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5位录取者详解MIT金融硕士录取

【留学】5位录取者详解MIT金融硕士录取

【留学】5位录取者详解MIT金融硕士录取麻省理工开篇语采访记在许多申请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同学眼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IT Sloan)开设的MFin项目可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过硬的金字招牌、扎实的课程设置、傲人的就业数据,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北美地区数一数二的项目,以及万千学子竞相追逐的dream program。

你可能会好奇,能够获得这个项目青睐的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呢?是国奖拿到手软的学神吧?牛逼哄哄的实习经历可能一张A4纸都写不下?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国际交流一定必不可少?GT也肯定是7511族?小方确实也是带着敬畏与膜拜,有幸采访到了其中的五位幸运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确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亮点,也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经历。

不过,小方都能从每个人的故事中感受到他们曾经的迷茫。

他们并非一早就决定要出国,也非一开始就视MIT为囊中之物。

他们和许多人一样,也曾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只是他们都有一样的执着和努力,没有怀疑自己、丢掉自信,有多大的困难,更有多大的力量。

我们客观地记录和展示他们在文书、面试以及申请中的一些细节,从而还原他们的思考、感悟以及他们光鲜亮丽背后、你可能看不见的努力。

希望读完他们的故事,你也会有所启发。

L同学稳扎稳打,步步夯实听着L同学用一种恬淡的语气将申请的故事娓娓道来,小方从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如兰草般温婉的女子,每一步都走的不慌不忙,有目标却不目的,活泼却善于思考。

Essay展现不同的精彩,突出自身软实力L同学显然对MIT的Essay有着深入的研究。

她说,“在准备MIT的Essay时,我更多地着重专业相关内容,例如为何申请金融,为何继续念书,为何选择MIT 等等,按照时间线还原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同将CV上的点较详细地展开。

虽然我认为自己的经历较常规——大一志愿者、大二社团、大三商赛、大四实习,但这也刚好能够帮助我在每一个部分展现自己的一个skill set……另外,我在Essay中着重突出了作为一个商学院研究生个人能力,也描绘了自己的career path,希望学到更technical的知识;我的文书整体上表达了希望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提升能力,接触更优秀的peers,积累更好的network的愿望。

”MIT的第二份Essay要求给自己写一封推荐信,站在自己的supervisor 的角度上写,内容要求也类似推荐信。

L同学选择了站在辅导员的角度,着重提了三个有关个人能力的capability,这里她给我们举了其中两个例子:A.影响力从MIT网站上的信息就能看出,他们想要的人是能够make a difference, exert influence 的人,于是在导师、教授、Essay 2的推荐信中都往这个方向去靠。

她在大一暑假参加了国际志愿活动,结束后受邀在大二上学期商学院的暑期实践分享晚会上向大一新生做了presentation,效果非常成功,使得商学院的很多人对这一活动产生兴趣报名参加,不少相熟的学弟学妹直接咨询,不仅影响了他人的观念还切实地触发了他们的行动。

B.应对挑战的领导力L同学举的是在学校一次做project 的过程中,原本以为会很顺利,但实际中却遇到了困难,最后自己成功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例子。

这一段落在申请暑期实习的open question中已经写过,因此就迁移了过来,稍作修改,使之更符合MIT的价值观要求。

听完她的介绍,小方不得不感慨L同学的Essay逻辑之清晰,选材之恰当呀!面试基于真实故事,临场应变L同学介绍道,“应对面试,有了之前这些经历的支撑、Essay的铺垫还不够,MIT 的面试是非常personalized,面试官详细阅读了每个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将每个人的问题分别理成一个文档,并专程到中国来进行face to face的面试。

”面试主要内容集中在两部分:材料追问和行为问题。

招生组读了材料之后会提出一些further question,所以建议自己好好地回顾反思,一些问题是可以预估到的,比如L同学就遇到了两个:A. 实习开始得比较晚,都是集中在2014年。

L同学承认了这一点“弱项”,并说明自己投入很多精力,快速学习,努力地做了弥补。

B. Essay 中写到自己的规划是想先做consulting,再做PE,但当时对行业了解不多不深,在交了材料之后仔细去了解行业规则,发现一般的career path 都是先做investment banking,再做Equity,因此直接准备了这样的问题。

当面试官问到:为什么想先做consulting,而不是其他职业的时候,L同学已经能主动接上investment banking 的回答,让面试官感觉自己已对行业做了较充足的research。

在回答原因时提到三点:自己的兴趣比起IB更适合做consulting;身边有遇到过这样案例的学姐;MIT 的这个项目中也有很多适合向consulting 发展的课程。

因此,面试官整体上对于L同学的职业规划比较满意。

相比材料追问,behavioral question的部分“假如……你会怎么怎么样”“你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这类问题居多。

