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的考研经验贴也不少,但是比较全面的不多,这里的全面是指从择校到初试以及复试的相关问题。
这篇帖子主要是回答这些问题。
1.为什么选择深大这个问题有很多学弟学妹问过我,因为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校普通二本,成绩在班上中等,专业课也没好好学,导致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首先排除了985.211学校,然后我就在江苏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之间选择,这三者之间机械学科实力最强的江苏大学,但因为江苏大学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考虑到交通,气候以及未来工作的地方,我就放弃选择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满足了我未来就业的地点需求,从机械实力上来说,广工要强于深大,但为什么选择深大主要有以下原因:1.专业实力不是差别很大的时候,我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深大的综合实力以及知名度都比广工强些。
2.深大位于深圳,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未来发展潜力更大,深圳虽然也有一些高校,但是相较于广州,高等教育还是有不足,未来就业机会个人觉得会大于广州,况且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总量都强于广州。
3.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充满创新的城市,包容的城市,深大附近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使得参加实习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4.深大的专业课还算比较简单,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复习,专业课就可以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这些是我当初选择报考深大的初衷,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仅供参考。
2.请问我想提前了解一下复试可以吗?关于复试的话,我也会提前担心。
但是没有一个学校是你过了初试就百分百让你过复试的,我知道会有些学校相对简单点,但毕竟不是官方板上钉钉的事,所以不要有过了初试就坐等录取的想法,这只会害了自己。
关于复试的内容,我只会简单讲解,我不希望大家浪费自己的精力去想复试的问题,有这样的精力还不如放在初试备考。
深大的复试,不偏不难,注重综合基础。
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500分)+复试成绩(总分300分),然后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名。
3.深大怎么样?导师们感觉怎么样?考试公平吗?深大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大校园环境非常不错,周边都是一些高科技公司,还是等师弟师妹们自己来体验。
深大的导师们都比较负责,也都挺认真,年轻的老师大多数都有留学经历并且都是有科研任务在身,励志科研的你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种年轻老师。
至于说考试公不公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所了解到的,我们学院还是很公平公正的,即使你是深大本校的,你不认真准备专业课笔试,你也会被淘汰的。
4.我对深大大致的情况已经了解了,也想好了确定要考深大。
但还是感觉心里没底,请问我应该找谁帮忙呢?怎样找到师兄师姐帮忙呢?如果深大概况已经了解,也确定要考深大了,那就可以开始备考了。
备考的求助对象,我个人认为有本校教师/目标一致的同学研友/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三种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前两种是大家自己可以联系到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可以在考研帮或者贴吧找,建议是准研一或者研一在读的(尽量找对初试还有印象的)。
5.找师兄师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师姐,我可以向你请教考研的问题吗?请问怎么联系你?向陌生人请教问题的时候尽量语气平和一点,不要随便抛很大的问题给别人,这样对方不好回答。
如果仅是经验类问题,可以自己上网多找一下,再发给对方帮忙参考即可。
关于考研的基本问题,我在这个帖子里面也都说得差不多了。
从考完复试被录取以后,我的penguin 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师弟师妹的好友申请,我也是过来人,明白大家的心情,所以能帮大家的都尽量回答了。
我成功的考研经验和学习方法毕竟都是自己一步一脚印摸索过来的,不愿意被白白浪费,更不愿意被随意对待。
---------------------------------------初试---------------------------------------------------一、政治书目:政治:徐涛和肖秀荣的全套学姐对政治真的有很多话要说:(1)关于准备时间:我准备的比较晚,9月份才准备,成绩其实是出乎我意料。
但是我要说的正是这一点,如果大家有时间,暑假就可以准备起来了!!千万不要等到9月!(虽然说9月才出大纲,但是各个政界大佬的视频之前就录得差不多了,都可以看起来了)我和室友一起考研,她暑假看完了视频,题也练了不少;我九月份开学才紧紧张张用了将近一个月看完视频,知识点还记不住,弄不清。
整个过程我觉得专业课复习的很稳,每天为政治很忧心焦虑,因为做题错误率极高。
(2)关于准备事宜:第一点就是看视频:看的过程作笔记,记得一定要看懂哦,可以适当开倍速减少用太多时间看视频。
