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比拼硬盘】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区别一方面,闪存厂商声称,闪存时代已经来临;另一方面,硬盘厂商又在反驳,硬盘时代还未结束。
趋势到底如何?未来的存储器件市场可谓充满变数,眼前的论战才仅仅是个开始。
“没有了,卖完了。
”在位于中关村鼎好电子城一楼的“索尼数码梦工厂”里,店长乔连富这样答复又一位顾客的询问,“如果现在要买,只能预订”。
这位顾客要买的是索尼新近推出的一款用16GB闪存替代硬盘的笔记本电脑UX18C,虽然零售价格高达19988元人民币,UX18C却在上市4天内便销售一空,“大部分时间处于断货状态,连预订都要排队,先订先得。
”UX18C销售的火爆说明闪存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作为一款实实在在的产品正式进军消费市场。
这再度掀起了一场未来世界中闪存与硬盘将谁主沉浮的论战。
尽管去年苹果在4GB的MP3中弃用硬盘转投闪存已然令众人对闪存刮目相看,但作为存储设备进入笔记本电脑,对于闪存的发展来说仍是一个堪称里程碑式的关键点。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并非是索尼一家的创意。
三星也于日前发布了以32GB的NAND闪存作为存储设备用于笔记本电脑,包括12英寸的Q30以及最新的UMPC(超便携电脑)产品Q1,据说苹果也在计划推出一款搭载NAND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超便携式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苹果电脑现在的处理器供应商――英特尔已表示将于2007年在基于Santa Rosa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中使用NAND闪存。
闪存时代是否来临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预测,由于NAND闪存在数码相机、手机、MP3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上的广泛应用,2009年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规模将比2005年增长140%,达到261亿美元。
事实上,各闪存厂商都十分看好这块市场,并且摩拳擦掌,意欲在这块高增长的市场中有所作为。
全球第一大NAND闪存厂商三星曾公开表示,“闪存时代已经来临”。
而全球第二大NAND闪存生产商东芝首席执行官西田厚聪在北京举行的东芝展示会上明确宣布,鉴于全球市场对NAND闪存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东芝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一万亿日元扩大新式闪存生产。
美光科技执行官Steve Appleton则预测,2010年,NAND有可能全面取代硬盘,成为迷你笔记本电脑的主流配置。
闪存的崛起甚至引起了一些老牌存储厂商的关注。
IBM全球存储系统事业部副总裁Craig Smelser曾表示:“我们正在开发基于闪存的企业级存储技术,这一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内替代笔记本电脑硬盘。
” 近几年来,闪存技术的确在不断进步。
NAND的技术进化比摩尔定律还要快,晶片的记忆密度年年加倍,2005年的最大容量是4Gb,而2006年可以做到8Gb(1GB等于8Gb)。
“闪存最重要的优势还是在能耗上。
”一位专业人士认为,与硬盘相比,闪存没有机械部件,可靠性更高,并节省了大量电力,较大幅度地延长了笔记本电脑的可连续工作时间。
在速度上也比硬盘快,平均读取速度可达现在普通笔记本电脑硬盘的3~4倍,写入速度是其1.5倍,启动操作系统时可以节省25%~50%的时间,而闪存笔记本电脑在待机后只要5秒钟就可以启动恢复,打开显示器便可立即使用。
同时,闪存还可解决传输速度和抗震性提高的问题,因为闪存没有移动部件,所以抗震性较强;同时可以做到机器运转无噪音,计算机运行时将更加安静。
从另一方面来讲,闪存的优势迎合了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电脑时最关注两方面,一是体积和重量;二是电池持续时间。
从这点来说,硬盘有着先天不足,微硬盘目前能做到的最小尺寸是1.8英寸,而闪存要小得多,况且闪存功耗小,比较省电。
另外,硬盘现在已经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的最大瓶颈。
硬盘中那个不停晃动的读写臂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电力,也限制了笔记本电脑性能的直接提升。
如果想要笔记本电脑更加节省电力、提高速度,必须从硬盘入手。
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最快的是5400转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号只有4200转512K Cache,支持DMA66),其速度和现在台式机最慢的5400转512K Cache硬盘比较起来也相差甚远。
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
闪存的应用给了存储行业一线曙光。
专业人士认为,闪存笔记本电脑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携带方便的明显优势,既顺应移动办公的要求,又符合消费电子的发展趋势。
索尼VAIO市场科高级经理陈宁认为,使用闪存作为存储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有非常多的优点,在高移动型笔记本电脑领域,对数据安全要求很高的商务领域、高海拔野外使用状态下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传统硬盘使用的是磁头记录方式,在硬盘工作的时候如果遇到撞击有可能导致硬盘损伤而丢失数据,闪存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另外,传统硬盘在高海拔地区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而这一点在闪存的电脑上是不会出现的。
相比NAND闪存的咄咄逼人,硬盘所面临的境遇则要严峻得多。
在4G以下的市场,硬盘已经完全败给闪存,而闪存的目标显然不仅在于此,一方面凭借已有优势,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向大容量存储器件市场蚕食。
尽管硬盘也在向小尺寸发展,主力硬盘厂商基本都已推出了微硬盘产品,试图应对闪存的攻势,但成效并不显著。
