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苏武牧羊》的全部歌词
当党网对《苏武牧羊》的介绍:
声乐套曲《苏武牧羊》是耗资百万的大制作,1997年出品,也是李娜皈依佛门以前的最后一张录音。
此碟音效极好。
李娜的高音叫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
作为套曲,此碟最好从头听到尾,因它是一个整体。
不知忽然之间有无朋友喜欢。
谨引友人对此碟的介绍如下: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
《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赴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把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坚持十九年不屈。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才被遣回朝,官典属国。
苏武留胡节不辱,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苏武牧羊》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古已有之,而这张声乐套曲的唱片是一次新的尝试:作词:田青,作曲:黄荟,演唱:李娜。
全曲由七个段落组成,整部作品气势磅礴,演唱、录音俱佳。
一、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一片旷野寒风的呼啸声的衬托中,李娜低婉的歌声娓娓地唱出故事的主题,把听者引向那遥远的年代。
二、骁歌:出塞
轰隆的低音鼓和雄浑的男声合唱,唱出急促的行进主歌,李娜高亢地吊唱出:“男儿今出塞,背后长河落日,眼前大漠孤烟……”。
她那不亚于一位男子的豪迈嘶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悲壮的“出塞图”。
三、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
又是一阵阵的狂风呼吼,伴着吹管乐悲凉的嘶吟,是那北海湖边的冬天,让人感受到边疆的荒野漫天飞雪的荒凉。
女声带着叙事性的低吟唱出悠悠的草原牧歌。
四、琴歌:望月观花
悠扬的钟声与古筝缓缓地和奏,埙如泣如诉伴着女声唱出:
“怕见月,尤其怕见月圆……
怕见花,尤其怕见花艳……
不是不爱明月,是因为月照故乡人,月圆了,人未圆;
不是不爱鲜花,是因为鲜花如人面,人面如桃花今不见……”
这里唱出了苏武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愁绪。
又“怕见明月,头上的月正圆
怕见鲜花,手中的花正艳…
这里更不是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段,我认为是整部作品最凄美、最动人的篇章。
五、春歌:牧羊姑娘
鸟鸣啾啾、春雪消融,蒙古族舞动的节奏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
童声欢快的合唱与女声带着醉意的自由吟唱,表达出苏武奔走在茫茫草原上对春天的喜悦。
六、酒歌:归来
“留胡十九载今天归来”女声深情地道出苏武重返故国时激动心绪。
七、尾歌:梦里草原
当苦难已经过去,当昨天已成记忆,当青春已经逝去,当白发已经凄迷……
那悠悠的胡茄却又在梦里
那草原的情歌却又在梦里…
《苏武牧羊》当然是旧的,不仅使用了中外各民族上百件古老乐器,更承袭了古典时代的大叙事理想,七段一体的套曲结构这下,是种种表现辽阔天地、伟大胸怀和王朝雄心的高音、大调、合唱、长号、大鼓、古诗。
不过众所周知,贝加尔湖一带没人弹西他尔和铝板琴,筝和弗拉门哥吉他齐舞的场面也有些陌生——这就又有了新的动向。
不知黄荟和上海那帮发烧派作曲家是什么关系,某种来自上海学院-发烧派的勇气打破了乐器在演奏方法和不同乐种调式方面的旧俗,也充分发挥了人声在角色变化、情绪变化上的可能性。
这是技术的新,也是技术观念上的新。
但是新又如何?发烧兼乐器杂耍的新玩意儿,我们在音响试听间遇见的还少吗?《苏武牧羊》的高明却不是新,而是旧——整齐的、善于反复的曲式,叙事性结构和对严肃音乐的通俗化处理,暴露的主题,以及根本性的“大一统思路”。
无论民歌古典化还是古乐西洋化,或者流行音乐学院化,都是在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下完成的;另一面,所谓的新,又是化繁为简的技术和以结构为重心、以声响为中介的思路。
如此一来,倒也真难说《苏武牧羊》是新是旧了。
内页上说李娜在这张专辑中的音高已经达到了四个八度,达到了人声的极限。
确实也是这样,这可以说是一张中国新音乐的专辑,当年曾经作为挚爱收藏的。
