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大赛作品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市是因油而建、以油而兴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产业结构主要以能源资源加工为主,重化工工业比重大,能耗高、污染重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摆脱困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造,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0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01%和11.08%,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但是,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长期以来,受传统陈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影响,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
一是“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互相矛盾论”。
有的人认为,重化工工业结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既与我市重化工业对资源消耗依赖度高、“三废”产生量大的实际不相符,也会触动我市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二是“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互为消长论”。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就意味着要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节能减排与财源建设不可协调论”。
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我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让利于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些影响。
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投资上去了,经济效益下来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
在现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走出上述“三大误区”。
我市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经济结构不优、能耗仍然过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推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坚持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市委、市政府要更加注重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硬任务”来抓,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把推进工业化与节能减排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处理好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使其逐步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三是处理好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间、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间建立循环和利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促进节能减排。
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节能降耗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五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地方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的全局利益统一起来。
其次,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和高技术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低碳化的根本性出路,我们将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泓天威药业、濮耐高温耐火材料、华珍电子等高技术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和电子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拉长基础原料化工产业链条。
以甲醇、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为原料发展下游加工项目,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化工行业单位产值能耗;
三是加快发展食品工业。
围绕城市转型、产业接替,通过扶持培育一批食品重点骨干企业,扩张我市食品工业经济总量;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生活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五是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综合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坚决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艺装备。
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要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腾出能源和环境空间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
根据我市现有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下一步重点发展太阳能产业,加大太阳能开发利用,扶持**力诺集团**公司、中原公司做大做强,促进太阳能热水器二期、三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年产4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
制定政策,完善措施,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提高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
以研发成功的植物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支持宇宙集团公司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生物燃料、专用燃烧器于一体的生物质能产业。
第三,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
强化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管。
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
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行限期治理、整改。
加快对传统产业实施低碳化改造,逐步淘汰不符合低碳发展理念、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在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第四,强化末端治理,构建生态产业链。
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主要围绕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水泥生产掺合料等,逐渐形成以电力、建材等企业为核心,以粉煤灰为纽带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围绕食品工业发展,形成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工业与农业间产业循环链条;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通过种植带动养殖,养殖产生的废物发展沼气,沼气产生的废渣作为肥料又带动种植业发展的农业生态型循环链条。
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循环利用链条。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客观要求。
我们必须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使我们各级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公民都逐渐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意义。
从生产环节上逐步以节能低碳或无碳能源产品替代碳基能源,消费环节上降低对碳基能源的过度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件大事来抓,倡导全社会节能低碳消费,逐步创建和形成全社会以节能环保为重的节能减排意识和文化氛围。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遗余力把我市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