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玉石论文

宝玉石论文

翡翠鉴赏之浅谈通过学习宝玉石鉴赏这门选修课,我对翡翠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主要产自缅甸。

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地也均有生产,但其质量却远不如缅甸。

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田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不是中国的和田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

后来,非翠逐渐变成翡翠。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翡、翠最初指的是一种鸟,翡是长红毛的鸟,翠就是长绿毛的鸟。

现在在广东、福建就有这种鸟。

在古代的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文字记载中提到的翡翠,基本上都是指鸟。

据考古学研究,先秦时代就有了翡翠,只是那时的翡翠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玉石翡翠,而是一种鸟。

在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记载“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意思是说,翡翠硬度比黄金的要高,玉黄金之间摩擦的时候金粉纷纷下落,但这时候它还只是一种绿色的石头,还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翡翠。

在我国的翡翠发展过程中,有两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一位是慈禧,另一位是宋美玲。

这两个人在推动翡翠的市场化,推动翡翠由宫廷、达官显贵步入平常百姓家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说慈禧在晚年时候,王公大臣们想要求见她,就必须带一些珍奇的东西,翡翠是她的最爱,这样才可以见到她。

宋美玲尤其在70年代以后,从台湾定居美国以后,出席当地华人的一些社交活动,一定要佩戴翡翠。

翡翠被誉为玉石之王,因其具有一般宝石所不具备的五大特点:1;翡翠的色彩丰富。

主要有绿、红、黄、紫、白、蓝、黑七种颜色,并且这些颜色可以同时在一块翡翠上出现,这一特点是一般宝石所不具备的。

2; 翡翠有多种质地3;翡翠具有惟一性4;翡翠具有对人体特殊的保健功效5;翡翠的产量少,具有卓越的保值、增值功能。

对于翡翠的鉴定,主要从它的种、水、色三个方面来进行。

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整体特点,其中主要包括翡翠的颜色、结构和透明度,是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

玻璃种、老坑种、冰种是最为常见的翡翠种类,其中冰种又包括金丝种、芙蓉种。

除此之外,水种翡翠、紫罗兰翡翠、白底青翡翠、花青翡翠、红翡、黄棕翡、豆种翡翠、马牙种翡翠、藕粉种翡翠、广片、翠丝种翡翠、油青翡翠、巴山玉、干白种翡翠、墨翠、铁龙生等也是比较常见的翡翠种类。

缅甸所产“老坑玉”的特点是“水头好”,质坚,透明度高,其上品透明如玻璃,故称“玻璃件”或“冰种”,其中的翠绿绿得可爱,被称为“高绿”或“艳绿”。

水头和光泽都比老坑玉差的则被称为“新坑玉”。

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称水头。

翡翠的水与翡翠的结构构造有关,也就是说与“种”有关。

还与杂质的含量有关,那些“种”老,杂质少,粒度大小均匀,纯净度高的翡翠水就好。

而翡翠的“色”即颜色。

翡翠的颜色可谓丰富多彩,其中以红、绿、紫三色为主。

翡翠的种与色是相对应的互补关系,所谓“外行看色,内行看种”,上乘的翡翠“种”与“色”都应达到理想的配置状态。

好色要通过水长的种来显现,好的种得有佳色点缀映照。

由于目前翡翠的市场价值比较高,所以有些人故意将那些与翡翠外形相似,但价值却远不如翡翠的玉石来冒充翡翠高价出售,以次充好。

通常比较常见的用来冒充翡翠的玉石有:软玉、马来玉、澳洲玉、东陵玉、水沫子。

虽然这些玉石的外形与翡翠相似,但仔细辨别的话还是能看出它们与翡翠之间的区别的。

一) 软玉与翡翠的区别:我们经常听到有诸如“和田玉、"台湾玉"、"加拿大玉";以及"羊脂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名称,它们是属于矿物学中称为"软玉"的集合体。