从《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到《尾歌——梦里草原》七部歌、一套曲,一个人的一生后面藏着另一些人的野心。
旧的听众是真不能听得明白了。
通俗?严肃?器乐?歌曲?真是头疼啊。
这个时代所通用的具体、脆弱、小器的耳朵,并不能用于容纳《苏武牧羊》的大规模和大主题,因而这亦新亦旧的百万巨制简直就是在冒险,它呼唤着新的听者。
尽管李娜的嗓子从蒙古草原飞到汉乐府,飞到男性化的中音又飞到欧洲的华彩上而且挥洒自如,但谁又能阻止群众讨论她有没有做尼姑呢?有时候,音乐的命就是这样苦,这张唱片被人当做发烧示范碟也真保不齐呢。
《苏武牧羊》是令人耳目一新和精神振奋,可我不想说这个,我在想,究竟还有多少人真的需要荡气回肠,一曲三叠、空间感、戏剧性、耐心换来的宏大气度和敏感换来的惊讶……
序歌•一个古老的传说
春草年年绿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也唱了千年噢
奶奶唱给爸爸
爸爸唱给我唱给我噢
我唱在心间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
多少英雄的伟业
已经被风吹散
一个牧羊人的歌声永留人间
一个牧羊人的歌声永留人间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
有一支歌唱了千年
有一支歌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永留人间
有一支歌我唱在心间
骁歌•出塞
出雁门越雄关
别父老辞长安
驱骏马跨雕鞍
为国家求平安
男儿今出塞
男儿今出塞
男儿今出塞
背后长河落日
眼前大漠孤烟
背后长河落日
眼前大漠孤烟
大漠孤烟
手持一根节杖
胸怀万里江山
手持一根节杖
胸怀万里江山
万里江山
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
白茫茫的雪原黑沉沉的苍天
黄澄澄的太阳裹进了云里边
静悄悄的湖面空荡荡的荒野
孤伶伶的牧人伫立在天地间
凄沥沥的寒风里黑漆漆的长夜难眠冰冷冷的长夜里梦境绿莹莹
梦中的花儿红彤彤
梦中的草儿水灵灵
梦中的星星亮晶晶
梦中的太阳暖融融
梦中的田野翠青青
梦中的村庄雨蒙蒙
梦中的炊烟香袅袅
梦中的小河水清清
莽苍苍的乌拉尔山
冰冷冷的贝加尔湖畔
白皑皑的湖畔
牧歌声悠悠
白茫茫的雪原黑沉沉的苍天黄澄澄的太阳裹进了云里边
琴歌•望月观花
怕见月尤其怕见怕见月圆月圆了不好
月圆了月圆了让人心颤
白发娘盼儿归
红妆空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怕见花尤其怕见怕见花艳花艳了不好
花艳了花艳了人心酸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不是不爱明月
是因为
月照故乡人
是因为
月圆了人未圆
不是不爱鲜花
是因为
鲜花如人面
是因为
人面桃花今不见
怕见明月
头上的月正圆
怕见鲜花
手中的花正艳
怕见明月
头上的月正圆
怕见鲜花
手中的花正艳
春歌•牧羊姑娘
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春风吹散了她的长发春风吹红了她的脸庞春风吹开了她的衣裳春风吹亮了她的目光让人昏眩的是太阳
让人痴迷的是目光
让人软弱的是春风
让人踌躇的是故乡
让人昏眩的是太阳
让人痴迷的是目光
让人软弱的是春风
让人踌躇的是故乡
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春风吹乱了他的脚步春风吹落了他的节杖春风吹黑了他的白发春风吹乱了他的心房让人昏眩的是太阳
让人痴迷的是目光
让人软弱的是春风
让人踌躇的是故乡
让人昏眩的是太阳
让人痴迷的是目光
让人软弱的是春风
让人踌躇的是故乡
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
酒歌•归来
留胡十九载
今天归来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北海的牧人就往家赶
登上了长城就往南看
眼含着泪水就望长安
留胡十九载
今天归来
今天归来
长安不见十九年
十九年苦难就对谁言
对谁言
大青骡子你就快快走
十九年苦难就熬出了头
熬出了头
黄河万里归大海
一头扑在母亲的怀
今天归来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十九年
牧羊北海边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负忍十九年
牧羊北海边
尾歌•梦里草原
当苦难已经过去
当昨天已成记忆
当那喧腾的鼓乐渐渐地平息那悠悠的胡笳却又在梦里响起响起响起响起
在梦里响起
当青春已经逝去
当白发已经凄迷
当那重逢的发妻偎依在怀里那草原的情歌却又在梦里荡起荡起荡起荡起
在梦里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