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概论论文
论有机宝石之【玳瑁】
在我国,宝玉石作为一种值得收藏的珍贵物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
古代的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
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学习和调查,我将在本文中对有机宝石的其中一种名贵宝玉——【玳瑁】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价。
首先,介绍玳瑁的概念。
从宝玉石分类上看,玳瑁属于有机宝石中的一种,特指玳瑁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
玳瑁可用于制作戒指、手镯、簪(钗)、梳(栉)、扇子、盒、眼镜框、乐器小零件、精密仪器的梳齿以及刮痧板等器物,而且古筝义甲和古代朝鲜琵琶的拨子也是由玳瑁制作,同时也是螺钿片的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神韵和光彩。
很多文化中都有玳瑁工艺品的使用。
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有记载:“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
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这段话的大意是赵国平原君使臣出使楚国时,为向春申君炫耀而头戴玳瑁簪身配镶有珠玉的佩剑,结果见到春申君的三千门客时,人人皆脚穿斗大珍珠镶嵌的鞋见客,这表明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玳瑁饰品已经是很普遍的男子饰品。
在唐代,玳瑁曾用于制造钱币——开元通宝,出土于西安法门寺真身宝塔地下藏宫,非常宝贵,全世界仅有13枚。
虽然玳瑁器易蛀,但目前在博物馆中仍能看到清代慈禧太后和嫔妃日常所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遗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均很精美,为稀世珍宝,而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一些玳瑁制作的工艺品。
在西方,玳瑁被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于制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会将玳瑁镶嵌在家具上。
汉代遗址和努比亚人统治时代的埃及古墓中就曾发现过很多精美的玳瑁器。
在日本,各种龟鼈当中只有玳瑁的壳被日本人用来制作饰品,因此日语中将玳瑁壳称为“鼈甲”(べっこう)。
其次,玳瑁还具有我国独特的诗词文化含义。
玳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瑇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到“何以慰别离?
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孤”;沈佺期《独不见》描述了一个少妇思念夫君的心理活动,其中写到:“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诗词中也常以“玳瑁筵”(简称“玳筵”)一词来描述筵席的精美与豪华。
除此之外,玳瑁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含义。
玳瑁的形象被刻画在面值为20强势玻利瓦尔的委内瑞拉纸币和面值为2雷亚尔的巴西纸币背面。
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亦建有一座非常可爱的名为Burnside的喷泉雕塑,刻画了一个男孩深情地骑在一只大玳瑁上的形象,因此雕塑有“海龟男孩”(Turtle Boy)的爱称。
这座雕像就如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布鲁塞尔的小于连铜像一样,已经成为伍斯特市的标志性象征。
当地还举行以雕像命名的音乐竞赛“海龟男孩音乐奖”(The Turtle Boy Music Award),同时一些与雕像有关的儿童故事也被创作出来。
另外,玳瑁还具有中药价值。
作为中药药用的玳瑁,是出自《开宝本草》一书,其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是平肝息风药的一种。
玳瑁药性甘,寒;入心、肝经,有清热解毒,平肝定惊的功效。
药用的玳瑁,一般主产于中国的东南方,如广东省、福建省、台湾等。
一般情况下,在捕获玳瑁后,将其倒挂,用煮沸的醋浇在背甲上,净制,去除残肉,干燥。
玳瑁制成为药材后一般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长10-20厘米。
表面颜色为暗褐色的半透明状,并有乳黄色的条纹,内表面有白色的斑点和条纹,纵横交错。
玳瑁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角质。
气微,味淡。
玳瑁有清热解毒、平肝定惊的功效。
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神昏、惊厥、中风阳亢的症状。
其中有名的治疗急风中恶的玳瑁丸就由玳瑁、安息香、朱砂、雄黄、琥珀、麝香、龙脑组成。
其用法用量与使用方法为一般入丸剂或者散剂,每次9-15克,其中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而玳瑁炮制一般采用滑石粉炒的方法,即为将滑石粉置于锅中,并用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净制好的玳瑁,拌炒,使表面呈微黄色,鼓起,取出。
最后筛去滑石粉放凉。
不过,如今玳瑁已经被归类为次常用中药,而《中国药典》自1995年起也不在正文中收载本药品。
接下来,将以宝玉石研究的角度,对玳瑁进行总结和评价。
玳瑁鳞片花纹晶莹剔透,高贵典雅,是万年不朽,是装饰收藏之极品。
玳瑁有剧毒不能食用,但作药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比犀角,是名贵中药,有清热、解毒镇惊,降压之奇效。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
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
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而今玳瑁属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玳瑁,自古以来深得历代贵族或商贾富客之宠爱,被视为传世之宝,是万寿无疆之象征,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如唐代女皇武则天就用玳瑁制作梳子、扇子、琴板、发夹,乃至整个玳瑁标本。
现博物馆还收藏展出她们用过的玳瑁制品。
玳瑁角质,有“海金”之誉,自古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神圣,是您理想的物超所值的收藏,是你
身价百倍的象征。
其物质成分与动物角质相似,但完全没有矿物质,并比角质坚硬得多,少纤维质,脆性稍大,具油脂-蜡状光泽、呈半透明-微透明的黄色底色上点缀富丽的褐色斑点。
硬度2.5,相对密度1.29,折射率1.55,为非晶质,可在沸水温度下变软和粘合。
高温会使其变暗,能受硝酸侵蚀,但不与盐酸反应。
显微镜下有斑纹结构,并见由许多圆点构成的褐斑。
点愈密,色愈深,是其重要的鉴定特征。
在紫外下,较澄明及较黄部由13块分三行排列的甲片构成,并按其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称。
成年龟的每块甲片约20厘米×30厘米,重250克左右。
玳瑁制品的保养介绍
玳瑁耳坠
1、避免碰撞硬物以免刮花断裂
2.避免接触酸、碱性液体
3.避免用热水浸泡否则会变软变形(这是识别真假海宝鳞甲首饰主要方法)
4.玳瑁器皿使用后请用软布擦拭妥善保管
玳瑁眼镜
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主要食物是海绵,海绵富含二氧化硅,和玻璃的成分相同,也许这解释了玳瑁壳为什么会具有透明和半透明的光泽。
各国历史上都有用玳瑁做眼镜的传统,因为玳瑁不仅满足美学上的需求,而且由于它的构造接近指甲和头发(灼烧时会发出烧头发的气味),和皮肤的接触是最紧密的,在出汗的时候不会很滑,不会引起皮肤过敏,而且它的硬度保证眼镜常年不会变形,是大自然天赐的宝物。
真假玳瑁鉴别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
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如何鉴别真伪呢?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
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
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
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
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
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
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玳瑁和牛角的区别,牛角普遍没有玳瑁的花纹,(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
9.大的玳瑁片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10.开水加热法:玳瑁经开水煮后,形状可以任意弯曲而不折断,而仿制玳瑁经开水煮后,弯曲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