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鱼嘴组团O、P、M、N标准分区和龙兴组团C、E、F、G、H、I、J、K、O、V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一月1.1规划背景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二期包括龙盛中心区、龙兴E标准分区、中韩产业园、复盛高铁区、龙兴聚居区、低空产业园和中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793.12公顷。

龙盛中心区是龙盛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研发创新为四大核心功能,并兼有居住功能的综合片区。

龙兴E标准分区定位为两江新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工程和多元文化社区。

中韩产业园规划功能为中韩两国产业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以电子信息及创意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基地。

复盛高铁区围绕高铁交通枢纽发展商业服务、创新研发、仓储物流以及配套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服务区。

龙兴聚居区是汇聚商业、文化、体育等重要城市功能,并兼具创新研发及尖端制造的产业功能的大型聚居区。

低空产业园规划区是集小型飞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研发、试验及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航空产业制造基地。

中日产业园规划区是重点发展汽车、装备、电子、新材料、环保等高端产业,并以打造低碳、环保的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园区。

1.2与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两江新区龙盛片区规划布局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渝府发〔2011〕36号)、《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等相关上层规划及专项规划,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精神协调一致。

1.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社会环境现状规划区位于江北和渝北区,区内有龙兴镇,御临镇和复盛镇。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区现主要为农业用地,龙盛片区二期开发期主要影响的人口为规划区内的38.6万人。

经调查,拟建项目区内有龙兴古镇,无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等特殊保护对象。

规划区内交通条件便利,燃料结构有一次能源:原煤、天然气;二次能源作为燃料的有:电、油类及少量植物类燃料等。

(2)生态环境现状规规划区内以及周边500m范围内长期以来都是农耕活动区,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是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林草地生态系统在小山包上、摞荒地和房前屋后零星分布;此外,规划区域内有御临河由北流向南,并有少量水库堰塘;评价区景观斑块构成中,各类景观结构要素比较齐全,明显占据优势的是耕地和林地,人工成分较高,景观结构不甚和谐;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评价区内没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规划区也不在重庆市“四山”建设管制区范围内;评价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性。

其状态为: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基本适合人类生存。

评价区土壤和底泥环境质量较好。

(3)污染环境现状根据项目区域内已有的大气、地表水、土壤及噪声监测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有较大环境容量。

御临河石船镇麻柳树村、龙兴镇下坝村TN 不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排花洞村、排花洞村出库断面TN不能满足IV类水质要求,超标原因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及家禽养殖废水的影响。

御临河汇入口上游9000m的长江断面(规划银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500m)左、中断面TN、TP不能满足II类水质要求。

根据2012年5月重庆市水质状况公报,长江鱼嘴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TN除外)。

规划区水库水质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其余指标均为现状较差。

地下水CODMn正常检出范围。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区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总体上看,由于规划区现主要为农村,环境质量尚好。

1.4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1.4.1大气环境规划实施期,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有一定的粉尘与扬尘、燃油废气和沥青烟影响,主要对施工区域的近距离环境空气产生污染。

环境空气可以接受。

要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规划区内局部区域施工时,尽可能实行封闭施工;对施工场地水泥粉尘污染,主要采取水泥堆放在库房或临时工棚内,及时清扫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水泥;建筑渣土运输车辆避免运输过程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于土石方尽量在物流基地内平衡,减少外运;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提高机械燃料使用率;控制施工车辆车速,使用清洁燃料;施工人员的生活燃料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硫煤,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规划实施后,工业区面源对各环境敏感点的最大贡献值均不足相应环境标准的20%,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小时、日、年均浓度均达标,对评价区域内的各敏感点影响很小,环境可以接受。

环境空气影响最大区域为御临镇和龙兴镇一带,主要由于御临镇和龙兴镇处于三个工业区的包围之中,且位于低空产业区的下风向。

为了减轻其不利环境影响,应控制两镇的发展规模,并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要求,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预留足够绿化隔离带。

对于交通线源,至规划远期,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主要道路CO、NO2日均浓度和高峰小时浓度分别在距离路中心线30m外满足评价标准。

