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 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 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 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四则材料均体现出家谱的编撰,以明确血缘关系的亲疏,说明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B符合题意;A“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材料没有体现宋明理学的内容,C不正确;D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辨别和应用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寻求其共同点,以此来确定其所阐述的共同史实,以此作答即可。
2.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
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
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答案】D【解析】材料“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密切相关,文官掌管枢密院,可以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C说法均不正确。
3. 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
每界交子发行以1256340缗为限。
其直接目的是A. 健全金融信用体系B. 确立交子发行规则C.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 缓解政府财政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交子的发行的相关内容,材料“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可以得出,政府规定了交子的发行办法,即规则,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C是根本目的;D与材料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作答即可。
4. 史载,明代苏州孙春阳的南货铺“天下闻名……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日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这反映出A. 商铺受政府的直接监管B. 商店经营管理比较完善C. 商帮注重血缘亲族关系D. 商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可以得出,南货铺的经营管理较为完善有序,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帮,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的经营原则问题。
5. “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
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
”上述言论A. 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B. 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C. 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D. 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答案】C【解析】材料“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体现了采用机器,发展实业以强国,挽救危亡,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A不正确;材料强调机器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工业布局,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点睛: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民族资本家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企图通过发展实业,促使中国的强大,以挽救民族危亡。
6. 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这表明A. 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B. 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C. 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D. 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可以得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开始排挤攻击共产党,A正确;B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国共关系破裂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在于二者有着合作的政治基础,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的理解和掌握。
7. 下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主要意图是A. 讽刺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B. 揭示日军在正面战场溃败的事实真相C. 揭露日寇的嗜杀凶残、阴险狡诈D. 增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的时间信息可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内容为日本侵华的失败,由此可以得出,其旨在鼓舞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斗志和信心,D正确;AB均与史实不符;C与图片信息无关。
8.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条例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 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962年9月”即内容可以得出材料强调的是三年困难后,党中央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的史实,C符合题意;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进步,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十年探索的相关历史知识,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充分利用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明确所处的时代,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即可。
9.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
这反映出古罗马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可以得出,君主不能随意制定海外贸易法律,因为经济贸易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原则,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
10.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B. 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C.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D. 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答案】C【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中叶以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可以得出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符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即工业革命的展开,C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农村,促进农业的发展,B不正确;圈地运动是农民丧失了土地,而不是收入增加,D不正确。
11.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答案】A【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可知处于启蒙运动时期,而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大,顺应了各国发展的需求和时代潮流,才会有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发生,A正确;B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C不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在1875年,D不正确。
12.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1.4亿卢布,1960年为14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 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D. 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1960年苏联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结合时间信息1960年可以得出,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符合题意;A“彻底否定”说法与史实不符;B与史实不符;C 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无关。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
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
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