L同学印象最深的问题是:是否有在Teamwork 的过程中,遇到一个teammate 特别不合作?L 同学回答了在学校中做商业竞赛的例子,组中有一个人比较强势,通过加强沟通解决了问题。

后又受到面试官追问:假定在你们沟通的时候,我是a fly on the wall,你具体讲了一些什么样的话是否能模拟一下?可见,MIT 的面试可能会追问得非常非常细,并非能百分之百准备到得,因此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临场发挥要稳,二是要基于真实的故事和感受,如果编得太离谱自然会自相矛盾、语塞或受到challenge。

在采访的最后,L同学也和小方分享了整个申请过程中的一些心得:(1)永远不要太低估自己,有梦就大胆追不要因为dream school 太过遥远,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不申请,其实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小伙伴的结果其实都比预期的好很多。

(小方按:但是小伙伴们在申请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区分学校档次哦!建议拉开冲刺校、把握校、保底校三个档次)(2)没有完人,承认弱项,展现强项L同学自己大学期间并没有什么research 经历,教授们也认为她没有顶尖的research potential,即使是在推荐信中,这一项也打分较低。

但这并不影响L同学被录取,因为她着重强调了自己的作为商学院研究生的典型软实力。

根据个人的经历将整个package 打造合理、丰满,突出强项,远比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完人更重要更真挚。

S同学成功取决于你想要,还是一定要让小方记忆犹新的是S同学在采访中说过的这句话:“去年6月份我和中介一致的看法是:面试没问题的话可以拿到罗彻斯特,再往前冲刺top school有难度。

拿到MIT,确实是意料之外,但事后回想,或许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我没有参加MIT分享会,我不会知道optional essay对于申请至关重要;如果不是2014年12月份MIT截止前一个月自己又去刷了一次GMAT,可能我就拿不到最终录取;如果不是MIT面试前做了四次模拟,我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表情以及手势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当你真的特别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

”面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S同学了解到,该项目全球发面试400个,共录取160余人,其中大陆的本科录取30人左右。

收到面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Top10高校以及知名财经类院校的学生。

从录取结果来看,为保证项目的diversity,除了清华北大,MIT会尽量避免从同一院校的同一专业录取多位学生。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S同学认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过,她对于“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仅要了解同校的申请者,还要了解面试官,所以她的准备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的:A. 了解同校的竞争者的硬件背景搜集所有收到面试的申请者的背景,分析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展现最好的自己。

即使做过同一份实习,也要显示不同点。

比如,两人做同样的任务,如果你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另一个竞争者没能完成,那么就可以体现出你们做事的方式、态度的不同。

B. 提前看面官的LinkedIn看面试官与自己的简历有没有相切合的点,防止被过度challenge。

S同学的面试官是学Computer Science的,所以她准备面试的时候刻意避免提到相关内容。

同时不要被面试官带着走,争取把面试官向自己准备了的材料引,讲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要讲对方很擅长而自己不擅长的。

如果遇到不知道的问题,不要瞎扯,可以回答同一领域自己了解的点,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求知欲。

S同学告诉我们,曾有申请者在简历提到自己会多种编程软件,面试官就追问了不同软件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MIT的面试并不是盲面,面试官对面试者CV和Essay非常清楚,因此面试者对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要准备非常充分。

面试是的问题是非常personal的,即使S同学准备了9天的面试,最后依然有60%的问题始料不及。

除此之外,S同学还与小方分享了需要多其它面试者不曾经历的细节:C. 保持轻松,迅速调整S同学一上场就打翻了水杯。

但是S同学调整了心态,没有被影响到。

所以面试不要紧张,要自信,不要让一两个问题或者细节影响了整场面试。

D. 平常就积累些technical questions的答案其实技术面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也不是固定环节。

但是S同学实习中的工作内容与之相关,所以就被问到了。

因此,在准备技术面这个方面,大家不妨考虑从自己实习中实际接触到的与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入手,最好是在实习期间就能够注意积累对细节的关注。

E. Q&A不是面试的垃圾时间一方面是,提问环节最好不要问官网上有的问题,要体现自己做过research,尽可能地提一些别人不会问或和自己经历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自我发挥或者说对之前的一个提升和弥补的机会,面试官回答后可以接上他的话主动分享其他的内容。

C同学从被dream school 惨拒到收获daydream school的大礼最让小方记忆犹新的是C同学在采访中表现出的睿智、沉稳和豁达。

你可能很难想象,C同学是在去年九月才下定决心要出国,今年二月之前的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拒信连连,好在一颗平常心让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但没有陷入过度的焦虑和不安,反倒能积极地对待每一份申请。

也正如此,他终于在开春季节收割一所英国名校和MIT的大礼。

Sloan的面试谈及这场经常被打断、时不时插入technical问题的面试,C同学表示之前准备的面经和behavioral questions基本都没派上用场,整场面试节奏和语速都很快,基本覆盖了简历的每一处,所以思考的时间不多,基本都得靠临场的应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