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省高考压轴卷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3)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4)绿云扰扰,。
(杜牧《阿房宫赋》)(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方正学书①【明】王叔英仆于执事②别十余年。
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
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
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
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
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
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
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
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
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
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③,亦非子房、贾谊可伦。
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
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致斯民于唐虞雍熙④之盛者,在是矣。
岂非天下之幸欤!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
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
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
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
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
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
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患之先。
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
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①这封书信写于方正学被征召进京之初。
方正学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
“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
作者王叔英时为知县。
②执事,对人的敬称。
③皋,皋陶(gāo yáo),传说中舜的贤臣,狱官之长。
夔(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
④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
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获膺.大任矣膺:承当B.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间:离间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短处D.贵乎得时措之宜.也宜:合适,适宜3.下列四组中,全都体明作者敢于忠言直谏的一组是(3分)()①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②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③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④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⑤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⑥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方孝孺阔别十余年,仰慕他的才学,时常以书信求教。
这封信写于方孝孺被召进京之后。
B.张良和贾谊都有治国之才,但两个人的境遇迥然不同,其原因关键在于能否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
C.作者认为井田制和分封制在古代可以推行,在当时难于推行,表现了作者对方孝孺知难而上的改革精神的赞美。
D.作者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切,委婉中透出心迹,切盼方孝孺能自用其才,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
译:⑵必救其失于患之先。
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东马塍①[宋] 朱淑贞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l)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耍赏析。
(3分)(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为抗议士兵对学生活动的破坏,觉慧与同学们到督军署情愿,他们见到了督军,督军答应他们第二天会去慰问受伤同学。
(《家》)B.“五四”运动纪念日,示威游行的人涌上街头,吴家张素素、吴芝生几个年轻人也投入其中,军队、巡捕和示威的群众发生冲突,不少无辜群众被捕。
(《子夜》)C.在“愚人王”的选举中,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巴黎圣母院》)D.聂赫留朵夫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做过的荒唐事:在复活节夜晚,他诱奸姑妈家的使女玛丝洛娃,给了她一百卢布后抛弃了她。
(《复活》)E.查理前往印度前,送给欧也妮两颗钻石纽扣,送给葛朗台太太一个美丽的金顶针,送给葛朗台一副袖扣,葛朗台给了查理一些钱。
(《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
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此图”指什么?此前发生了哪些事让张松决定献图给刘备?结果如何?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见不得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景。
答第()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
②旅:众。
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
④笃:厚;祜:福。
⑤对:答。
(1)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3分)答:(2)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文学的生命力文学好象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变化、发展、革新,一旦凝固下来,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
所谓变化、发展、革新,无非有两条路线:一是各种文学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就是典型的例证。
另一条路线是,一种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陈子昂、韩愈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中国三千年来文学之所以能延续不衰,原因即在于它始终在变化,从先秦诗骚,到汉赋,到南朝骈文,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明清小说,一代一代不断有新的支流加入整个文学的长河之中。
然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三千年来文学在本土翻新了多少次,后来再也翻新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来了。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的文明。
西方文学也像潮水一样涌进这个古老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学吸取西方文学的新鲜血液,改变了自己的旧面貌。
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传统文学的肥沃土壤,又必须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学的营养,培植新的文学之花。
事实上,“五四”以后的小说和传统的文言小说、白话章回小说相比,“五四”以后的话剧和传统的戏曲相比,在体制风格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不继承传统就没有根,不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学就没有变,这就是统观了中国文学之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在中国传统文学体裁里,赋和骈文早已衰落了,今后也难以复兴。
词和散曲本来有希望配合新的音乐,以新的面目求得新的繁荣,可是“五四”以来新的歌词创作并没有吸引大诗人的注意,歌词的一般创作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阶段。
小说是“五四”以后成就最高的一种体裁,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在这个领域里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五四”以后的散文创作改用白话文,但和其他体裁相比,较多地保留了传统风格,也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遗产是最丰富,可是“五四”以后的新诗,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
但是我相信,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概论•余论》,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诗为词、以赋为词和以文为词的现象的出现,是文学在变化、发展、革新过程中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的结果。
B. 受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在经历了三千年来的发展与翻新之后,再也无法在本土翻出新鲜的花样。
C. 在“五四”运动以后发展的中国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成就最高的一种,同时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更是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文学体裁。
D. “五四”运动之后的新诗,主要借鉴西方文学,但在继承传统特色上明显不足,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
11.通过本文的论述,作者认为从哪些方面才能增强中国文学的生命力?(3分)12. 作者认为“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的依据是什么?(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出沙漠沈宏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
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
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
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