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
重点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 策略 教具 准备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9÷3=
8÷4=
12÷3=
二、情景导入: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利
用平
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直观和真实
感受
精品
可编辑
可编辑
昌城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 单元备课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第几册
上册
单元名称 备课地点
五单元除法的初 步认识
会议室
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
按进度提前一周 的周六
年级组长
参与教师
全镇同年级教师
教材 内容 分析
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 0 的除法。
教材分析: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 在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盛的宴会” ——“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水中救 援”——“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 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 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 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 重要根据。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 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 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 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为除法意义的认识打好基础。 三、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1.自主练习 2 分石榴。你能把这些石榴平均分吗?自己分 分看。
精品
可编辑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分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自主练习第 1 题。
五.自学检测
14÷7=
16÷4=
18÷2=
六.课堂检测 25÷5= 32÷8= 21÷7=
12÷4=
提前预习下一课。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填一填 5×( )=35, ( ) ×7=35 二、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
(出示主题图) 三、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教具 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第五单元 9 课时窗口 1·窗口 2·窗口 3 各 2 课时窗口 4 窗口 5
课时 各 1 课时我学会了 1 课时 划分
精品
可编辑 精品
可编辑
昌城小学“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
小学 二年级数学 第 上 册第 五 单元备课
审核签字:
1 课题 信息窗 1---森林聚会
精品
可编辑
单元 教学 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 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 0 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重点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 生表述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 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 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 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精品
二次备课
可编辑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 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 10 个竹笋呢?为什么会 这样分?
刘培峰
课题 理解平均分,课本第 48~50 页。 主备教师
教学 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 策略 教具 准备
)方面
表现不好。
整体表现(优、良、差)
心情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平均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精品
可编辑
昌城小学“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
小学 二年级数学 第 上 册第 五 单元备课
审核签字:
2 课题 信息窗 1---森林聚会练习
刘培峰
课 课题
理解平均分,课本第 50 页。
主备教师
教学 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现: 生 1:我用 10 根小棒代替 10 个竹笋,先给大熊猫 1 个,
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 1 个给大熊猫,再拿一 个给小熊猫。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 5 个。 生 2:先拿 2 个给大熊猫,再拿 2 个给小熊猫,然后再 拿 2 个给大熊猫,拿 2 个给小熊猫,剩下 2 个一只 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 5 个。 生 3:先拿 5 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 5 个分给小熊猫, 每只熊猫正好分了 5 个。 生 4:先拿 3 个给大的熊猫,再拿 3 个 给小的熊猫; 剩下的 4 个每只再分 2 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 5 个。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 1 个 1 个分的,有 2 个 2 个分的,还有 3 个 3 个分的,4 个 4 个分的, 5 个 5 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 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 5 个。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 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 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 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 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