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媒体研究报告
2015HI 电视渗透率 %
普通平板电视
14-19岁
36
20-24岁
35
25-29岁
35
30-34岁
41
35-39岁
38
40-44岁
36
45-49岁
40
50-60岁
39
智能电视
44 43
45 40
44 40 34 32
移动互联网篇 任性的流量土豪时代 移动互联也老少皆宜
行为习惯 流量网速和资费的改革、智能手机/家庭与户外Wifi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手机使用习惯,互联网智能生活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4G
随着2G-3G-4G的运营商网络升级,用户对网络的升级同 样不分老少
手机网络制式 – 分年龄 %
总体 14-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2G
9
14
9
8
8
3G
39
39
38
39
39
4G
51
47
53
53
53
移动音频篇
移动音频市场
音频尚有市场,同志仍需努力
移动音频的主要问题是认知度不高 一旦知道了移动音频,用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使用意愿都很高
5 4.1 3.9
5.8
4.8 4.5
4.1
直播:12h -0.6h
点播:8.5h
6.7
5.3
4.5 4
工作日直播时长
周末直播时长
工作日点播/回看时长
周末点播/回看时长
智能电视篇2 一线城市表现不再“一线”
区域市场
智能电视在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2015H1 智能电视渗透率 – 分地域 %
数字机顶盒DVB(不可点播)数字机顶盒DVB(可点播)
IPTV(可点播)
智能电视(可点播)
每周收视时长
12.6小时
每周收视时长
20.3小时
每周收视时长
19.2小时
每周收视时长
20.5小时
直播:12.6h 点播:0h 7.7
4.9
直播:12.3h -0.3h
7.3
点播:8h
直播:10.6h 点播:8.6h -2h
2015H1 智能电视渗透率 – 分城市级别 %
43
36
44
41
40 44
36
37 39
35
42
41
47
43
42
43
41
40 46
36
41
40 38
41
45
48
46
39
一线 城市 人口
二线 城市 人口
三四线 城市 人口
39% 42% 41%
38
智能电视篇3
用户标签
30-34岁出现渗透断层
智能电视核心用户标签:城市居民、年轻、收入高、学历高、社会地位高、有孩
2015年 智能电视渗透率 – 分人群 %
样本为有孩家庭的孩子 智能电视渗透断层
智能电视篇4
用户标签
市场锁定30-34岁类似特征家庭
短期内,30-34岁类似特征家庭必将快速成为智能电视的未来市场
外接智能设备需求
30-34岁类似家庭对外接智能设备的需求并不
弱于目前核心用户,说明这类家庭对智能设备
接受度较高
对广告的态度 受众对广告的态度 TOP2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单位:%
我通常注意 其中的内容
电视传统插播广告
38
OTT设备点播/回播贴片广告
34
OTT设备开机广告
31
我喜欢这种 类型的广告
22 20 17
看到这种广告时我 常常想马上购买
14 13 10
智能电视篇1 智能电视把观众带回客厅
点播/回播行为市场 虽然时长数据显示点播/回播导致直播收视时长小幅下降,但额外带来的时长规模巨大。
智能手机日常上网途径
年轻人对Wifi粘性稍高一些,而流量的使用渗透不分老少
18%
+
57%
25%
智能手机日常上网途径 – 分年龄 % 总体 14-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用Wifi上网 82
89
87
82
79
流量上网
75
74
76
74
74
75%
82%
手机网络制式
9
2G
51 39
3G
连接点播25-29岁 35-39岁 30-34岁 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 类似家庭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
点播/回播设备:具有点播功能的 数字机顶盒DVB、IPTV、互联网 盒子
平板电视消费群体
30-34岁家庭是目前普通平板电视的最 主要消费群体
智能电视未来市场
现有平板电视旧损后,将更新换代至智能电 视,弥补目前智能电视渗透率断层
是否知道移动音频
是
否
58%
42%
71%
安装了 移动音频
用户满意度Top2 (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 比较+非常满意
30 11
85 64
移动音频 传统广播
用户满意度Top2 (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会黏上它
14 4
59 黏上它+会用得多一些
17
对移动音频App的忠诚度 82%的用户表示对移动音频App的使用养成习惯,不想更换
媒体研究报告
2016.06
综合篇1 电视手机双屏互动潜力巨大
电视手机双屏互动潜力巨大 随着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者的用户重叠率较 高,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正在逐渐接受全新的电视收视习
惯。
综合篇2 OTT或将玩出电视广告营销新高度
以智能电视为主要代表的OTT设备的发展,受众对广告持积极正面态度, 为电视广告多样化资源的快速发展同样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