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大题目

高中历史大题目

历史大题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分封制的目的:稳定政治秩序,巩固新生政权;作用: 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边远地区开发,传播周文华;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三. 宗法制的影响:巩固完善分封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四.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在北部:修筑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在岭南: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水系的灵渠(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五尺道; 意义:结束割据混战局面,扩大帝国规模,推动中华名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五. 郡县制:始于春秋战国; 内容:郡是植树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守郡尉监御
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县属于郡,设道(少数民族聚居地)乡里亭(地方治安,公文传递);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六.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利于君权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七. 行省制度的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八. 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分散直至废除; 地方管理
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权利不断加强,地方权利分割,削弱
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工程建设,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 缺点:造成决策失误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的积极性
十:军机处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
十一: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尊重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名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十二:抗战胜利的意义: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是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十四:辛亥革命的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十五: 中共一大的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
义 ; 二大的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 ; 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十六: 遵义会议内容: 结束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 意义: 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原理解决自己的 路线 方针 政策,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十七: 长征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遗产
十八: 近代中国革命的经验说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十九: 八大的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 成果: 正确批判国内主 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思考计划与市 场的作用
二十: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 ,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组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 经济: 改 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十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980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解决中央 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初步构想) 2.1982 五届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 提出依法治国, 1999 写进宪 法 -------- 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十二:港澳回归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港澳发
展新纪元 2.标志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 3.为国际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 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民资解放运动不断高涨,两极格局逐渐形
; 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
二十四:中美建交: 1972 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
公报”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 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表明只有一
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结束敌对状态, 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承认中华人民共各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 实现正常化
二十五:上海合作组织: 2001.6 意义: 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兴 国家关系, 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兴区域合作模式, 对推动 简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十三:万隆会议背
景:
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
二十六: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 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海外贸易和殖民),宽松 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 ; 合格公民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有参政意识,重视个人自由, 敢于表现个性, 不屈服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 活动
二十七: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兼 政府职能)陪审法庭(司法机关) ; 作用: 1.促使国家政治 经济繁荣 2.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 力的组织形式, 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 任期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影响 ; 缺点:奴隶, 妇女, 外邦人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 和轮流坐庄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二十八:罗马万民法的优
点: 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巩固罗马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罗
马境内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十九:罗马法: 1.在世界法制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 代法律的先驱 3.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之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十: 权利法案的内容: 1689.10 1.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4.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王位继承法: 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的决定权在议会手中,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确
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十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18 世纪中叶,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 “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 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国家
三十三:美国联邦宪法: 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 力的出
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南方和北方,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得到缓和为美 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十四: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 阶级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三十五: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意义: 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 西欧的控制,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十六:欧盟建立的过程: 1951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欧洲共同体 1975 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变化: 1991 签署马约, 1993 马约生效,欧盟成立,欧共体从经 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 ; 作用: 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 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十七:不结盟运动: 原则: 独立自主非集团; 意义: 改变世界面貌,有力的冲击战后两极格局出
2.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3.国王 5 .未按法按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现了由亚非拉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内容:支持民族独立,抨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坚持反对殖
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十八:多极化趋势的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