微硬盘价格居高不下,主力厂商微硬盘项目均出现亏损。
目前,全球微硬盘生产依然被日立希捷等几大巨头垄断,以挑战者姿态出现并有可能拉低整个微硬盘产业价格的国内厂商南方汇通由于受困资金链等因素也一直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
硬盘远未过时尽管如此,现在断言硬盘会被闪存替代仍然为时过早。
一些力挺硬盘的人士认为,与其说笔记本电脑使用闪存是趋势,毋宁说是一种噱头,计世资讯分析师郭畅认为,索尼、三星的举动不足以说明问题,闪存笔记本电脑概念的背后是厂商的商业战略:三星是闪存第一大厂,笔记本电脑又是其优势产品,自然力推闪存代替硬盘,而索尼是时尚先锋,更多地是展示自己。
厂商都很实际,消费者的需求是一方面,关键还得看做闪存产品是否能为厂商带来利润,而现在看来,多数厂商仍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在一些人看来,硬盘仍未过时。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统计,2006年全球硬盘的销售量将达到4.2亿个。
业内分析师称,闪存技术无论在性能还是使用方便性上都优于硬盘,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其目前在性价比上远落后于硬盘。
硬盘有着闪存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在很长时期内将难以被超越。
“1000元可以买到80G~120G的硬盘,同样的钱只能买几GB的闪存。
”一位硬盘销售商这样说道。
就目前存储器件市场中的各种技术来看,硬盘这种存储形式的单位成本仍然是最低的,硬盘成本大约是1GB65美分,远低于闪存的1GB30美元。
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移动存储事业群总经理高哲认为,在大容量数据存储领域,硬盘占优势,而在40GB以下领域,1.8寸、1.0寸、0.8寸硬盘目前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大容量的闪存在迅速普及中。
他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将有少量基于闪存的高端轻薄笔记本电脑在市场销售,但闪存并不能完全取代硬盘作为笔记本电脑配件,在2~3年内,这样的情况会普遍出现:同一机型的超小型机器,一个采用硬盘,一个采用闪存。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闪存价格的下降,在5~8年内闪存技术将会在笔记本电脑上广泛使用,但闪存从根本上取代硬盘是不可能的。
“虽然闪存现在价格不断降低,容量不断提升,而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这只能说闪存具备了取代硬盘的基本因素。
但这是两个都不断变化成长的技术,就此断言硬盘将死为时尚早。
目前只能说闪存在某个领域占主要地位。
在服务器工作站等领域,硬盘凭借其存储量大及价格便宜占有更好的优势,在高容量的高端应用方面,硬盘还是首选。
未来硬盘的发展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闪存和硬盘将共生共存。
”高哲这样说道。
一位技术人员认为,闪存存在安全隐患。
闪存的写入寿命没有硬盘长,写的次数一多就会出现坏块。
事实上,NAND器件中的坏块是随机分布的。
以前也曾有过消除坏块的努力,但发现成品率太低,代价太高,根本不划算。
NAND器件需要对介质进行初始化扫描以发现坏块,并将坏块标记为不可用。
在已制成的器件中,如果通过可靠的方法不能进行这项处理,将导致高故障率。
因此,在服务器领域,闪存可以说没有任何机会。
“即便只有1%的隐患,对服务器来说也是100%的损失。
”郭畅这样说道。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闪存技术与其宣传的高速低耗仍有一定距离。
比如闪存的存储速率与目前最快的笔记本电脑硬盘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希捷Momentus 5400硬盘也可以达到57.6MB/秒的最高传输速率。
在能耗方面,也有评测人士指出,索尼VAIO VGN UX18C为了维持较高的读取和运行速度,实际上比同系列硬盘版的UX17C更为耗电。
作为硬盘市场的领军人物,希捷坚称硬盘仍然大有作为――面对三星公司高层“闪存时代即将来临”的说法,希捷立即予以回击:“这种说法真是可笑,我看我们的机会仍很大,硬盘不可能消失。
” 有趣的是,做出这种回应的希捷却并不认为闪存和硬盘之间是对立的关系。
希捷CEO比尔・沃特金斯认为,闪存和硬盘两者将在移动消费电子市场中长期共存,低容量、小体积的设备中闪存将是主力,而硬盘则更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汽车、便携等各种数字设备。
“闪存应用蓬勃兴起的背后,肯定会需要更多大容量的硬盘存储作为备份,这是希捷的新机会。
” 事实上,硬盘技术近年来也在突飞猛进,垂直记录技术的商品化带动了桌面端硬盘容量的增长。
希捷北亚区技术行销经理朱秋男表示,在垂直记录技术出现后,硬盘资料密度得到了跳跃性的提升。
例如,现有的台式电脑用硬盘有望在三年内容量由750GB提升至2TB,笔记本电脑用的2.5英寸硬盘容量也可由160GB增长到500GB。
也有人认为,闪存与硬盘之间的论战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U盘代替软盘的时候没有引起过论战,因为任何人都知道那是一种趋势,也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闪存和硬盘这场论战本身也说明闪存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
闪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畅这样说道。
变化才刚刚开始论战归论战,对于闪存的蚕食,相信硬盘厂商再也不能无动于衷,而在闪存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完全替代硬盘的时候,闪存厂商也不能无视硬盘的存在,于是,妥协成了二者共同的选择。
在前不久召开的WinHEC 2006(Windows Hard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6)大会上,三星和希捷共同展示了混装闪存硬盘ReadyDrive,希捷也展示了首款结合NAND闪存,以及旋转磁性存储装置的2.5英寸笔记本电脑混合硬盘Momentus 5400 PSD。
希捷表示,Momentus 5400 PSD可将较常使用的资料存放在闪存里,减少硬盘本身存取资料的频率,因此可节省硬盘50%的耗电量,延长系统10%~15%的电池续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