000倍液喷雾;忌与棉花轮作或邻作。
[采收与加工]栽种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时采挖,收后去除残茎叶,抖掉泥土,曝晒6~7天待表皮皱缩后,堆积井盖上麻袋或草,使其“发汗”,4~6天后再曝晒,如此反复堆、晒,直至干燥,内部色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