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项目名称:x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工作阶段:可行性研究1.2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项目建设单位:xxx教育局法定代表人: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本报告由xxx投资咨询服务部编制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丙 61000737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1.4.1研究工作依据1、《国务院关于基础设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6、《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7、《“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教发〔2007〕20号);8、《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年12月1日通过);9、《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1994年发布);10、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11、《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12、《陕西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13、《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4.2研究工作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方针政策、规范及标准以及x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设想,着重对工程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证。
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对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对校址选择及外部建设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对周围环境及周围环境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价;对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进行设置和配备;对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及进度进行安排;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及研究分析资金来源状况;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1.5 项目建设地址xxx特殊教育学校选址于县城城市主干道西新街以南,凤凰西路以北处,占地总面积40亩,该址位于城区,又远离工业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适宜于办学。
1.6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6.1 项目建设规模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稳定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国家颁布的《特殊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xxx特殊教育学校由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组成。
学校规划占地面积40亩,设计建筑总面积8450m²。
学校建成后可容纳500余名盲、聋、哑、弱智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
1.6.2 项目建设内容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xxx特殊教育学校校舍设计总建筑面积8450m²,主要包括教学及康复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其中教学楼及康复用房面积4000m²,行政办公用房1500m²,生活用房2950m²。
具体建设内容为:新建教学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20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康复训练服务大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20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行政办公大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15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学生公寓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18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师生食堂及管理用房750m²、厕所200m²、浴室和锅炉房150m²、门卫传达室50m²;以及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并配备必要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40余台(套)。
1.7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1394万元,主要用于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各项建筑工程。
设计总建筑面积8450m²,包括教学楼2000m ²,投资300万元;康复用房2000m²,投资300万元;行政办公用房1500m²,投资225万元;生活用房2950m²,投资419万元;砖砌围墙1000米,投资30万元,安装大门5万元,设施设备购置115万元。
资金来源:其中申请特殊教育学校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自筹394万元。
1.8 建设工期与计划项目建设工期:该项目拟定总工期为23个月,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底,确保2010年9月1日前完成全部工程量并交付使用。
项目计划工期:共分三个阶段安排实施。
第一阶段(4个月):完成前期的项目论证、立项以及图纸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第二阶段(15个月):完成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等全部土建工程;第三阶段(4个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组织好竣工验收工作,及时交付使用。
1.9 社会效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后,以普及和巩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xxx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弥补了xxx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解决了500余名残障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就学难问题,确保了xxx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9%的同时,也可解决相邻县区部分智障儿童就学问题,为残障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阵地。
从很大意义上讲,项目建成后对于促进合阳各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促进合阳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1.10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教发〔2007〕20号)的具体措施,也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促进合阳经济社会的跨越、稳定、和谐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xxx概况2.1.1 自然情况xxx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北黄土台塬,位于东经109°58′33—110°27′00″,北纬34°59′16″—35°26′07″,东西宽35.6公里,南北长41.3公里,总面积1341平方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南与大荔县接壤,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毗邻。
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城关镇。
xxx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陆台的一部分,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所形成。
在渭河阶梯状断陷北部断阶和金水、徐水、大峪、太枣河及黄河的切割影响下,将台塬分割成高低不等、大小不同、塬沟相间的四块倾斜台塬。
地势以东部黄河河谷最低,海拔342米,北部梁山最高,海拔1543米,台塬区高度在海拔500—900米。
xxx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
年平均气温11.5°C,海拔最低的洽川镇为13.4°C,最高的甘井镇为10.5°C,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年太阳辐射量为130×4.2×10j/cm²,其中春夏季辐射量占全年的62.39%,秋季迅速下降、冬季最小。
年日照时数为2858.8小时,≥0°C积温4091.8°C,≥10°C 积温3498.3°C—4440°C,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区。
年降水322.1—833.5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54%,境内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增多。
xxx自然资源丰富。
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位于洽川镇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
区内水草丰腴,芦苇茂密,有堪称华夏绝境的处女泉、王村瀵、马瀵等天然瀵泉7眼,日出水量达7.3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29—31°C,区内有丹顶鹤、黑鹳、白天鹅等珍稀鸟类70余种常年在此栖息觅食。
洽川历史文化悠久,古称“有莘国”,夏、商、周、汉文化遗风犹存,遗迹丰富。
县境内文庙尊经阁建筑群、王村青石殿、福山古建筑群等文物历史悠久,保护完好,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2.1.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xxx辖12镇4乡353个村民委员会,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6万人,占总人口的9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通过实施科教兴合、开放开发和项目带动战略,县域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粮食、苹果、奶畜、水产、香菇等产业水平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建材、机械、包装、化工等产业在基础薄弱的起点上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势头喜人;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开放开发工作不断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2007年底,全县GDP值达到20.2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8元。
xxx已成为渭南发展速度较快的县份之一。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素质仍然较差。
至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8.6万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合阳交通、电力、通讯条件较好。
交通基础设施较好。
西(安)—禹(门口)高速公路和侯西铁路穿境而过,108国道贯通南北。
全县现有公路1420公里,其中部颁三级公路71公里,二级油路30公里。
全县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5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有160个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通讯设施全面覆盖。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61441户,县城用户达21915户,县城与各乡镇实现通讯程控化。
360个农村中的39526户村民安装了电话。
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年用电量10896万度,用电线路2358公里,基本形成了村村通电的用电格局。
2.2 xxx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近年来,xxx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两基”工作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7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高中阶段学生14661人;初级中学22所,学生26858人;小学283所,教学点15个,学生388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