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北京 天津 GDP(亿元)
苏州
上海 广州 重庆 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
背景解读——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态势
国内先进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
重庆经开区 778亿元 85亿元 165亿元 8亿元
工业产值规模:3000-4000亿元左右,
地均工业产值:12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
工业增加值规模:500-1000亿元左右。 地均GDP :2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GDP)
形地貌较为破碎、起伏较
大。 场地整理代价较高,
土地开发需要考虑投入产
出的综合平衡。
1 自然本底条件
景观格局分析
河流湿地 保留山体
制高点
景观控制点 连续山脊线 垂直界面
“一江两河两山”的格局 肌理形成了未来片区的总体 景观骨架。
两河之间地带为用地范围 内空间层次最多,景观丰富 度最高的地区。 沿长江内河两岸地区从空 间尺度、水体功能、用地开 敞度、平整性、连续性上来 考察,均构成了区域难得的 滨水空间。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初 始 发 展 阶 段
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深化体制改革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着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切实推动城市化进程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 科 学 发 展 阶 段 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 集约发展,注重生态与节能 优化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统筹整体安排,推进区域联动
以发展产业为主 线,整体建设逐步 高端化、综合化。
快速发展阶段:“三为主,一致力”
• • 以引进外资为主,兴办工业项目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发展阶段:“三为主,两 Nhomakorabea力,一促进”
• 以提高外资质量为主,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优化出口结构为主;
•
•
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
2009年主要经开区经济总量及效益
1400
1200 1000 800 600 571 19 15 699 31 279 14 8 1231 1322 1120 62
70
60 50 40 30
400
200 0
400
200 0
20
10 0
北京
GDP(亿元)
天津
苏州
上海
广州
重庆
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GDP(%)
2011年现状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合计约10平方公里。
背景解读——政策背景
《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0-230》 提出新的经开区选址于南岸茶园组团地区,并明确了建设规模以及产业发 展目标(2010年11月15日)。
《南岸区十二五规划》
发展定位:
“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综合实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0
150 100 50 0
东部平均
中部平均
西部平均
工业增加值(亿元)
重庆
GDP(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地均工业产值(亿元/平方公里)
2009年部分经开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400 1200 1000 800 600 571 316 885 678 699 485 279 165 1231 1322 1120 96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1-2020)
专家评审汇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7.08
规划范围界定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起通江大道,东至东方造船厂、外环高速、茶园工 业区东侧路一线,北至长江岸线南抵南岸区行政边界,总面积约为59平方公里 (实测60.16平方公里)。 范围内包括广阳镇、迎龙镇、峡口镇、长生桥镇等四镇的部分地区,以及 东港港区、长江工业园、茶园工业园三个功能区。
主要研究内容
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发展模式研究
定位与职能
空间布局方案
第一部分 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自然本底条件
发展基础与用地需求 综合交通系统 区域功能格局 综合判断
1 自然本底条件
用地条件分析
经开区选址场地处于
东部槽谷中心地带,南部 樵坪山余脉沿场地中部由 南向北延伸,造成总体地
1 自然本底条件
1 自然本底条件
适宜建设用地约50平方公里 左右。 自然、生态条件基本符合工 程要求。其中部分地区对生态环 境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资 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 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规划核心问题
内陆开放城市的:
先导示范之区
高端产业之区 临港生态之区
——
—— ——
先行、示范、辐射、带动
高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 核心枢纽、生态优先、环境友好
开放创新之区
和谐幸福之区
——
——
创新性增长、创业乐土
社会和谐、宜居家园
如何在主城区功能、产业、空间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下,确定经开区总体发展定 位与职能。 如何落实“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总体建设要求,科学制定经开 区的发展模式与建设原则。 从协调区域发展、挖掘空间价值、梳理园区生态格局、盘整建设用地入手,以 各类产业空间布局特征为基础,构建总体空间布局框架。 以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生态安全为目标,构建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公共服 务体系和基础支撑体系。
发展思路:
两个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
三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现代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及配套和数控机床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物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及移动信息服务 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
————区域职能
————主导产业
五区建设:内陆开放城市的先导之区、高端产业之区、临港生态之区、创业成才之
背景解读——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态势
国家经开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009年全国东中西经开区平均规模
500 400 300 200 100 0 295 270 210 136 90 165 279 423
2009年部分经开区工业规模
4500
3600 2700 1800 900 0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苏州 重庆 141 1959 111 1617 4202 194 3438 120 3010 115 85 778
区、安康幸福之区。
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
————综合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千亿级开发区,即产值达到1000亿元,在建和招商项目投入 达到1000亿元。
背景解读——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态势
国家对建设经开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
初始发展阶段:“三为主”宗旨
• • 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 以出口加工区模式循序渐进的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