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绷带固定健康指导一、定义:石膏绷带即将熟石膏粉与浆性纱布制成石膏绷带,在温水浸泡后,利用石膏遇水后重新结晶而硬化的特性,包绕在需要固定的肢体上。
二、石膏固定的作用:1、维持骨折整复后及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或保持患肢的特殊位置。
2、手术修复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后的固定。
3、在患肢行局部牵引时的辅助治疗。
4、肢体严重创伤时的固定。
5、骨及关节急、慢性炎症及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时的局部制动。
6、畸形的预防矫正术后的固定。
三、石膏的类型:(1)石膏托:将石膏绷带做成8~10层的条状,敷于肢体的一侧,再用纱布绷带包扎使之固定成形。
(2)石膏管型:以石膏为基础,再用石膏绷带环形缠绕呈管状。
四、健康知识:1、饮食:(1)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例如蔬菜,水果等),防止因活动减少而引起便秘。
(2)少食易产气食物,避免腹胀。
2、石膏固定后应注意:(1)如肢体肿胀,患肢远端出现皮肤温度降低,颜色青紫,感觉麻木等状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石膏外固定后在未变硬定形前不宜改变体位,防止石膏折断而失去固定作用。
(3)石膏固定后应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患肢水肿。
(4)石膏固定后要定时翻身,防止形成褥疮,翻身时搬动要缓慢、协调。
防止石膏折断。
(5)石膏干后要保持其清洁,避免被尿液,粪便污染。
(6)石膏外固定后任应根据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损伤组织的恢复或骨折的愈合。
(7)肿胀消退致使石膏松动,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石膏。
(8)拆除石膏后,患者可能产生一种变轻的感觉,活动时可有一些新的不适和疼痛,此时患者不要害怕活动,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牵引术健康指导一、定义:牵引是牵拉的意思。
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目的。
二、目的: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
三、牵引的种类:1、短时牵引:短时间的手力牵引2、持续牵引:包括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四、健康知识:1、饮食: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多吃粗纤维素食物,以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
2、体位:头部牵引太高床头,下肢牵引抬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
3、护理方法指导:(1)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2)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重量太大可引起过度牵引,使骨折端发生分离移位;牵引力太小,则不能达到复位和固定目的,而致骨折畸形愈合。
(3)不能在牵引装置上盖物、缩短或加长牵引绳至牵引装置的砝码倚床或落地,以免引起牵引重量相对减小,影响牵引效果,因保持牵引砝码悬空和不靠床缘。
(4)在冬季暴露肢体可穿厚袜套或棉腿套保护,以防冻伤。
4、并发症的预防:(1)牵引后若肢体出现麻木、指端颜色苍白或发紫、感觉迟钝、不能运动等血运障碍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患者应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教会家属掌握肌肉按摩及被动活动关节的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耳朵正常活动度。
(3)预防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坐起等,以扩大肺活量,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预防肺部感染。
(4)预防压疮:可采取下列办法:a在骨突处特别是骶尾部定时(每2-3小时)按摩,病情允许下翻身,并温水擦浴2次/日,以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
b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以防磨破皮肤。
c下肢牵引时,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好棉垫以保护皮肤免受损害。
(5)行皮肤牵引者应注意:a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可能与压迫太紧有关,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调整松紧度。
b皮肤对牵引材料过敏出现水泡时,勿自行刺破,应告诉医护人员外涂消毒剂等处理,以免感染。
c行骨牵引时要预防针眼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可自行去除针眼周围皮痂,以免保护层除去而引起的感染。
d若因体位不当或牵引钢针位置不适宜,或患儿活动度太大导致钢针松动而偏斜者,不可自行调整牵引针位置,而应告诉医护人员处理。
(6)皮牵引撤除后清洁皮肤;骨牵引拆除后,针眼处任需保持清洁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外固定支架健康指导一、定义:外固定支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或钉钻入后在皮外将其固定在外固定架上。
二、作用:通过最小的局部固定和尽可能短的制动时间,营造一种有利于骨骼及其他组织和器官修复的环境和条件,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三、外固定架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
便于术后伤口的换药。
四、健康知识:1、饮食: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2、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3、功能锻炼:为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术后应尽开始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开始做肌肉的舒缩运动,2-3次/天,5-30分钟/次。
术后三天疼痛减轻开始上、下关节的锻炼。
如果活动后,肢体肿胀明显,应减少或暂停活动。
4、出院指导:保持钉孔周围皮肤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两次,隔日更换敷料一次。
发现钉孔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回医院处理。
坚持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锁骨骨折健康指导一、定义: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
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或肘、肩着地而导致锁骨骨折。
二、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畸形,骨折部位压痛,上臂连同肩下坠。
三、诊断:X线片诊断明确。
四、健康知识:1.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钙及粗纤维饮食。
