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一化学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本章引入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物质的量,它把宏观的、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和它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这是研究物质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他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

学生在初中只知道直接运用质量守衡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还不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系数可以更快捷的进行计算,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既准又快的处理占计算比重较大的有气体参与的类型。

2. 教材的主线
已知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但物质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有无一定关系呢?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探究用“发现法”解决1mol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而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几乎相同的原因,进而形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有关气体定量计算的重要基础知识。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用该定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题。

[情感目标]
(1)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

(2)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4.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此概念时容易出现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往往容易忽视跟概念有关的各种条件,如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外界条件等,而且学生在表达时容易出现科学性不严密的错误。

所以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一大重点。

由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导逻辑性较强,初学者较难理解和掌握,故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已经掌握了通过质量和密度求
算体积的内容,对于物质三态变化中的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知识也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
1、让学生计算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并进行对比,以形成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认识。

2、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时,注意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概念的要点,抓住概念的内涵,从而做到准确、深入地理解概念。

3、将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成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对学习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学生的心态。

三、说教法
本节课运用了对比法、阅读与讨论、启发式谈话,分层推进等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让学生对1mol物质的体积进行求算,可以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然后采用实物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进行对比的方法引入正题,这样通过观察把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具体形象,既可以打消学生畏难情绪,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进行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变化的可能因素,然后在直观的模型或示意图中的引导下讨论出微粒数、微粒大小、压强和温度对气体体积的
影响,再用微观知识去分析、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素的变化对气体体积大小变化的影响。

这样的分析、讨论、启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又有利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可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通过解答一环扣一环的疑问逐步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讲解步步深入。

以上的方法都可以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将比较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四、教学环节
环节1
设疑布迷→1.复习物质的量的知识。

2.组织学生计算一定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体积。

3.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出对于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

→引入正题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物质固、液两态的体积各不相同,而气态时却几乎相同?
[设计意图]
①引导学生有旧知识进入新知识。

②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③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环节2
探讨原因,寻找规律→1.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球体类比,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从上面得出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不同固态、液态的体积关系。

→解决为什么1mol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类比:(1)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的体积更大?
(2)如果球的数目都是100个呢?
(3)如果球与球之间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分布,那一堆的体积更大?
[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在脑中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环节3
解决疑点,建立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49—50页相关内容,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初步理解。

举例:1mol液态水在常温下体积为18ml,在100℃是则变为3.6×104ml。

使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思维方便得出抽象概念。

[设计意图]
采用有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

环节4
加深印象,突破难点→①展示气体摩尔体积模型。

②在概念的理解上,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所指的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成分的纯净气体,也可以是几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

(2)使用条件是在标况下。

(3)22.4是个近似值。

→更准确的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问题:1mol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在标况下还是不是22.4L?
[设计意图]
发散思维的收敛,落实知识点。

通过剖析概念,引导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理解更准确。

环节5
发散思维,引出新概念→设计问题有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

并强调概念中的“四同”。

→得出细化阿伏加德罗定律。

问题:
(1)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为什么一定要加上
标况这个条件?
(2)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可以是22.4L?(联系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因素)
(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一定是标况,1mol不同气体其体积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
通过有易到难的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逐步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加强。

环节6
巩固反馈→①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②设置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回答中的错误。

③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练习:1、判断正误
(1)1om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

()(2)1oml任何物质在标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
(3)在标况下,1mol水和1mol氢气的体积都约是22.4L。

()
(4)1molO2、H2O、I2只有在标况下所含分子数才相同。

()
2、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