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初探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石慧摘要:初中物理作业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物理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了课后作业分层。
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作业分层一、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是学生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效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校是一所城镇的普通初中,每个年级班级数多,班额数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优生不多,后进生不少。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做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这些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
通过对初二、初三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初中物理作业的有如下现状:1、课后作业量过多、重复。
为了巩固课上的知识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搞题海战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训练,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这些题目里面缺少开放性和思维价值,类似的题目翻来覆去练习好几遍,到最后造成学生审题不清、做题不仔细,看到类似的题目就把脑中的答案写上去,缺少了必要的思考过程,马虎应付,把作业当做一种负担,对学习毫无兴趣、没有积极性。
2、课后作业缺乏层次性。
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势必会让优等生“吃不饱”,也会让后进生“吃不了”。
所有同学都要完成这么多的作业,无形中加重了后进生的负担,难题使他们疲于作答,导致他们抄作业或者索性不做作业,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优等生来说,缺乏能力的培养,碰到难题就竞争不过他人。
3、课后作业形式单一。
“笔头作业”是学生每天的作业形式,奋笔疾书是每个学生做作业时的情境。
重笔头、轻动手,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
观察和实验应该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由于“轻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
4、评价标准唯一。
课后作业的评价是作业的一部分,教师通常用“√”的数量来评价一本作业的质量,却忽略了与作业本主人的联系。
试想一下,有一个后进生尝试着认真对待每一题,虽然做对的不多,换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他的积极性又怎么会延续呢?5、课后作业只注重“知识与技能”。
往往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
做题目的目的是简单的应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是教案上无力的文字而已。
二、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针对上述物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理念出发,树立新课程作业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物理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提出对初中物理作业分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作为物理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物理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层次化、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改进学习训练的目标、内容、形式,使学习训练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正确作用。
2、教材的需要。
初中物理配套的教材只有一本很薄的《练习部分》,每节的内容只有一点点练习,每天能做的练习有时甚至只有2、3题,不能有效巩固课上知识点,更不要说能力的提高。
到了九年级第二学期还会有一本《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从量上来说,应对中考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势必要额外地增加有效练习。
那如何增加练习呢?有一种做法是借助课外辅导书,一张张练习印给学生做。
但是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书,这些书的品质良莠不齐,不可能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
另外这些课外辅导书,缺少更新,不能体现中考新动向。
另一种做法是上网下载试题,如果不加选择打印成试卷、不思考学生的情况、不钻研教材、不考虑作业目的,这样的作业重点抓不住,难点没解决,收效甚微,浪费了学生的许多时间。
学生必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
3、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
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心理差别特别大,身心发展水平参差不急,主要表现为:①好奇程度不同。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但每一位学生的好奇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对实践类的作业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想象类的作业较感兴趣。
②知识接纳度不同。
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也不同。
一样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可能通过一次作业就能很好的消化,有些学生则不能;有些学生有能力去尝试做提高题,有些学生则先要夯实基础。
③情绪稳定性不同。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待提高,他们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如果布置过多地作业,后进生容易烦躁,出现反感的情绪;中等生也容易出现消极地心理。
优等生相对来说情绪稍微稳定。
三、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具体措施作业分层,对教师的要求的较高。
在能力上,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把握考试方向,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学生的发展,制定分层的物理课后作业;在时间上,教师也要付出很多。
包括找题目、整理题目、修改题目、题目分层,打印题目,批改作业,评价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很用心的教师。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3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作业的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从而有效地使各层次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提高。
对应这3个层次的学生,设计3个层次的作业。
A层题:主要是面向后进生。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题:主要是面向中等生。
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C层题:主要是面向学优生。
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注意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让学生挑战自我,得到成功的满足感。
1、按量分层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总量,初二学生的物理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左右完成、初三学生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
为了巩固后进生的基础,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中等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练习,激发他们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取更多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自我挑战。
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量的作业,把中等生的作业作为一个标准,后进生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去掉稍难的题目,注重巩固基础。
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选做基础,增加难度更大的题目。
三个量符合三个层次的学生,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做作业后有明显的成就感、对学习物理更有信心、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
例如:针对《机械功》的知识,从量上设计了一个分层的课后作业:A层题:1——5B层题:1——9C层题:7——101、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
2、做功的公式:,功的单位是。
3、如图1,将两只鸡蛋举高1米,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 0.01JB. 0.1 JC. 1 JD. 10 J4、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实例中,其中力没有做功的是()A叉车举物 B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C马拉动圆木 D直升机吊起重物5、用80牛的水平力推一箱子在水平面上前进6米,则推力做功多少焦?6、用20牛的水平踢力将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足球踢出,球在水平方向运动5米,踢力做的功是:()A.100焦 B.150焦 C.250焦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7、人用60牛的水平推力使一个质量为20千克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了5米,放手后,物体继续滑行了1.5米,则此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焦?8、某人拉着重100牛的物体在水平路面上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分钟做了600焦的功,求拉力的大小。
拓展:9、力拉着质量为3千克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一段距离,小车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小车的重力的0.3倍,拉力做的功是8.82焦,求小车通过的距离。
10、如右图用水平拉力F将物体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物体A向左运动的距离为40厘米,不计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求拉力做的功。
通过本次《机械功》的分层作业,后进生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做简单的计算题;中等生理解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做稍难的计算题;优等生既夯实了基础,能力得到了提高。
2、按难度分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在作业难度上,必须有所区分。
对后进生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
对中等生要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布置一些有所提高、程度适中的题目去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给学优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
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层题的基础题、B层题的中等题、C层题的提高题。
以初三的“串并联电路特点计算”为例:1R 2R S P V AA 层题: 1.一小灯两端电压为3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
求:(1) 小灯的电阻。
(2) 1分钟内通过小灯的电荷量。
B 层题:1.如图所示,电阻R1为30欧,电键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电键S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
求:(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阻值。
C 层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 ”字样,闭合电键S ,求:(1) 当滑片P 在最左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 当滑片P 在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通过这样分层的电学计算题的几轮训练,A 层学生能拿到更多的基本分,及格人数大大提高;B 层学生“跳一跳”,能挤入优秀的行列; C 层的学生既夯实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提高了班级的优秀率。
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有了相应的提高。
3、作业形式多样化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多样的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不同形式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A 层题:阅读类为了巩固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经常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好,要求学生自己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