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
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这个小伙子就是白居易。
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初步感知:《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
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
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找个同学来读一读,应该用什么样感情来读?读出她的伤心的境遇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要读出对她的同情之意。
具体描述一下琵琶女的情况:家庭遭遇变故。
时光流逝,色衰爱弛、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候怎么样的生活?艳盖群芳,艺压京城,被公子哥争相追捧,风光无限,红极一时。
因为年老色衰,过去门庭若市,现在门庭冷落。
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种强烈的对比,心灵的反差,让她一回想起来就妆,哭醒过来。
鼻子溜溜,哭的一塌糊涂,哭的稀里哗啦。
那么对于诗人白居易,哪些诗句表现了他的不幸,落魄失意的呢?“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具体描述一下白居易的情况:贬出京城,疾病缠身,没有好友,没有音乐,居住偏僻,环境凄凉,独处寂寞。
重点描写了哪一种不幸?没有音乐,有哪三处描写?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反复强调没有音乐有什么好处?突出强调琵琶女音乐的美妙,同时也希望再次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读一读: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息哀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同”什么意思呀?虽然不幸不尽相同,但依然有相同之处,谁知道?诗人与琵琶女有哪些同病相怜之处:①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都经历由繁华的京城到僻远的江州的过程,有相同的漂泊感。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②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③都有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他们都遭遇人生中的不幸,有相同的沧桑感。
他们都无力主宰个人命运,有相同的失落感。
(一个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④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琵琶女经历了人生变故,琴技越来越成熟,感情越来越深沉,却再也没有人欣赏她的琴声;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社会现实,考虑问题也会越来越全面,却不能施展才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态度有所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都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是相同的。
(二)琵琶声中诉悲情。
除了上面所说的相同之处,还有更关键的,更在于他们对于音乐的喜爱、理解和造诣。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共情的佳话。
高山流水觅知音。
说的是古代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遇上了樵夫钟子期。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
后来,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坏了曾经心爱的琴,并且终身不再弹琴,来纪念这个知音。
笑傲江湖。
小说中的魔教长老曲洋和正派的刘正风却因为琴箫合奏结成了生死之交。
刘正风宁可面对灭门的威胁也不出卖知音,两人在临死之合奏一曲《笑傲江湖》,非常感人。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琵琶声:他们两个一个善弹,一个善听,音乐就成了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
2、文章描写音乐的部分集中在第几段?第二段3、这段对于音乐描写的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至文。
被称为唐人具体描写音乐诗当中的压卷之作。
评价这么高,大家齐读第二段感知一下师生:齐读第二自然节(读的时候要读出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和音速的紧急与舒缓)4、师:提示: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要想把美妙的乐曲描绘给出来,却是不容易的。
我们知道描写音乐的声音是很困难的,因为音乐是诉诸听觉的,它不像视觉形象易于描写和展现。
那么作者白居易是怎样把无形的音乐展示给我们的呢?(激励:谁来谈一谈,机不可失呦)生:我觉得作者是把声化为了一种形。
比如这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作者把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用急雨和私语来形容,把大弦、小弦交替演奏的效果形容成大珠小珠落在玉盘里,令人具体可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说得很好。
我们说从修辞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
师:说得很好,这几句为我们描绘出了大弦粗重、小弦清细的特点。
而且大弦小弦交替演奏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是什么特点?注意不是落在地上,也不是塑料盘上。
生:发出的声音清脆、圆润。
生:我觉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得好,它写出了乐曲的美师:那么,你能把这种美描绘出来吗?生:我觉得这一句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凄婉优美的乐曲也许是引发了人们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人们已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音乐已经停息,但东船西船此时已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在了,在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的一轮圆月,将人们带入一个凄清悲凉的意境中。
生:前面是描述琵琶女演奏的情形,这一句说的是演奏效果,乐声已停,而此时人们仍沉醉在这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让我们不难想像听者那如醉如痴的神情,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请坐!生:我想说一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一句,我觉得这一句完成了乐曲由低缓、暂歇到高亢的转换,这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前面说到“凝绝不通声暂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蓄势待发的感觉,而此时银瓶乍破、水浆突迸,铁骑突出、刀枪齐鸣,令人感到乐曲此时的爆发力,给人振奋人心之感。
师:好,说得精彩!请坐。
生:老师,我还想说这一句。
我想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来谈一谈我的理解,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至此所达到的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后面的“四弦一声如裂帛”我觉得可以理解成琵琶女心的碎裂。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是不是应该给点掌声?生:是(伴以掌声)生:我想说一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还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在描述琵琶女演奏时是一种完全投入,演奏者是用情去演奏,作者更是用情去描绘。
他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听出了琵琶女的凄苦身世。
师:的确,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琵琶女是以情演奏,诗人是用情来绘声,正是因为二人有情感上的共鸣,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改用《同一首歌》的一句歌词:同样的经历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遭遇给了他们同样的歌。
白居易和琵琶女才共同完成了这部响彻千年的杰作。
生:我想说一说“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莺语,给人的感觉非常动听,而“花底滑”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花的五彩缤纷来体现乐曲情调的千姿百态,同时,“滑”字又体现出乐曲的婉转流畅。
师:她抓住了“滑”字的特点,而且黄莺在花下唱歌鸣叫,的确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好,分析得非常到位,请坐!生:我想就这一段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一段文字为我们形象地描绘出了琵琶女演奏的全过程。
“千呼万唤始出来”写出了琵琶女的出场;接下来“转轴拨弦三两声”写的是调弦试音的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技艺的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交代要演奏的曲目;“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曲一会儿粗重一会儿轻细,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间关莺语花底滑”到“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了乐曲旋律上的变化,由婉转流利到幽咽滞涩,再到声音越来越小,以至停顿,到后来的高亢、激越;“曲中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演奏的收束;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听众的反映,更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师:通过同学的解读,我们说,至此一个满怀幽愁暗恨的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师:刚才同学们的品味鉴赏都很好。
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描写音乐的方法生:1、运用比喻、通感。
做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把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旋律用具体可感的物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2、运用叠字。
例如“嘈嘈”“ 切切”等,把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
3、情感的融入。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以无声来写有声。
例如“别有幽悉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以上让我们来推想演奏者的情形,先是调弦定调,然后信手弹来,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间歇,时而激情迸发,不可遏止,凄厉无尽,又陡然结束,这是多么动人心魄啊,这是多么高超的弹奏技艺啊!5、听琵琶声,朗读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