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倒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思考:
记得朱永新说过: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考虑到小学生一般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我从生活中的实际引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同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新旧对接,帮助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促使学生为了任务而学习新知。其次,我在教学中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生预设提问: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怎么求呢?能不能用刚才交换分子分母位置的方法呢?
师:请你说个带分数和小数。
大家一起思考一下,请3 、0.2的倒数怎么求呢?(有困难的可以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助)
交流:口头交流学生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求这些数的倒数的。(说到0.2的倒数时请学生说说还有别的方法吗?)
(2)练习:二又七分之二,1.25——独立做并对全对的小组加分。
(2) × × =1,所以 、 、 互为倒数。(理解两个数)
(3)因为 × =1,所以 是倒数。(重点理解互为)
(4)因为 ×0.75=1,所以 的倒数是0.75。
师追问:从刚才的交流中,你知道倒数要符合几个要求?
3、师小结:大家说得不错,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就是倒数意义的关健。
(二)倒数的求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体验、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算式: ÷8 ×
师:看来,除法算式还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如果每人吃 千克,可以分给几个人吃呢? ÷
师:这道除法是不是也能改成乘法呢?又该怎么改呢?板书:
÷ ×?
这两个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倒数)
之所以这样引入,旨在让每个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为什么要学习倒数呢?于是借用学生最熟悉的分牛奶情境而展开,沟通了除法与乘法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除法与乘法可以转化,但到时底怎么转化呢?我用一句话:这两个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揭示课题。从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教学水到渠成,
板块三:任务序列,探究新知(大展示)
(一) 倒数的意义
1、班内交流第一题和第二题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第二题哪个组愿意上台汇报。
——组长生:我们组的汇报结束,请大家给我们组进行点评。——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生点评
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3、学生提问深化倒数的意义(课件)
如:
(1) +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理解乘积是1)
课题
倒数的认识
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概念教学)
教材解读(纵横向联系)
《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无疑是分数除法的关键,亦是四则混合运算的根本。因为倒数反应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也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单
第( 1 )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单
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倒数的意义,并能找普通数的倒数,知道求倒数的基本方法。
1.自学课本P28页:说说什么叫倒数?
“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比如:
2、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写出下列数的倒数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1) ( ) ( ) ( ) ( ) 35( )
板块二:预学评价,生成问题(小展示)
(一)交流预学单
1、自学课本P28页:说说什么叫倒数?
“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举例1:
举例2:
2、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写出下列数的倒数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 ) ( ) ( ) ( ) 35( )
我求倒数的方法是:
3、对倒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1:
问题2:
生预设提问:1、0的倒数是几?
——1的倒数为什么是1,0的倒数有没有,为什么?
师: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如何求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谁来小结一下。
3、回应课开始时的问题
÷2 ÷8 ÷
× × ( × )
互为倒数互为倒数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质疑——解答,基本了解了这节课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
组长:关于倒数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35这个题没出来,老师自己问)
预设(1)重点追问:35这个整数没有分子和分母,你是怎么求它的倒数的。
(2)规范书写
35的倒数是 介绍简写形式:35( )
生:你们还有问题吗?(没有)
我有几个问题?(预设:小数,带分数有倒数吗?有,怎么求?1和0有倒数吗?)
2、特例讲解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自学,请在小组内交流预学单。
——板书自学 交流
(组内交流,组长分配任务)
通过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学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预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并在相互的补充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质疑,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环节一:倒数的意义
其实什么是倒数书中讲得清清楚楚,但真正有多少人了解它的本质呢?于是我设计让学生汇报交流(浅层次),其他学生针对交流提出本质性的问题,层层剥开,从而完善倒数的含义。从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与水平。
求倒数的方法是:
3、对倒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1:
问题2:
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活旧知,整体导学(备学)
设计意思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比如:一瓶牛奶重 千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2
师:每份是这瓶牛奶的(二分之一),还可列式为: × =
师:如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又是多少千克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