为确保工业区内废气达标排放;对入驻企业的烟尘及生产性粉尘需经集气过滤或袋式、静电除尘处理;含苯系物工艺废气必须经相应治理及焚烧等处理,确保工艺废气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

1.4.2水环境施工期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生产废水可能对地表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加强对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的严格管理,各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将施工作业产生的浑水收集并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排放。

施工燃油机械维护和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排放,施工单位对施工场地用水应严格管理,尽量降低废水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其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规划产施后,规划区的生产及生活废水全汇入规划的银盆污水处理厂,各企业废水排放执行三级标准;对不可生化和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必须执行相应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车间排口)和一级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网。

规划的银盆污水处理厂出水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根据预测结果,银盆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水处理厂最大规模营运时(64万t/天)排污口下游2km御临河段丰水期、平水期COD、BOD5、NH3-N、Zn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

但是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时COD、BOD5、NH3-N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

总体上看,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经规划银盆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下游御临河水质影响不大,但应保证污水的达标排放,杜绝事故排放,以减轻对御临河环境的影响。

1.4.3声环境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将大量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产生施工噪声,例如打桩机、推土机及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等,机械产生的高噪声对施工区附近环境造成污染。

各种机械施工时应注意控制距离,必要时可采取临时的隔声围墙或设置人工隔声屏障;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噪声的先进设备,控制使用噪声施工设备,并调整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取隔声措施,并作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工程建设能顺利进行。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区建成后,其声源在65~90dB,片区内各企业均将采取严格的消声、隔声、吸声、减振、绿化、合理布局等措施,可确保厂界噪声的达标,工业噪声的影响范围将较小,加上规划区内大量的集中绿化,环境噪声可得到进一步下降,因而,可确保两江新区龙盛规划区环境噪声的达标。

在只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在规划远期(2020年)规划区内各道路2类标准昼间达标距离为24~126m,夜间达标距离为38~332m;规划区内绕城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昼间达标距离为179、210m,夜间达标距离为369、423m,绕城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两侧均设置有50m宽的防护绿化带,其交通噪声对50m防护绿化带以外区域影响不明显。

现有渝怀铁路、在建渝利铁路及渝万铁路两侧50m宽防护绿化带可有效降低铁路噪声对绿化带外侧环境的影响,条件允许时,可加大绿化隔离带宽度,以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渝怀铁路绿化隔离带外侧第一排不得布置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居住卧室、医院病房、学校教室等。

加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管理,最好在两侧设置50m宽的绿化带。

规划布局上,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居住卧室、医院病房、学校教室等不宜布局在临路第一排,应与城市主干道保留一定的间距;办公区宜布置于次干道与支干道一侧,可减缓交通噪声的影响;同时建设时应考虑安装隔声窗等措施减缓交通噪声影响,使其满足噪声功能区的要求;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措施,车辆实行限速、禁鸣;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开展居住环境适宜性等级评定,开发商在售房前(即环境保护预验收时)必须具有有关部门认定的声环境状况监测报告和居住环境适宜性等级评定结果,并予以公示,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维护环境权益。

本评价要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的相关规定,对于轨道交通两侧50m内的所有建设需要满足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50米内;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轨道线路外边线外侧30米内;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划定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保护区范围,该范围内不得建设居民住宅楼、学校、医院等对噪声及振动敏感程度高的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14#、15#、16#及8#线将与规划区内的高速公路、渝怀铁路、渝万城际铁路、城市主干道等多次交叉,局部地段靠近长江,建议结合高速公路、渝怀铁路、渝万城际铁路、城市主干道以及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局部的线路走向。

1.4.4固废环境规划区规划拆除262.86万平米建筑,按产生建筑垃圾0.4m3/m2计,则会产生建筑垃圾105.14万m3。

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建设期间的土石方量,可全部用于区内的回填和平整场地,建筑垃圾严禁任意倾倒;在施工场地与城市道路结合地设置洗车场,防止车辆运输将浮土带入城市,影响城市环境卫生;施工场地应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以保护好施工人员的生活、生产环境。

规划实施后,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19.95万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27万t/a,以综合利用为主,预计可利用量大于75%,不能利用的送垃圾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也首先考虑综合利用,其余的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