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章节检测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章节检测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用于工业炼铁B.NaOH可用于去除油污及调节溶液酸碱性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D.铝常用于压制铝箔或制作易拉罐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用活性炭制品清除异味B.用小苏打制焙制糕点的发酵粉C.幼儿、青少年缺钙易患骨质疏松D.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3.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4.正常雨水pH≈5.6,是由下列空气中哪种物质导致的()A.SO2B.N2C.CO2D.稀有气体5.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A.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75g酒精与25g水混合配制用作消毒剂75%的医用酒精B.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碳酸钡的悬浊液C.在纯铁中熔合一定量的碳、铬、镍制成不锈钢D.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7.哈尔滨第四十七中学创办于1965年,至今已建校整整50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学习的同时,运动健康也是学校的教育主题,如图是我校新建体育馆和健身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各馆室均采用LED灯照明设备,亮度高而且节约能源B.粉刷墙壁时所用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健身房的健身车车架主要采用的锰钢属于金属材料D.各馆室的使用让学生更多体会到运动的乐趣8.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由于氧气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B.焦炭用于治练金属,是由于焦炭具有氧化性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由于熟石灰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9.相同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三份盐酸,分别与①CaO、②Ca(OH)2、③Ca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的比较,下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①=②=③10.浓盐酸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是()A.溶液的pH变小B.溶液的酸性增强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溶液的质量变大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浓硫酸的稀释C.干燥氧气D.测定某溶液的pH12.你常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吗?你进过厨房吗?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食醋的pH<7B.煮沸了的水就是纯净水C.食用的加碘食盐中碘是单质碘D.食用花生油的密度是2.0ⅹ103千克/米313.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C.将铜丝放入到硫酸铝溶液中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14.把下列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得不到蓝色溶液的()A.CuB.CuOC.Cu(OH)2D.CuSO415.浓硫酸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A.酸性B.腐蚀性C.难挥发性D.吸水性16.某校“人与自然协会”在对学校花圃土壤分析时,发现其土壤的pH小于7.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稀盐酸C.熟石灰D.硝酸铵17.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象横轴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轴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 B.C. D.19.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加入适量氯化钡D.加入适量明矾20.推理是科学课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它不属于盐2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往试管中加锌粒B.稀释浓硫酸C.滴管的使用D.闻气味2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23.试选用A.金刚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活性炭E.石墨,填写下列空白(填序号字母):(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

(2)用作刻划玻璃的是______。

(3)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是______。

(4)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24.“化学就在身边”.回答下列问题:(1)食醋(含有醋酸)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制品来盛放.(2)广东人喜欢喝汤,在煲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使骨头中难溶于水的磷酸钙转化为可溶性钙盐,则在汤水中钙元素以______(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3)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写化学式)(4)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写名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5.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用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

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4种猜想。

猜想所含成分1CaO和Ca(OH)22CaO和CaCO33Ca(OH)2和CaCO34CaO、Ca(OH)2和CaCO3【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_。

结论:猜想3不成立。

(2)如果试剂a是稀盐酸,b处的现象为______则说明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______结论:①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②猜想______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观察______①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②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反思与评价】①上述实验过程能否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②愉快的探究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样品的成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

26.氯碱工业产品中的烧碱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在空气中易变质.(1)某氢氧化钠固体已部分变质,如何检验其中的两种成分(写出步骤、现象及结论);(2)取上述的固体试剂,加入足量水配成50g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得到中性溶液,将此溶液蒸干,求可得到固体的质量.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答案】1. C2. C3. C4. A5. D6. C7. B8. C9. A10. C11. A 12. A 13. D 14. A15. D16. C 17. C 18. B 19. B20. C21. D 22. B23. B A D C24. 不能离子 H2SO4一氧化碳25. CaO 产生气泡 Ca(OH)2+CO2═CaCO3↓+H2O 1 滤液变浑浊不能,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26. 解:(1)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结论1.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 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2.过滤滤纸上有白色沉淀/3.变红色变红色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滴加酚酞试液(2)设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根据硫酸根守恒可得关系式为:H2SO4∽∽∽∽∽Na2SO498 142100g×9.8% xx=14.2g故答案为:(1)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结论1.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2.过滤滤纸上有白色沉淀/3.变红色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滴加酚酞试液(2)14.2g.【解析】1.解:A、在高温下Fe2O3中的铁能被还原剂还原出来,赤铁矿用于工业炼铁,故A说法正确;B、NaOH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调节溶液酸碱性,故B说法正确;C、甲醛有毒,因为它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故C说法错误;D、铝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常用于压制铝箔或制作易拉罐,故D说法正确;故选:C。

A、根据工业炼铁原料判断;B、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铝的性质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用于清除异味,正确;B、小苏打是制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正确;C、幼儿、青少年缺钙易佝偻病,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清除油污,正确;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将块状烧碱与不饱和食盐水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由于烧碱(NaOH)具有吸水性,块状烧碱会吸收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水,从而使得食盐溶液中的水减少,食盐溶液变浓,天平左盘质量减少;烧碱潮解,天平右盘质量增加;对于天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故指针偏右。

故选:C。

利用烧碱的吸水性,烧碱吸水质量增加,以及天平的基本原理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即可得出结果。

本题结合化学基本常识知识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