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答:7.油田开发方案实施应注意的主要方面答:油田开发方案经批准后,钻井、完井、射孔、测井、试井、开采工艺、地面建设、油藏地质、开发研究和生产协调部门都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制订出本部门具体实施的细则,严格执行。
按照油田地下情况,确定钻井的先后次序,尽快地形成生产单位、区块完善的井网。
对饱和压力高的油藏要先钻注水井进行排液,再转入注水。
小断块油田、复杂岩性的油田在开发井基本钻完后,经过油层对比研究,尽快地研究注采井别、注采层系,投入生产。
方案要求补充能量的油田,要在注水(气)时间之前,建好注水(气)装置。
依照油藏工程设计和开发井完钻后重新认识,编制射孔方案,使整体或分区块射孔投产。
综上所述,在开发方案完成,整体或区块开发井完钻以后,通过油层对比,要作好以下工作:1、注采井别及射孔方案的编制2、编制配产配注方案第二章1.简述各种驱动类型的油藏的开采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弹性驱油藏:油藏靠地层释放的弹性能驱油向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增长而变小;产油量随时间增长而减少;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所以生产气油比为一常数。
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形成的原因:由于溶解气驱油藏是依靠消耗油层本身的能量来将原油趋向井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增长而较快减少;随着油层能量消耗油井产量也随时间增长以较快速度下降;溶解气在地层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时才开始析出,;刚开始析出时在未形成连续相以前不随油相一起采出,此时溶解气油比有小幅度下降;在生产过程中,井底分离出的气体形成连续相后,油井产量会急剧下降,生产气油比快速上升,到达峰值之后下降。
水驱油藏开采特征形成的原因:(一)刚性水驱:在刚性水驱条件下,油藏能量供给充分,所以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层压力不变,井底流压不变;油井见水后产液量不变而产油量随含水上升而下降;开采过程生产气油比始终不变。
(二)弹性水驱:弹性水驱主要是依靠随着采出液体使含水区和含油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所以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溶解气油比保持不变(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则转化为溶解气驱)。
气顶驱油藏:1.刚性气驱:刚性气驱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始终大于饱和压力;其开采特征与刚性水驱类似。
由于地层压力稳定,油藏产量开始不变,当油气界面下移,出现气侵之后产量增大;因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生产气油比开始不变,当气侵之后生产气油比会增大。
2.弹性气驱:由于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产油量会不断下降;同时,气体的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却不断提高,因此气油比也就不断上升。
重力驱油藏:重力驱油是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而减少,生产开始时地层压力得到不断补充,产量不变,当含油边缘到达油井后变小,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
2.简述影响开发层系划分的因素及其原因。
答:影响开发层系划分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1)油气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油层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避免单层突进。
(2)原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原油和天然气具有相近物理化学性质便于同时对层系中各层进行各项采油作业,利于原油炼制。
(3)烃类相态和油藏驱动类型;不同相态和驱动类型的油藏后期开采特征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不能作为一个开发层系开采。
(4)油田开发过程的管理条件;在建设工作量和经济效果之间找到能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方案。
(5)井的开采工艺和技术。
要在井的开采工艺技术能达到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
3.分析影响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可归为两个方面。
(一)地质因素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二)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
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3、油井工作制度(自喷井放大油嘴、抽油机加大泵径或抽油机冲程、冲次等)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效果。
