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解读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解读总行公司银行部2013年5月引言:截止2012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为8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5.31%,增速略低于2011年的1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03万亿,同比增长17.36%,但增速较2011年的29%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
受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以及监管加强对资本的约束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上市银行的盈利增速进一步回落,银行业的分化也日趋明显。
本文旨在通过上市银行年报的解读,总结他行在公司业务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模式,同时对我行相关业务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上市银行各公司业务板块发展特色㈠对公存款1、整体情况上市银行对公存款规模及增长率2012年末对公存款2011年末对公存款增速兴业银行1,269,622 945,360 34.30%平安银行839,949 698,565 20.24%华夏银行874,614 753,414 16.09%北京银行574,065 499,025 15.04%南京银行154,730 134,587 14.97%招商银行1,606,941 1,416,770 13.42%民生银行1,528,562 1,352,991 12.98%宁波银行160,858 142,593 12.81%浦发银行1,385,576 1,230,682 12.59%光大银行1,112,928 989,768 12.44%建设银行6,073,726 5,410,592 12.26%工商银行6,908,245 6,181,945 11.75%农业银行3,980,483 3,643,562 9.25%中信银行1,706,780 1,622,087 5.22%中国银行4,813,525 4,694,315 2.54%交通银行2,273,035 2,248,317 1.10%注:对公存款包含零售数据,排名按增速。
从16家上市银行对公存款的增速来看,我行对公存款的增速位列第8,处于中游水平,而兴业银行的对公存款增速达34.3%,明显高于其他上市银行,其增长原因和发展特色值得研究。
2、兴业银行——业务与模式创新带动存款快速增长兴业银行对公存款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非传统业务领域的创新与拓展能力,包括基于银银平台的同业合作创新、套利性贸易融资业务创新、智能定期存款产品创新以及企业金融条线改革创新。
⑴同业合作创新——银银平台兴业银行银银平台以国内中小商业银行为目标客户,为其提供涵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服务、外汇代理服务等八大业务板块的完整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重点产品包括柜面互通、理财门户、代理接入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等。
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银银平台已签约客户381家,上线客户达到318家。
尽管自身机构数不足1000家,但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柜面互通联网网点已达2万个,该数量仅次于农业银行的2.35万个。
银银平台不仅为兴业带来了直接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展了同业渠道,而且在带动同业存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柜面互通、代理接入支付系统等一系列支付结算服务,可带来联网银行清算资金的沉淀,这部分清算资金的成本十分低廉,并且稳定性较好。
截至2012年底,兴业吸收其他银行的存款超过3800亿元,占对公存款的30%左右。
⑵业务创新——套利型贸易融资兴业银行上半年存款新增量并无突出之处,而下半年本外币存款新增量占了全年新增量的约2/3,其中,外币存款上半年新增量也只有200亿元左右,但下半年新增量激增约1400亿元,占下半年本外币存款新增量的一半。
这是由于去年下半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外币贷款利率较低的环境下,兴业银行大力开展了基于利差、汇差的内保外贷、内保内贷、人民币跨境交易等套利型贸易融资业务,带动了存款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外币存款。
⑶产品创新——智能定期存款为满足企业短期闲置资金的增值需求,各银行都推出了相应短期理财产品,但客户仍然会面临理财产品兑付日资金到账是否及时,会否影响对外支付的问题。
针对此类企业客户,兴业银行于2012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了智能定期存款产品。
智能定期存款在起存时不约定具体存款期限,支持分次支取。
支取时的实际存款期限不足3个月的,按通知存款利率计息;超过3个月的,则按照最长定期存款标准存期利率计息。
智能定期存款自12年5月末推出,余额增长非常迅速。
⑷条线改革创新——企业金融条线改革释放体制红利兴业银行企业金融条线改革目的是为了强化了条线上的管理,把分行层面的“块”与业务线层面的“条”组合成矩阵式的管理体系。
从机构设置上看,各分行设立企业金融总部、企业金融业务总部以及企业金融业务部的层级体系,实施区域内动态化集中管理。
改革以前对公业务客户经理的隶属关系在支行,其职业晋升渠道会受到支行网点数量的限制;改革后客户经理从支行中分离出来,纳入分行的业务部,而业务部的数量并不需要受地理位置等类似因素的限制。
至12年底,公司一级分行共38家,而企业金融业务总部已成立了75家,部分规模较大的分行已成立了多个企业金融业务总部。
企业金融条线改革建立了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为兴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对公存款的快速增长奠定了体制基础。
㈡现金管理1、整体情况现金管理在各银行业务数据中体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表现为基础现金管理客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现金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也高于总体利润增长的平均水平。
2、各行发展特色⑴招商银行——继续保持现金管理的领先优势现金管理业务是招商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业务。
2012年,招行加大了理财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已占年度理财余额的8.7%。
