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情绪

第四章 情绪

第四章情绪
(一)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指同人的社会性需要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二、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情绪发生时,有机体外部发生的明显变化,简称表情。

(一)三种主要表情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研究发现(艾克曼,1975)
眼睛对表达忧伤,
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要。

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
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

(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
1、表情的先天性
2、表情的社会性
三、情绪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二)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三)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四)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表情是思想的信号,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
四、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如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具有两极性,即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级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在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能具有增力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级。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的、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体验,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激愤等。

与激动情绪对立的是平静情绪,是一种平静安稳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强度具有强和弱两级。

一般来说,情绪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

而每一种从弱到强的情绪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

如欣喜——欢喜——大喜——狂喜。

情绪强度主要取决于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越强烈。

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级。

紧张与轻松这一对立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个体活动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

人们情绪的紧张度取决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应变能力。

纬度两极
动力性增力和减力
激动性激动和平静
强度强和弱
紧张度紧张和轻松
五、情绪的维度理论
(一)早期的情绪维度理论
冯特提出了第一个情绪维度理论,认为情绪可以从愉快——不愉快、兴奋——平静、紧张——松弛等三个维度加以度量。

每一种具体的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

心理元素的分析: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里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就是心里元素的联合,心里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单位,包括感觉和情感两个元素。

感觉是心里元素的基本单位,情感是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

(二)情绪的三维理论
施洛伯格(根据人的面部)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包含: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激活水平、三个维度。

『图』
普拉切克提出了情绪的立体模型。

『图』
(三)情绪的四维理论
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用愉悦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量对情绪进行度量。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一)中国的分类
(二)国外的分类
1、伊扎德: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2、普拉切克:8种基本情绪
3、罗素的情绪环形模式
二、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依据情绪发生的
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分为心境、激情个应激三种。

(一)心境
特点:缓和、微弱;持续时间较长;非定向性和弥散性
(二)激情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三)应激
二、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一、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
参与情绪过程神经中枢:;
1、颞叶皮层边缘皮层海马
隔区
2、前额皮层杏仁核下丘脑
『额、颞叶,对适度情绪有重要作用』
情绪理论的关注点
情绪理论主要围绕生理唤醒、认知(包括认知评价)、情绪感受的关系而展开。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生理学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意义:改变面部表情、姿势和身体动作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说
对詹姆士——兰格理论(情绪的外周说)的质疑
詹姆士——兰格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与坎农——巴德的丘脑说
联系:均强调情绪的生理基础,所以也称为情绪的生理学理论。

区别:詹姆斯——兰格理论强调情绪发生在躯体及内脏。

坎农——巴德理论强调情绪发生在脑。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
阿诺德(美,女)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平层和皮下组织协同合作的最重要的条件。

(二)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
主要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归因和解释。

{图}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和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一)伊扎德的情绪动机理论
理论三部分:情绪与人格系统;情绪系统及其功能;情绪激活与调节
1、情绪与人格系统。

他认为,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核心动力)、直觉系统、认知系统、动作系统
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他认为,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
3、情绪激活与调节
关于情绪的激活与调节,她提出四个基本过程:【图】
继承关系
该理论谈及: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继承了情绪的早期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和认知都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认知也都是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可能继承了前面的情绪认知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