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日常生活中,所用词汇有哪些与玉有关系? 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温润如玉、饭玉炊桂、紫玉成烟、金科 玉律、白玉为皇、洁身如玉、琼枝玉叶、 玉昆金友、抛砖引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大 圭 不琢 ——
“大圭不琢”,追求至纯至高的境 界,天然质朴的风格,形容具有纯真质朴 素质的人如“璞玉浑金”;是中华民族审 美的特点与优良传统。 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1.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2.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 素之美。
安 阳 考 古 队 藏
俏 色 玉 鳖 商
玉象(商) 高3.3厘米,长6.3厘米
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人(商)
高7厘米 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 物馆藏
玉凤(商) 高13.6厘米
妇好墓出土
春秋 玉饰纹卧虎 长7.7cm 宽2.2cm 厚0.3cm 汉 玉猪 一个长11.2cm 高2.9cm 另一长11.7cm 高2.6cm 这件作品的造型较一般作品更为生动, 形态准确 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 葬使用的玉握
宋 蠇形玉璧 直径6.3cm 孔径2.3cm 厚0.5cm
唐 云纹玉杯 连柄宽19.9cm 高5.7cm
玉璧整体雕刻成团形螭龙,嘴部成弯 钩状,变形的臣字眼,琢双足,尾部 窄扇形展开,脊背呈长短弧形与锯齿 纹连接,璧面空虚处刻连续的回纹, 有数处沁孔,散布土沁。
外壁浮雕朵朵云纹,并以镂 雕飘浮的朵云巧作器柄。此 杯设计构思巧妙,工艺精湛, 十分少见。
明 清玉桃式杯 口径9.5-10.3cm 高6.1cm
元 白玉雕人物炉顶 高3.6cm 宽3.8cm 炉顶呈圆雕,主题纹饰为寿星、荷莲、 鹭鸶,寓意长寿。寿星直立,手持一拐 杖,衣纹流畅,五官刻划庄重;一只鹭 鸶在其旁边回首暸望,身上羽毛采用阴 刻线有序地雕刻出来。此件炉顶的雕刻 手法独特,集圆雕、透雕、平雕为一体, 并留有明显的管鑽痕迹,为元代所特有。
龙凤玉佩
(战国)
十六节活环 套连玉佩(战 国早期) 长48厘米 湖北随县曾 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 馆藏
玉仙人奔马(西汉) 长8.9厘米 陕西渭陵出土
玉”春水”饰 (金) 高6.5厘米 宽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两汉以后: 1.人们注重的是玉作为财富的意义。 2.视玉为可以养生、殓藏尸体防腐之物。
现代玉器雕刻
(1)岱岳奇观;(2)含 香聚瑞;(3)群芳揽胜; (4)四海欢腾。89年将 四件翡翠原料制成四件国 宝。
《群芳揽胜》 翡翠
高64厘米
牡丹、菊花、玉兰、月 季、梅花
《龙盘》 玛瑙 高: 27.5cm
取材出自《易传》,取龙之 精健之意,蛟龙出于“洛水 之滨,或跃或渊,作腾挪翻 跃之势;后见于田而利现大 人也。”作品属俏色巧雕, 随形而作;器形圆整规矩, 周围黑色边料沉稳而凝重, 与中间白色晶体紧密相连, 黑白相对阴阳调和,似深潭 幽暗中,忽出激浪滔滔,水 天相接烟波浩渺,腾龙斗浪 凌空欲飞,更显“玉盘叠雪 浪,青龙欲腾飞”的气势。 并配有花梨木刻夔龙纹木雕 底坐,线条优美流畅,做工 考究。
加工工具:无齿锯、铊、钻、石英砂等。
原始社会治玉工具与治石工具一致。 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 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 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 或铊、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虽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 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
玉杯于口沿下阴刻篆书四言诗一首: “君颜如桃,挹而饮之,似盛甘醪, 断瑕甚璧。”末署“子刚制”三字篆 书款。
中国玉器的 艺术风格
良渚文化 商周 雄浑豪放
朴素稚拙
春秋
秦汉 汉玉
阴线装饰、立体感不强
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出现俏色 做工精细
唐宋
元明
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
技术精湛
中国古代的玉器制作工艺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玉器作坊, 进行生产。因为玉的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 故加工过程: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 —光玉——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什么是玉? 1.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 透明。 2.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古代较常 见的是软玉,硬度是六度半到七度,不易受 磨蚀,呈玻璃状光泽,不透明,触之有冷而 柔的感觉。叩之有清脆的声音。硬玉专指翡 翠。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人类将这些好看的、质地坚硬的石头与普通 的石头区分开来,这表明了什么?
是人类审美认识得到了发展,同时可 以看出社会在进步。
新石器时代的玉
距今7000年
河 姆 渡 文 化 大 汶 口 文 化
良 渚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龙 山 文 化
《玉人》
高8.1厘米
安徽含山 县凌家滩 出土 新石器时 代的玉器
玉 璧
浙 江 余 杭 县
良 渚 文 化
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 湖流域至杭州湾一带, 距今五千至四千年。 其遗址中的贵族大墓 都随葬有大量玉器,其 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 特殊身份的玉琮、玉璧 和玉钺。 璧用以礼天,琮用以 祀地。钺是代表着最高 杀伐之权的武器。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高8.8厘米
浙江余杭县反山出土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藏
猪龙玉雕
(红山文化)
高16厘米
朝阳市博物馆藏
“中华第一雕龙”
《玉 龙》 (红山文化) 高26厘米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 村出土 内蒙古翁牛特 旗博物馆藏
商代俏色玉雕
俏色:也称巧色,即因才施艺。 工匠利用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纹 理,设计成具有天然浑成特色的造 型。商代的俏色玉器是发现最早的。 玉器基本上用于礼仪、仪仗、祭 祀、装饰、陈设、饮食器皿、文房 用具、杂器等。
玉,今成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
比 德 于 玉——
玉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中国古人对 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之外,还赋予它以 “德”的概念。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 德者”,(仁、智、忠、礼、乐)这是封建社 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坚刚-智慧 重量感-礼 温润-仁 透明-忠义 叩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