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厂房地面沉降施工方案

厂房地面沉降施工方案

厂房地面沉降施工方案(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厂房地面沉降固结灌浆施工方案编制单位:重庆市十八土鑫诚灌浆防水工程有限公司目录一、情况分析 (1)二、现场情况 (1)三、灌浆方案 (4)四、施工注意事项 (16)五、施工中易出现问题的处理 (17)六、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17)七、安全措施 (18)八、文明施工 (18)后附企业资质及相应报价一、情况分析我协会于4月22日组织专家现场实际勘察,结合原施工方、业主提供的资料,该项目只能采用灌浆工艺。

原因是厂房已形成,无法进行开挖。

若开挖强夯成本过高,且无安全保障。

经分析由于该厂区地块局部原为水塘,前期施工中换填不彻底,回填土石单粒体积较大回填中存在空隙且对回填土碾压未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

从而导致压缩模量较高,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及开裂。

建议采取回填固结灌浆措施,修复地基。

二、现场情况现场为厂区地面沉降,地面砼硬化厚20cm,沉降已影响墙体产生开裂。

现场照片如下:三、灌浆方案3.1 采用注浆加固法固化剂(浆液)沿地面沉降断裂缝及打孔注浆位置渗透充填、压密固结、劈裂置换、胶结固化,消除地质缺陷,改善地面受力性状,提高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陷。

⒈根本消除地面下空洞及暗道,使病害从根本上得以防治;⒉经济效益高;⒊工期短,污染小,施工文明;⒋技术先进,工法成熟,效果可靠。

由于前期基础施工对回填土土质把控不到位且固结时间较短,对地面进行注浆的目的是要形成复合地基并充填地面板下孔洞,通过对土体强度及密实度的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此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地面沉降。

压力注浆是通过钻孔,并利用注浆设备均匀的将浆液注入地基回填土内,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的方式,排除土颗粒间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其空间,使回填土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3.2 注浆范围沿不规则沉降缝且每端延长2米及地基回填区域,孔间距2.5m,梅花形布置,注浆孔深度随筑填体厚度而变化。

施工工艺流程:3 注浆塞20-A 个根据实际量封闭浆液4丙酮kg 根据实际量清洗注浆机5钻头根根据实际量钻孔6 延长电线米根据实际量3.3.2 施工人员配备施工队长3名,机手6名,泵工6名,注浆班班长3名,普工8名。

3.4 钻孔及注浆3.4.1 注浆材料水泥采用P.O 42.5袋装水泥。

根据检验评定标准,对进场水泥进行材料检测,现场做好水泥的存储与使用,防止水泥受潮结块失效。

水泥浆液水灰比1:(0.8~1)。

3.4.2 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3.4.3 固结灌浆方法和布孔型式灌浆方法Ⅰ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的方式,Ⅱ孔首先进行接触段施工,以下各段采用一次成孔,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式;另外,对各单元块的临空排孔首先进行施工,以形成封闭的灌浆区域,从而减少串、冒、漏的现象,保证灌浆质量。

布孔型式地基固结灌浆孔深根据中冶成都勘察研究院出具的地质勘察报告,注浆管钻至中风化岩层,钻孔深度约为2.80M-28.00M。

灌浆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排距为2.0m,孔距暂按2.5m;具体参数根据实际灌浆情况加以调整,选择合理的灌浆孔间排距;固结灌浆布孔型式见下图:说明:1.图中尺寸单位按cm计。

2.灌浆按排内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排距2.0m,孔距2.5 m。

3.钻孔钻至中风化岩层,钻孔深度约为2.80M-28.00M;物探孔暂时由Ⅰ序孔兼,具体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

4.钻孔均为铅垂孔。

3.4.4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序⑴总体施工工序(见下图):施工准备(混凝土等强期间)→布置风、水、电、通讯及二次制浆系统→钻设并安装抬动变形观测装置→灌前物探测试→Ⅰ序孔施工→Ⅱ序孔施工→检查孔施工→灌后物探测试→施工场地清理移交。

⑵灌浆孔单孔施工工艺流程①采用自上而下方法的固结灌浆单孔施工工艺流程:钻机对中调平固定→钻第一段→阻塞冲洗、压水、灌浆→钻第二段冲洗、压水、灌浆→(依次循环至全孔结束)→封孔。

②采用自下而上方法的固结灌浆单孔施工工艺流程:钻机对中调平固定→一次钻出全孔→测量孔深→全孔一次冲洗→孔底段压水灌浆→自下而上分段压水灌浆→封孔。

⑶钻孔灌浆孔钻孔孔径为φ110mm。

混凝土和基岩部位采用阿特拉斯ROC-460-HF自行高效潜孔钻机、宣化YQ100D型潜孔钻机钻进。

抬动观测孔、检查孔均采用XY-2型回转型地质钻机,金刚石钻头钻进。

所有钻孔根据现场统一编号、放点,开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00cm。

固结灌浆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1/30孔深。

钻孔孔深必须钻至中风化岩层,对终孔段遇到断层带、结构面时,详细记录,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予以协调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钻孔冲洗:采用自孔底向孔外大水量敞开冲洗及压力风冲洗或风水联合冲洗,钻孔冲洗方法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裂隙冲洗: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压力水冲洗、压力风冲洗、风水轮换冲洗的方法进行裂隙冲洗。