"软玉"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未曾见及,系来源于近代矿物学中。

软玉是由角闪石族矿物组成的特殊集合体。

根据其颜色,软玉可划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等几种重要品种。

软玉与翡翠的不同区别之处有:1. 软玉颜色比较均匀,有白色、暗绿色、黑绿色等,无鲜绿色。

2. 软玉呈油脂光泽,无翠性。

3. 软玉的比重(3.00)略比翡翠的比重为低。

4. 软玉的折射率(1.62)亦略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二) "马来玉"与翡翠的区别80年代,在玉器市场上出现一种绿色鲜艳而又均匀的玉石,做成的串珠或戒面,曾经蒙骗了不少人,以为它是“难得的高档翡翠”。

这种玉石究竟是甚么呢?这种玉称为马来西亚玉(简称马玉,亦有称“马来翠”),这只不过是名称而已.马来西亚玉并不产于马来西亚。

它是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在大陆开放初期大量带入云南边界兜售的一种假翡翠的名称。

马来玉其实是一种染成绿色的极细粒石英岩,但与翡翠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1.肉眼观察,马来西亚玉的颜色过于鲜艳而十分不自然。

2.马来西亚玉的比重为 2.65,远小于翡翠的比重3.24-3.43。

3.马来西亚玉的平均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4.在查尔斯滤色镜之下颜色不会变红色,但在十倍镜下可观察到染色剂存在,即颜色很浮,是染色的现象。

(三) 澳洲玉(绿玉髓)与翡翠的区别澳洲玉,又称南洋玉,因盛产于澳大利亚而得名。

由于颜色翠绿,颇得人们喜爱。

它有一定透光性,颗粒细,价格较低,曾经迷惑了一些人。

其实它是一种隐晶质的SiO2,在矿物学中称玉髓或石髓。

澳洲玉严格来讲不能称玉,应是绿色的玉髓,它的外观颇似翡翠,但与翡翠不同之处有:1.澳洲玉的颜色太均匀,呈生苹果绿,很少深绿色,很像塑料。

2.凭借放大镜观察,澳洲玉绝对看不到翠性。

3.比重为2.60的澳洲玉比翡翠的比重(3.24 ~ 3.43)轻得多。

4.澳洲玉的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四)东陵玉与翡翠的区别东陵玉,亦称东陵石,最早产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

中国河南亦有产出,有人称之为“密玉”,然而正确名称应为耀石英。

东陵玉与翡翠不同之处有:1.用透视光,可见东陵玉内有平行排列的绿色铬云母片。

侧视之,常形成一条"绿线"。

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绿色铬云母呈现红色。

2.东陵玉的比重为 2.65,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

可用手便可掂量出来。

3.东陵玉的平均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五)水磨子(钠长石玉)与翡翠的区别近些年来,在云南昆明、瑞丽、腾冲等地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的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水头很好,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种"玉石,颜色总体为白色或灰白色,具有较少的白斑和色带,分布不均匀,这种玉在云南当地称为"水沬子",带有色调偏蓝的色带者称为"水地飘蓝花",常被加工成手镯、吊坠和雕件在台湾市场出售。

其实"水磨子"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其次有少量的辉石矿物和角闪石类矿物。

简易鉴定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放大观察法:水磨子主要由钠长石组成,不显翠性,并有较多白色的石脑或绵。

2.手掂法:水磨子比重(2.57 ~ 2.64)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用手掂之比翡翠具明显的轻飘感。

3.测定折射率法:水磨子的折射率(1.52 ~ 1.54)远比翡翠的折射率小。

(1)虽然翡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但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是价值连城的。

天然产出的优品质翡翠可谓是凤毛麟角的,正因如此,人们对质量不佳的翡翠进行人工处理,使得其更加美丽,根据手段的不同,出现了翡翠A、B、C 货的叫法。

A货是天然的未经过任何人为刻意处理过的翡翠,它有着天然的颜色和质地,只有A货翡翠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真货。