2013年,招行将继续发展电子供应链金融,在汽车、钢铁、医药、家电等行业深耕细作。
招行目前拥有CBS和TMS两个系统,前者目标客户主要为中小型集团或公司客户,后者主要针对已经成立了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现金管理平台的使用有效增加了客户粘合度,带来一定的存款沉淀量。
⑵民生银行——跨行资金归集业务蓬勃发展2012年末,民生银行的跨行资金归集业务客户达22.82万户,归集资金1,797.15亿元,是2011年的5.8倍。
该业务主要通过网银跨行资金归集和第三方跨行代扣渠道,目标行业为融资租赁行业、商贸连锁行业,保险行业、物流行业等。
⑶中信银行——涉水电子商务平台中信电子商务针对第三方交易市场及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提供资金监管、分户账管理、订单管理、资金管理、支付结算、在线融资等,高效盘活了企业现金流。
2012全年拓展合作商户166家,其中非金融支付机构55家,直联商户111家,比上年增加69家。
同时,中信银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出仓单池质押融资、预付款加应收账款融资、现货质押加应收账款融资等新业务模式,服务范围延伸到医药、纸业、建筑、工程机械、食品、服装等行业。
㈢国际业务1、整体情况2012年我行的国际业务量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在宁波地区银行中排名第六。
2012年全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2.94万亿元,我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2012年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年结算量为115.18亿人民币,仅占微小市场份额。
2、各行发展特色⑴建设银行——致力于产品创新,新兴业务领跑同业建设银行2012年实现国际业务结算量1.04万亿美元,增长23.25%。
境内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5862亿元,增长85.71%。
建行是国内首家借助第三方渠道,介入场内交易的中资银行,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大宗商品融资套期保值,即“融货通”业务。
具体来说,就是当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进口大宗商品(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时,银行向企业建议参与套期保值,锁定进货成本。
这类套保业务如同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加了一层安全防火墙,对于企业而言,规避了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进口损失;对于贷款银行而言,其传统的货物担保模式并不能让贷款资金真正安全,在大宗商品跌价时造成的资金风险谁也无法预料,参与套期保值后的贷款资金,其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⑵中信银行——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开展与战略投资合作者的全方位合作2012年中信银行实现国际收支口径项下收付汇量2,39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9%,市场份额4.55%,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六,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实现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汇量1,531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5.30%。
中信银行与战略合作伙伴BBVA(西班牙对外银行)积极推动双方在各项业务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
2012年双方之间完成的国际结算量总计7,959.18万美元,贸易融资业务量总计6.22亿美元。
2012年共为BBVA及其子公司开立了11个跨境人民币结算账户,覆盖了其在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开立的子公司;与BBVA通过共同举办客户营销论坛等方式开展联合营销,满足客户在拉美地区“走出去”的跨境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㈣票据业务1、整体情况2012年中国票据市场总体平稳运行,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主要特点是:票据承兑量持续扩张,票据融资规模平稳小幅增长,2012年承兑总额是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票据转贴现市场活跃,票据回购市场复苏,逆回购交易受到市场青睐,2012年贴现总额是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4%;票据交易利率波动下行后回升。
2、各行发展特色⑴工商银行——调整票据资产规模和结构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结合宏观经济和票据市场利率走势,加强了对票据资产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工商银行票据贴现利息收入144.95亿元,增长40.5%,主要是由于该行结合市场供求情况,适时加大票据贴现业务开展力度,平均余额增加813.15亿元所致。
⑵招商银行——致力于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的票据业务2012年,招行致力于发展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的票据融资业务,根据贷款投放进度计划,灵活调控票据融资规模,通过优化结构、集中运营、加快周转、以量获利等方式,提高票据资产的综合回报。
票据贴现平均余额为889.68亿元,利息收入59.04亿元,平均收益率6.64%。
⑶民生银行——推进票据综合解决方案民生银行在建设专业化风险防控平台,不断强化稳健、规范经营的前提下,加大票据业务创新,积极推动以实体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的票据产品、服务和流程建设,加强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及结算需求服务支持力度,进一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票据综合解决方案切实降低客户的融资综合成本。
2012年民生银行直贴业务量10,056.92亿,其中商票1,908.22亿,同比增幅分别为140.37%和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