冲洗压力:冲洗水压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则采用1MPa;冲洗风压可为灌浆压力的50%,压力超过0.5MPa,采用0.5MPa。

裂隙冲洗冲至回水清净后10min结束,且总的时间要求,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2h。

对回水达不到清净要求的孔段,继续进行冲洗,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不超过20cm。

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邻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h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

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立即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 者,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特殊地段:对于地质构造带(特别是断层破碎带、遇水泥化带),采用自孔底向孔外进行压力风冲洗的方式,避免用水冲洗使破碎岩体遇水泥化造成对裂隙的堵塞,从而影响灌浆质量。

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应在钻孔冲洗后24小时内进行,否则灌前应重新进行钻孔冲洗。

每个坝段在Ⅰ序孔中选5%的灌浆孔作单点法压水试验(即Ⅰ序孔总数的20%),其余灌浆孔段均进行简易压水试验。

一般先导孔、灌后检查孔必须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

“单点法”压水试验和简易压水的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若大于1MPa时,采用1MPa,遇到特殊情况则按设计通知执行。

简易压水试验压水时间为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值,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单点法压水试验稳定标准:在稳定压力下每3min~5min测读一次压水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⑷灌浆a.灌浆段长度在6m以内时,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孔深大于6m时,采用分段灌浆法,分段段长一般第一段为2.0m,第二段为3.0m,第三段及以下为5.0m;第三段及以下各段在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加长后段长及终孔段段长不得超过8.0m。

灌浆分段与钻孔分段保持一致。

各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不待凝。

分段灌浆的孔采用自上而下、孔内循环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孔内循环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灌浆塞置于该段段顶0.5m处,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0.5m。

全孔一次灌浆法,射浆管距孔底应小于0.5m。

灌浆段在洗孔压水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小时,灌前应重新进行裂隙冲洗、压水试验。

灌浆结束待加深或钻孔结束待灌浆时,灌浆孔孔口应妥善保护,严防污水,污物流入孔内。

固结灌浆阻塞:采用有盖重灌浆自上而下方式时,第一段阻塞应在混凝土与基岩结合面以上50cm左右,以下各段应阻塞在距上一灌浆段底以上0.5 m左右,若阻塞不住时,则可向上移动阻塞器。

各灌浆段射浆管在阻塞器移动后,其距灌浆段段底不应大于0.5 m,否则应重新配置射浆管;采用无盖重灌浆一次成孔、自下而上分段方式时,最后一段阻塞应在基岩结合面以下0.5~1.0m以内,其余各段应控制段长5m左右,各灌浆段射浆管应保证其距灌浆段段底不应大于0.5 m,否则应重新配置射浆管。

固结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一般不待凝,可直接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

当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灌浆结束后应进行待凝处理,待凝时间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b.灌浆设备:SGB6-10型灌浆泵,JJB-2B型双层立式搅拌槽(200L),ZSQ-42型液(气)压灌浆塞、三参数大循环灌浆自动记录仪。

c.水泥:采用42.5MPa抗硫酸盐水泥。

d.浆液水灰比及变浆标准:普通水泥浆液采用3:1、2:1、1:1、0.8:1、0.6:1五个比级。

超细水泥浆液采用2:1、1:1、0.8:1三个比级。

变浆标准:①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能改变水灰比。

②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着改变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③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视具体情况越级变浓水灰比。

灌浆过程中,浆液变换及灌浆结束时必须测记浆液密度,其测值应反映在灌浆原始记录中。

e.灌浆压力:灌浆压力根据现场灌浆试验成果确定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或由监理工程师确定。

当灌浆开始后尽快使压力达到设计值,接触段和注入率大的孔段逐级升压。

为防止岩石面或混凝土面抬动,固结灌浆原则上一泵灌一孔,当相互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一泵一孔同时进行灌注。

否则,塞住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进行钻进或灌浆。

有盖重方式施工时,全孔一次灌浆的固结灌浆孔及分段灌浆的固结灌浆孔的第1段灌浆压力按下述规定执行:混凝土盖重厚度小于3m时,第Ⅰ序孔的灌浆压力为0.25MPa,第Ⅱ序孔的灌浆压力均为0.4MPa;混凝土厚度3m时,第Ⅰ序孔的灌浆压力一般为0.3MPa,但对已确认的浅层缓倾角裂隙发育部位,灌浆压力降为0.25MPa;第Ⅱ序孔的灌浆压力为0.5MPa。

混凝土盖重厚度超过3.0m时,第Ⅰ、Ⅱ序孔的灌浆压力分别以混凝土厚度3.0m时的灌浆压力为基础,按混凝土盖重厚度每超过1.0m,灌浆压力相应增加0.025MPa计算。

固结灌浆压力以安装在回浆管路上的灌浆压力表的中值控制,资料分析整理时须换算成全压力。

灌浆压力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对断裂构造发育、注入率较大的孔段采用分级升压方式逐级升压至达设计压力,具体操作时可以压水试验压力为基础,按每0.05MPa为一级,逐级升压至设计压力,分级升压时,每级压力的纯灌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串通孔(组)灌浆或多孔并联灌浆时,分别控制灌浆压力,同时加强抬动监测,防止混凝土发生抬动破坏。

f.灌浆结束标准:当灌浆压力达到规定值时,注入率小于或者等于1L/min,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