我主要看的徐涛的视频参照徐涛的《核心考案》,趣味性比较强,不懂得地方可以反复看或者参照其他大家的视频。
(不过后期我发现肖的书细节更多一些,选择题很多会考细节。
)关于政经部分我看了徐涛的,肖秀荣团队的,还有腿姐的,最后在考前一个多礼拜从腿姐的视频里给弄清了——《政经》部分推荐腿姐的视频。
第二点就是刷题:1. 选择题:各个学长学姐都会强调我们政治要刷题。
我主要刷的徐涛的习题集和肖秀荣的1000题。
可以每天看完视频就对照着做一部分。
(建议把答案写在其他纸上,可以反复刷)1000题我刷了两到三遍。
2. 简答题:肖秀荣最后的《四件套》!背熟。
简答题考试内容都是当年热点。
在背这个之前我政治完全没准备简答题。
当时还有点焦急。
肖四大概考前一到两周出的吧,记不准了。
出了之后就每天早中晚反复背,我是一天背一到两套的,反复背背很熟。
其实背完之后心里也没谱,万一出了别的题呢?结果考试时发现,有两三道答题都是肖四涉及过的(甚至有一道一模一样的)。
背得多了,你发现当年热点就那么多,你熟悉了考场上就能得心应手一点都不虚。
有学弟学妹会问需要背肖八吗?学姐一出肖八就背了,但是没背完,肖四就出了。
肖四肖八有部分重合,肖四也有肖八没有的题。
建议出肖八时就背简答,一方面可以提高你对当年热点的认知,即使出了非肖四部分,基本也逃不脱肖八内容;另一方面肖四肖八有重合的,你背了肖八,背肖四就会轻松很多(肖四到手的时间临近考试也非常近了)。
但是肖四一定要背完。
背简答题还有一些技巧:可以从网上搜一些肖四/肖八背诵版,下载下来(很好背,有的是按照马原、史纲等分类,有的是以第一套第二套等分类的,学姐适合前者,大家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来选择适合的自己)。
主要背outline,后边补充内容可以多读读了解了解,考试时候答题不会太空洞。
二、英语:资料:英一和英二真题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想法:自己就是英语专业的,英语放轻松点不用怎么复习。
我也是。
也没有用太多太多时间在这上边,但是每天都要做点什么哦我刷了两遍英二真题,英一刷了部分,主要是完型。
刷第一遍题时,错误率还是挺高的。
尤其是完型填空,感觉失分严重。
第一、针对完型:除了英二真题,学姐把英一完型刷了一遍,另外买了一套英二完型资料,里边有些做题方法,平时做题就要试着运用。
第二、针对阅读:学姐把阅读里不懂得词汇用记号笔划了出来,做完题查一查带入文章记一记;学姐也会根据错题类别在真题错题后边写点心得。
第三、针对作文:作文和我们常年练习的专四专八不太一样。
一方面有大作文和小作文,也重点把握下小作文;另一方面,大作文出题方式也不太像专四考试。
我主要就是把真题里的参考范文看了看,当然自己提前要自己联系写哦。
另外,同学有一本英二作文书,我就一起用,时不时地写一篇。
要有一个自己的框架式模板。
练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常用词汇,搜集一些可以代替的词,经常运用。
第四、针对翻译:我没太练习。
就把英二的做了一遍。
考试时的翻译也不难的。
注意把语言组织地像国人一点哦,脑子先想一遍再提笔写。
第五、注意模拟考试时间。
学姐一直练习的都是按照顺序写,考试那天提前查了下有人建议先写作文……就先写了作文,因为第一次这样做没算过时间,写得很慌张,写完有点不满意。
不过后来全部做完还有将近一个小时,又把阅读做了一遍~单词就不说了,日常百词斩背些单词,调频到考研范围哦~三、数学具体内容:计划很重要,比如,多少天看完高数,线代,多少天看完一本书,等等宏观的计划。
最好具体到每一天,起码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心里必须明确。
当天任务,有时候可能完不成,但是第二天要补完,不能一天一天的推迟。
课本要不要看:建议高数主要是看公式推导,定理性质推导例题。
还不知道哪年这堆出题的老头哪年再出定理证明呢。
课后题没必要做,至少没必要全做,如果不放心可以现在个重点习题,做一下。
要我说真没必要。
积分和求导部分课后题有必要做,练手的好机。
会这是。
线代课本这个有必要看!!!!定理,例题都要看。
课后题可以不做。
概率论的课后题当时也基本全做了,现在想想完全是浪费时间,根本没必要。
辅导书配套。
辅导书就是高数,线代,概率论的几本教材,版本我买的最新版本,辅助用书我是自己在买了一本李正元复习全书,自己还买了网课,我上的是天道考研数学视频课,自己有试听过,觉得上课的思维还是很适合我的,就买了三月初至期末考试:一天2-3小时。
我自己复习顺序:全书知识点,例题,同步训练的习题,课本原理加部分习题。
到后面部分有些难,就先看的课本后上全书。
视频都是之后看得,感觉先看一遍视频,再做题目,就没办法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了,哈哈。
具体来看,知识点,熟悉的不必标记,过一遍即可,对于不熟悉,较难掌握的定理用红笔等做好标记,方便之后翻阅。
例题:所有的题目都要自己做,刚开始复习可能比较难,很多解题方法遗忘,但仍要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千万不要直接看例题的答案。
完全不会的题目可以用红色笔标记,不能做完全但是有思路的可以用蓝色笔标记,明显简单的黑笔打勾。
标记是为了第二遍,第三遍看书时,有所侧重,后期是没有时间像第一遍一样通看一遍。
课本和同步训练的题目同样的方法。
有的题目第一遍可能真的太难,可以放一放,回来再做就简单了。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看了视频以后,再看题目都会,就代表自己复习的很好了。
因为准备期末考试,中断了一些时间,回家又待了一段时间,中间大约间隔1个多月。
暑假回到学校后,发现很多东西已经忘了。
八月底至9月底:全书例题基本全做,同步训练只做第一轮标记的题目。
线代讲义全做,概率论讲义全做。
这时已经全身心投入考研,效率会比较高。
总共用时大约一个月。
这段时间刷的很累。
十月中旬,开始真题,先成套做,近10年必须做,留2年模拟,有时间多做。
采取3天两套的方法。
十一月份:按套做完后,再按章节做那本真题,要一个一个题的做。
做好标记。
这一次是30年真题全做。
用时20多天。
做完到十一月底。
真题有空可以再研究一下,尤其是大全解上的考点点睛。
这时可以总结之前未总结的部分,若已经完成。
最后20多天:重点是查漏补缺,了解今年命题方向。
最后一周回顾做过的题目,就不要再做新题了,不断回顾知识点,可以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