2.体位:(1)卧硬板床,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
(2)平卧时不用枕头,可在两肩胛间垫上一个窄枕,使两肩后伸外展;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以免悬吊的患肢肘部及上臂下坠。
(3)日间活动不要过多,尽量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双手叉腰,保持挺胸、提肩姿势,可缓解对腋下神经、血管的压迫。
3.功能锻炼: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1)内固定术后:骨折急性损伤经处理后2-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减轻,在无其他不宜活动的前提下,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第1周:做伤肢近端与远端末被固定的关节所有轴位上的活动,如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前、选后等主动练习,逐渐增大力度。
第2周:增加肌肉的收缩练习,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
第3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内固定取出术后: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常用的方法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和关节主动牵伸运动。
第1-2天:患肢用前臂吊带悬挂胸前站立位,身体向患侧侧屈,做肩前后摆动;身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向前倾,做肩内外摆动。
应努力增大外展与后伸的运动幅度。
第3-7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的抗阻练习,如双手握体操棒或小哑铃,左右上肢互助做肩的前上举、侧后举和体后上举,每个动作5-20次。
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双手持棒上举,将棍棒放颈后,使肩外展、外旋,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大力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第3周:增加肩前屈主动牵伸,肩内外旋牵伸;双手持棒体后下垂将棍棒向上提,使肩内旋。
4.出院指导:(1)固定:保持患侧肩部及上肢于有效固定位,并维持3周。
(2)功能锻炼:外固定的患者需保持正确的体位,以维持有效固定,进行早,中期的锻炼,避免肩前屈、内收动作。
解除外固定后则加强锻炼,着重练习肩的前屈、肩旋转活动,如两臂做做划船动作。
(3)复查时间及指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进行x线射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出现下列情况须随时复查:骨折出疼痛加剧,患肢麻木,手指颜色改变,温度低于过高于正常等。
肱骨外科颈骨折健康指导一、定义: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大、小结节的远端肱骨干与肱骨头交界处,较多发生于老年人或骨质疏松者。
二、临床表现: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可见伤肢短缩,局部青紫。
三、诊断:X线片四、健康知识:1、饮食:进高蛋白、高纤维、高钙及粗纤维饮食。
多喝牛奶。
2、体位:(1)不强调卧床,尽可能离床活动。
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活动时,前臂宜屈曲90°中立位悬吊于胸前。
睡眠时要仰卧,头肩部稍抬高,患肢下面垫枕与躯干平行放置。
(2)肿胀处可外敷活血消肿、清热解毒剂;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
3、功能锻炼:(1)早期:复位固定1~2周,指导病人做“抓空增力”、“掌屈背伸”、“左右侧屈”。
(2)中期:复位同定后3~4周。
随着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继续上述动作,但运动量需逐渐加大。
注意外展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内收活动。
(3)后期:拆除固定即复位后5~7周。
让患者做“肩肘伸屈”、“后伸探背”、“手拉滑车”、“上肢回旋”等动作,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4、出院指导: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和锻炼计划。
肱骨干骨折健康指导一、定义:肱骨外科颈以下2cm之间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中部。
多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
直接暴力是骨折的常见原因。
二、临床表现:外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
三、诊断:X线片四、健康知识:1、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丰富钙质的饮食。
2、体位:应保证固定的稳定。
多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3、功能锻炼:(1)早期:1周内做患肢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握拳、伸指、屈腕、耸肩动作,如“抓空增力”、“掌屈背伸”、“左右侧屈”、“肘部伸屈”等。
10-20次/天,练习强度和频率以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主。
(2)中期:第2-3周开始练习肩、肘关节活动。
做双臂上举锻炼:两手置于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用健肢带动患肢,先使肘屈曲120°,双上臂同时上举,再慢慢放回原处。
还可做箭步云手锻炼。
4周内严禁做上臂旋转活动。
(3)后期:4周后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固定解除后应加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如作肩关节外展、内收、抬举活动及肘关节屈伸活动等,并配合按摩,使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早日恢复。
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4、出院指导:定期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肱骨髁上骨折健康指导一、定义: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为肘关节外的骨折。
为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间接暴力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外伤后肘部明显肿胀变形,有时出现皮下淤血和皮肤水泡。
三、诊断:肘部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四、健康知识:1、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多食蔬菜和水果。
2、体位:保持活动时与休息时的体位要求,维持有效固定。
如伸直尺偏型骨折应维持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
平卧时,患肘垫软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