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倒数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倒数的认识

1 倒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学生分组交流,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

学生汇报:字的上、下部分位置发生了调换。

课件闪动,发生变化。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老师:你能根据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一个名字吗?(老师板书学生起的名字,先不予评价)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二教学实施
1.老师: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
2.学习倒数的含义。

(1)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2)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3)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①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②每组中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

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举例验证。

老师验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6)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

老师:0和1有倒数吗?
学生1:0和1都有倒数。

学生2:0和1都没有倒数。

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行辩论,自我评价。

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1。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

(2)归纳方法。

提问: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学生汇报,课件反馈。

学生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看教材第28页,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用1除以这个数,这个数如果是分数,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明想法和思路。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四思维训练
参考答案
练习六
1. 略
2. (1)对。

(2)不对。

乘积是1的两个
..数互为倒数。

(3)不对。

0没有倒数。

(4)不对。

小于1的数的倒数比这个数大。

5. 小红说得对。

(提示:参照倒数定义)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找倒数的方法:如果是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如果是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假分数。

一定要注意,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

课后反思
1.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

2.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倒数不能孤立存在。

3. “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把“倒数的认识”编组为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节,其意图就是突出这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倒数的概念是学习分数除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材还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倒数不能孤立存在。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对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课堂设计说明
1.老师多“让”,学生就会多“得”。

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节省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老师多“让”的结果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
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

2.通过学生“质疑—自学—交流—讨论—评价”的模式,充分发挥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