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拟核:原核细胞仅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质内含有DNA区域,但
无被膜包围,该区域称为拟核。

2.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一明”的铁轨样形态,
称为单位膜。

3.脂质体:膜脂都是两亲性分子,具有亲水的极性头部和疏水的非
极性尾部。

当这些两亲性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它们就聚集起来,使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亲水的头部露在外面与水接触,形成双分子层。

为了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自我封闭的脂质体。

4.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
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方式。

5.自由扩散:不需要跨膜运输蛋白协助,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方向进行,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能量的一种跨膜转运方式。

6.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不能通过简单扩散
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7.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8.內吞作用:又称胞吞作用或入胞作用,它是质膜内陷,包围细胞
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分为,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9.核孔复合体:核空上镶嵌有复杂的结构,它是由多个蛋白质颗粒
以特殊的方式排列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

10.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

它与中间纤维及核骨
架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体系。

11.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是一类在细胞质中合成,需要或能够进入
细胞核发挥功能的蛋白质,通常它们是4~8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来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核内,该序列称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

12.常染色质:是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细丝。

13.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结构致密,无转录活性,用
碱性染料染色较深。

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

14.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特化部位,由富含G的端粒DNA和蛋白质构
成。

15.基因组: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
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的总和,它含有一个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16.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现,包
括染色体数目、大小的形态特征。

17.核仁周期: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核仁出现一系列结构与功
能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核仁周期。

18.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流动,称为中心
法则。

19.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
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20.翻译: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1.基因家族:真核细胞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
一组基因,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重复和变异形成的。

22.GT-AG:内含子的5‘端多以GT开始,3’端多以AG结束。

是普遍存
在于真核细胞基因中RNA剪接的识别信号。

23.密码子、遗传密码:在mRNA链上3个相邻的碱基可以决定一个特
定的氨基酸,这种核苷酸三联体因此被称为密码子。

除了5‘端和3端的非翻译区之外,整个mRNA链即是由串联排列顺序叫做遗传密码。

24.摆动性:密码子的前两位碱基在和反密码子配对时,遵循正常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第三位碱基的配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反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可与密码子第三位上的不同碱基配对。

25.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它对于细胞的
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26.微管组织中心:微管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开始,这些核
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

27.细胞呼吸:线粒体中,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
生CO2,以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成为细胞呼吸,也称生物氧化。

P136
28.底物水平磷酸化:有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
物转移到ADP上,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

P137
29.氧化磷酸化:是释放代谢能的主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NADH和
FADH2分子把它们从食物氧化得来的电子转移到氧分子。

这一反应相当于氧原子在空气中燃烧最终形成水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绝大部分用于生成ATP,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P139
30.呼吸链(电子传递链)P139 1分子的葡萄糖经无氧氧化、丙
酮酸脱氢和三羧酸循环,共产生6分子的CO2和12对H,这些H 必须进一步氧化称为水,整个有氧氧化过程才告结束。

但H并不能与O2直接结合,一般认为H必须先离解为H+和e-,电子经过线粒体内膜上酶体系的逐级传递,最终使1/2O2成为O2+,后者再与基质中的2个H+化合生成H2O。

这一传递电子的酶体系是由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它们的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呼吸链。

31.内膜系统: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
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转运小泡以及核膜等功能结构。

(线粒体不属于内膜系
统)P97
32.受体、配体: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
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

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

P259
33.第二信使(细胞内信使):指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的、能介
导信号转导的活性物质。

P263
34.G蛋白:指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耦联的并能与鸟苷酸结合
的一类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和γ三种蛋白亚基组成。

P261
35.级联反应:在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中,许多胞内信号分子自身就
是蛋白激酶,而本身又可被上游的蛋白激酶磷酸化而激活,由此引起细胞内一系列蛋白质的磷酸化,称为级联反应。

P271
36.有丝分裂器: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
所组成的结构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级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等活动中,有丝分裂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P282
37.纺锤体:是一种出现于前期末,对细胞分裂及染色体分离有重要
作用的临时性细胞器,由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级间微管纵向排列构成,呈纺锤样外观。

P281
38.动粒微管:由纺锤体的一级发出,末端附着于染色体动粒上的微
管。

P281
39.同源染色体:前期Ⅰ偶线期中,分别来自父母的、形态大小相同
的染色体。

P285
40.减数分裂:发生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主要特征是DNA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成为仅具单倍体遗传物质的配子细胞。

分为第一次减数分裂(MⅠ)第二次减数分裂(MⅡ)。

P284
41.联会复合体: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了一种
特殊的结构,称联会复合体(SC),包括,测生成分、L-C纤维、中央成分。

P285
42.联会: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靠近、配对,称为联会。

P285
4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
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4期:G1期(gap1)、S期(synthesis phase)、G2期(gap2)、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 。

44. G0 cell:暂时不分裂细胞:暂时从G1期退出细胞周期,不进行
增殖,有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潜力,又称G0细胞。

45.原癌基因:是指一些逆转录病毒基因组所具有的,异常活化后可
使细胞无限增殖进而癌变的DNA序列,又叫细胞癌基因。

P301 46.抑癌基因:为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一类基
因。

P302
47.分子伴侣:能够通过与多肽链的识别结合来协助它们折叠和转运,
但其本身不参与和最终产物的形成的结合蛋白。

P101
48.持家基因: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细胞或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中都
持续需要且必不可少的,又叫管家基因。

P2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