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想
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玉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深刻内涵
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努力以多种教学手法, 力图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气 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艺术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分别从玉的概念、玉的分类、玉器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的运用、玉的审美倾向、 玉的内涵等几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作为教材中国工艺美术的开首 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的玉器艺术作一番初步了解, 另一方面也是借
玉器的鉴赏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法, 为了后面鉴赏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等工艺美术类型
的学习以及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国古代玉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玉器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玉器工艺的艺术视 野,提升学生对
玉器艺术的审美判断力。

2、 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充分参与、研究、探讨、辨别中,感受中国 古代玉器作品
的美。

3、 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玉的定义和分类、玉器的工艺特色、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初步具 备辨识玉器的
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在了解中国古代玉器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拓宽对 解与感受。

五、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图片、截取相关影片片段、师生收集的小型玉石工艺品。

2、 学具:收集红山文化玉器相关资料。

3、 多媒体美术教室
六、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学习过程中, 对中国工艺美术有了一些了解, 区,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的情况不同, 学生美术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 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借助多媒体、实物教具、 具体活动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让美术教学过程生动、有
趣,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 的特长和优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文化的理
, 但由于不同地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
势,各有所得。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课堂导入
“鉴宝”活动:
在大屏幕上展示6幅玉石(原
料)照片,让学生的鉴别一下哪些是
石头,哪些是玉。

通过自己对玉的
认识,认真辨别图片,
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
组讨论、回答。

在同学发表了自己的鉴定意
见之后公布正确答案。

导入新课(幻
灯片出示课题,音乐;板书课题)
对自己的错误判断
充满疑惑,小声议论。

通过“鉴宝”活
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对与玉
器艺术的学习兴趣。

玉石之分(玉的概念和玉的分类)
提问:一块未经加工的玉料
与普通的石头没有多大的差别,
那么原始社会的人们是怎样将玉
从石头里区分开来的呢?
提问:中国古代的人们称玉
为“石之美者”,那么是不是所
有漂亮的石头都是玉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展示雨花石、寿山石、青田石等美丽石头的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石之美者即为玉”的说法是错误的。

原始社会的玉器
结合历史知识,
学生针对问题谈自己的
想法。

学生提出自己的
意见,并说明理由与观
点。

通过环环相扣的
提问,一步步的解答学
生心中的疑问,从而引
出玉的概念和分类。

提问:既然不能说美丽的石头
就是玉,那么到底真正意义上的玉
是什么呢?(近代学者认为主要包
括软玉和硬玉两大类。

展示翡翠和
和田玉的图片,简单介绍。


学生了解玉的科
学定义,对于什么是真
真意义上的玉有了正确
的认识,并对翡翠与和
田玉的基本知识有了初
步了解。

1

良渚文化玉器:
(播放良渚文化相关影片的片
段),出示玉琮、玉璧、玉钺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图案纹饰、工
艺、质地等方面入手,了解良渚文
化这三种最重要的玉器的作用、含
义。

学生以个别回答和
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
习。

2、红山文化玉器:
让学生上台介绍课前收集的
红山文化的文字资料、图片。


师提示、总结。

学生交流课前小
组成员共同查找的相关
资料,展示自主学习的
成果。

学生通过课前布置
的研究作业,搜集红山文
化玉器的相关资料,培养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

学生课上通过对比、
讨论,对中国原始社会玉
器的作用及其含义有了
一定的认识;学生初步
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
法和着眼点。

奴隶社会的玉器
展示一组玉器图片(从商代到
清代,其中包括巧色玉鳖、玉组
佩、玉仙人奔马、金缕玉衣等著名
的作品)。

(配乐)
提问,刚刚欣赏的玉器中,哪
些使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鉴
赏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分析它的艺
术美。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两种玉
器的审美倾向、介绍俏色工艺。

学生结合问题欣赏
图片,结合自己的审美,
找出自己喜欢的玉器,小
声与组员讨论交流。

在老
师的提示帮助下,了解
俏色工艺,总结玉器的审
美倾向。

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
解到中国古代玉器制作
当中的特殊的“巧色”
工艺。

封建社会
的玉器体验活动比



结合现代人佩戴玉器的原
因,以玉组佩为例让学生思
考:1、这么长的玉佩饰带在身
上行动起来方便吗?2、既然不
方便那为什么还要佩戴呢?
说明东周到两汉时期人们
崇尚玉器的原因:“君子比德
于玉”。

(播放纪录片中国玉
文化中的相关片段)
学生结合生活讨论
交流自己或家人佩戴的
初衷。

结合玉组佩的问题
思考古人崇玉的原因。


看影片了解孔子对君子
与玉相联系的阐述,加深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
文化的深刻内涵的理解。

联系生活,通过
比较古人与现代人们的
玉饰,提问、观看影
片。

把复杂问题简单
化,让学生能够比较清
晰的了解“君子比德于
玉”的玉文化的深刻内
涵。

欣赏图片(配
乐)
学生在悠扬的音
乐声中欣赏一幅幅精美
玉器的图片,在老师的
适当讲解中了解这些玉
器在生活中的作用。

把近20件玉器(教师本人收
藏及学生带来的玉器)分给各小组观
察。

提出要求:
1、根据所学玉的知识,从中找出
一件或几件本组认为是最好的玉器。

(各小组交换观察,背景音乐起)
2、尝试找到其中假的玉器。

教师
各组巡视,回答学生在交流
学生们分组仔细鉴
别、欣赏分到手中的玉器,
通过抚摸、轻轻敲击、对
照强光,感受玉的质感、
冰冷、光泽、透明、声音
等特质,对比玉雕工艺,
区分玉器的好坏与真假。

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
前面几个问题让学
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紧张
思考的状态之下,这个环
节让学生有片刻的缓解,
在悠扬的乐声中欣赏一
幅幅的精美玉器图片,得
到美的享受。

并能获得新
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与玉器
的亲密接触亲自体验,将
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生活当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