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4.确定油田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有哪些?目前计算油田采收率总的趋向于利用油田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常用的方法有:(1)油田统计资料获得的经验公式。
(2)室内水驱油实验法,将天然岩心模拟到油层条件下作水驱油实验求出水驱油效率,根据油田非均质性及流体性质加以校正求出最终采收率。
(3)岩心分析法,此法有两种,一是在采油区内用失水量较大的水基泥浆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另一是在油田地下水淹区内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
(4)地球物理测井法,在水淹区的井内,用电阻法等算出残余油饱和度确定采收率。
(5)分流量曲线法,应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分流量曲线,使用作图法求出水淹区平均含水饱和度,测算采收率。
(6)油田动态资料分析法。
5.用岩心模拟实验法和分流量曲线法分别测算出的采收率之间有什么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用岩心模拟实验法测出的原油采收率比用分流量曲线法测出的大。
岩心模拟实验法求出的只是岩心实验模拟结果,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未给予考虑,它实际上只是洗油效率。
由此我们知道,实验室得出的是最大的水驱油效率,在使用时应考虑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不同类型油藏,注水方式不一样其数值也不一样。
第三章1某油田有C I ;C[[;C III ;C W 四个含油层系,各层系的基本数据如下:答:将C III 和C II 划分为一个开发层系。
原因是5 和C II 的各项指标都非常接近。
将C I 和C IV 划分为一个开发层系。
因为其原油粘度和地层渗透率都相等;针对压力系数相差0.2,可以用先开采 C I 层到C I 层的压力降低到与 C IV 相等时再两层同时开采。
2.画出面积注水方式中的四点法和七点法,其中o 表示采油井,X 表示注水井。
并写出各生产方式中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的比值。
再将四点法改为七点法,注意,改变过程中只 能将采油井改为注水井,不能将注水井改为采油井。
(用以生产井为中心定义 n 点法。
)3. 何为井网密度?写出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并简述各因素是怎样影响井网密度的。
答:单位面积内的油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如下:1) 非均质性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2) 渗透率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3) 年度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4) 强化注水,井网密度减小。
5) 由层深度增加,井网密度减小。
4•某油藏面积 S =4.8.3KM 2, h =10M ,门=0.2,So^ 0.88cp ,r^ 0.1M ,K =0.T lM 2, K ro s wi =0.8,现以四点法面积注水,井距a=400M ,可布多少口生产井和注水井?若以v=2%年采油速度开采。
注采压差•巾应为多少kg/cm 2?故:n 生=40( 口); n 注二 20( 口)解:1.n =S/A =4.8 3 106/J4002=60( 口)2. N=shS =4.8.3 10610 0.2 0.8 = 13302150(米3)6q 生工 NV/(40 365 86400)=13302150 100.02 /(40 365 86400)3= 210.9(cm /s)ln 型= 0.1322 3.1416 0.1 0.8 1000 0.14, 2 兀a/(6x2) 8 , 400 rln ln2 2 二 kk ro s wi h 二 r w 4 3.1416 0.1 0.8 1000 0.1 6q注2q生R + rp = 2q 生(R r) 2 210.9(0.132 0.0517) = 77.5kg/cm2H -a RIn - 2 二 kk S h r0.0517第四章的饱和度为岩样内平均饱和度 1 S e f' S e -f(S e ) 1 S e f'S e 1 - f S e 1 f 6 )1 - f S e f ' S e f'S e 二匸d S — S e证毕。
2.油水前缘到达出口端以前,两相区内产生压差p =匕亚丄lf _________________ 企 _____KA 0从)+卩%(5)该式积分号内有二个变量,显然不能积分。
请将积分号内转换成仅是饱和度 S 的函数。
解:根据 B~L 方程: X = f ' S , l e = f ' S e ;1.分流曲线如图所示。
向分流曲线A 点引切线CA ,其延长线交于B 点。
证明B 点对应证明:丄l el eosdx ;dv t , AV (t )df .'、 L s,1 s =l e_ V (t) _A l edxS eS S e s"f s' AS ef' s e - 0- .sf' s ds V(t)A l es =S eX 」'S,dx 」e df's l e f' S e f ' S e..p =灯2 t se 丄 ___________ ds =叭 t J se df' S=KA 即 f' S e K ro S TK rw S KAf ' S e § K ro S "g S“1”驱替相,“ 2 ”被躯替相],若注水,注水井应布置在构造的 底 _________ 部,生产井应布置在 顶 _________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