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行》课件演示教学

《琵琶行》课件演示教学


世人对白居易的评价
唐宣宗李忱在听到白居易去世的消息后,非常 悲伤,写了一首悼念他的七律《吊白居易》 :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藩镇吴元济勾结朝中 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 中丞裴度,朝野大哗。白居易任东宫赞 善大夫,是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 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 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之罪被贬 江州司马。第二年秋,45岁的白居易 写下这首不朽名篇。五年后,宪宗去世 ,穆宗即位,调回长安。
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 每天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 满腹的哀怨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 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 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 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浔阳xún 荻花dí
捻niǎn 霓裳
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裂帛bó
虾蟆hámá 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
篦bì
阑干lán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 zhā
《琵琶行》的结构和内容
开头;序(交待写作缘由) • 诗分为五段。 • 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这一段,为诗
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气氛 。 • 第二段,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况和琵琶女演奏的 音调之美。 •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 第四段,诗人联系自己的遭遇,倾诉悲怀。 • 第五段,琵琶女重弹琵琶和诗人掩抑不住悲泣。
第二段1:与琵琶女相见
寻声暗问弹者谁?
“寻、问、移、近、邀、
琵琶声停欲语迟。 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
形作动; 靠近
添、回、开、呼、唤” 一些的动作,表现了诗 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 见的迫切心情。
添酒回灯重开宴。 把灯拨
亮一点 “琵琶声停欲语迟”,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千呼Fra bibliotek唤始出来, 才
琶半遮面”,这几句充分反 映了这位当年名满京师,今
忧郁的样子
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
辗转迁徙
京官外调
被动
人言,是夕 始觉有迁谪意。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
这天晚上 才 琵琶行》。
于是(写) 长诗 作歌

字 命名
第一段:秋江夜送客
浔阳江头夜送客, 名作状 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风瑟瑟作响
他创作成就主要是讽谕诗,和以《长恨歌 》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犹抱琵琶半遮面。 还
日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迟疑、
窘迫、和羞涩(动作神情心理)
问题:琵琶女原来就是京城歌姬,所以并不是初次 在客人面前弹奏的青春少女,按道理不存在“不好 意思”或紧张羞涩的情形。那她为什么“千呼万唤 始出来”,而且“犹抱琵琶半遮面”?
提示:应结合全诗, 在整体把握琵琶女人物形象的 基础上来分析她的这种举止心态。
变化,使人物的心情由悲转喜。
主人忘归客不发。 从而引出下文。
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 时间、 地点、 人物 和 景色。勾画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画面 :深
秋夜晚的浔阳江头,岸边红的枫叶,水上白 的获花,秋风瑟瑟,江水茫茫,在一片皎洁 月光的映照下,营造了 凄凉悲伤 的送别气 氛,并为琵琶女的出现作了充分的 铺垫 。
,合陶诗、禅理而成。《大林寺桃花 》
三、感伤诗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四、杂律诗
《忆江南》
白居易的创作成就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之一。他和好友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 运动。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 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嘲风雪,弄花草 ”的作品。
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渲染悲凉感伤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主人和客
人一同下马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为突 琵出 琶对
醉不成欢惨将别,
虽然喝醉了却并不舒畅,因 为即将与客人分别心里悲伤。
女 出
音 乐
现的
别时茫茫江浸月。 借景抒情,表达离情别绪
造需
势要
忽闻水上琵琶声, “忽”字是诗歌出现戏剧性的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 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 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体 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 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 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字词正音
湓浦pénpǔ 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
悯然mǐn 转徙xǐ 恬然tián 谪zhé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
• 主题专一明确; • 善于选取典型,通过外貌
和内心的细致描绘塑造人 物形象; • 对比鲜明; • 叙事、抒情有机配合; • 语言浅易,富于音乐美。
课文分析鉴赏: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
贬官
第二年
名作状
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尝学琵琶于曹穆
京都一带的乐曲声
歌女
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
琴师
姿色 托身、嫁 商人 命令,摆 畅快 上酒席
《琵琶行》课件
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大类:
一、讽喻诗:直接出于《诗经》。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
首。 1、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如:《
上阳人》、《后宫词》、 《买花》 等 。
2、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 《卖炭翁》、《红绒毯》、《折臂翁 》等。
二、闲适诗 从陶诗的一部分而来,又参以禅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