B货是指翡翠经过强酸浸泡后,泡去了杂质,又经过充胶的翡翠。

B货翡翠也叫“冲凉”翡翠,它的质地是假的。

强酸浸泡之后的翡翠,脏的杂质被泡掉了,但同时翡翠的质地也被完全破坏了,没有玉的韧性,松软而充满空隙,为了在外表上看不出来,又在空隙中加入了透明的硅胶。

所以B货翡翠看上去颜色都很漂亮,质地都很通透,但它的价格却很低,常常是同等外观A货翡翠的十分之一左右。

很多人不小心买到B货的原因,就是B货往往看起来又好又便宜。

但是B货翡翠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一般几年之后硅胶氧化,翡翠会变得面目全非。

C货是翡翠经过人工染色,在原本没有颜色的翡翠上人为地加上颜色,它的颜色是假的,也是假货。

染色的方法有很多种,多数都是先将翡翠加热,使结晶颗粒之间的裂隙加大,再局部放到染料中,使颜色顺着裂隙进入翡翠,染上的颜色多为绿色、紫色、黄色、红色。

在专业的珠宝鉴定所里,B货、C货很容易被鉴定出来,而作为一般外行人有没有特别简单易行的鉴定方法呢?客观地说,鉴定B货、C货翡翠需要多年的鉴别经验,作为外行来说没有一用就灵的绝招。

翡翠的“翠”即翠性,是指翡翠的多晶质表现,即翡翠内的天然晶体的生长情况。

于翡翠原石的切面上, 能看到满布很多细小的一片片、一点点或一丝丝的反光面,即该翡翠的「翠性」。

由于「翠性」在外观上看似苍蝇的翅膀,行内人士亦常称之为「苍蝇翅」现象。

这一片片、一点点或一丝丝的反光,其实质就是翡翠个别「晶体」的反光面。

当反光面越大, 即晶体越粗大,翠性越明显。

当反光面越细小,即晶体越细小,翠性越细致,玉质结构更为紧密。

根据研究发现「翠性」跟透明度(水头) 并无直接关系,翠性明显的翡翠可以是豆种,也可以是透明的玻璃种。

翠性不明显的、晶粒极幼细的可以是玻璃种,但也可以是微透明的糯米种。

但「翠性」跟玉质的坚韧程度就有直接的关系,翠性越细致、晶粒极幼细的翡翠,其玉质「韧性」也都越高,即其抵抗冲击力的能力越高,而这亦是内行人士常称为较「老身」的翡翠,「刚性」较强。

「翠性」除了要看其粗细程度外,还要看其均匀程度, 两者皆影响翠性的表现。

一块好的翡翠,其翠性理应细致且均匀,简单说就是晶粒的大小一致。

那为何「翠性」细致的翡翠「韧性」会较高呢?这其实归功于翡翠「多晶质」的晶体「交织」及「钳镶」结构。

就如你玩「乐高」积木一样,把细小的积木密密麻麻地拼起来变成为一件单一的实心大积木, 其抵抗冲击的能力也会很高,即使你对这大积木作出敲击,也只能对积木造成小量的破坏,而很难一下子把其击碎成四分五裂,这就是「韧性」。

(2)而翡翠的“色”即指翡翠的颜色,这在前面的翡翠的三个基本鉴定标准中已经说过,此处就不再细说。

除了上述的一些评定翡翠质量的要素,翡翠的“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传统的翡翠界里,“底”又称“地张”或“地”。

在颜色(色)、质地(种)、透明度(水)、地张(底)、工艺水平(工)和重量大小等评定翡翠质量的诸多指标中,最让人感到模糊但又回避不了的概念就是“底”了,因为论玉必论“底”,谈翡翠也常常谈到“底”。

那么,到底什么是翡翠的“底”呢?对于翡翠而言,绿色的载体即为“底”,除绿色以外的所有物质构成的总和就是“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