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教学案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7 诗三首【教材助读】1、《古诗十九首》是末年文人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最早见于的《文选》。
内容大多表现①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③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2、萧统与《文选》萧统,南朝梁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漫浩浩终老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探究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当堂检测】1.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的手法。
2.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3.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4.对比阅读《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①奇树:美树。
②华:同“花”。
③滋:繁盛。
④荣:即上句的华。
⑤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考: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短歌行》预习案【教材助读】1、“歌行体”“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一类.汉魏后乐府诗题为“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虽名称不同,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2、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预习自测】1、生字注音:譬.如朝露()青青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越陌度阡.()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2解释下列加点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时可掇.但.为君故乌鹊....南飞绕树三匝3.翻译下列诗句。
契阔谈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诗眼是指在诗歌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写江南春色,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好”为诗眼。
另外如: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眼是“愁”。
柳宗元《江雪》的诗眼是“孤”。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诗眼是“独”。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5、这首诗中,那句诗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6、回忆以前的知识,用三个以上的词概括曹操的形象。
探究案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2、合作探究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评价曹操:“说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当堂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小路。
B、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C、枉用相存枉:枉驾。
D、绕树三匝匝:周、圈。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A.对女子的思念 B.对贤才的思慕 C.对时光的感慨 D.对理想的追求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 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5.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
D.“周公吐哺”是《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6.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妙用比喻“譬如朝露”,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5-8句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9-12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四句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其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①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②淮南弟:董卓被杀后,袁绍的异母兄弟袁术据有淮南,于建安二年在寿春自立为皇帝。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E.全诗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归园田居》(其一)预习案【教材助读】1、认知作者陶渊明,又名,字,(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私谥“”。
自称“”。
幼时家境贫寒。
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41岁,后终老农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写作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辞官回家,终老田园。
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预习自测】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列适俗韵.( ) A.韵味B.音乐C.情趣D.风俗(2)桃李罗.堂前( ) A.排列B.网罗C.张罗D.搜罗(3)虚室有余闲.( ) A.空地B.空宅C.闲暇D.闲宅2.在“羁鸟恋( 甲),池鱼思( 乙)。
”“狗( 丙)深巷中,鸡( 丁)桑树巅。
”中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A.密林深渊吠鸣B.旧林故渊吠鸣C.密林故渊叫飞D.旧林深渊吠飞3.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4、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探究案1、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2、请问诗人从何而归?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3、请问诗人为何归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4、请问诗人归向何处?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5、“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6、归去心情如何?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当堂检测】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